easyfundingllc.com
home

美國網絡霸權挑戰世界安全底線

發布時間: 2024-04-30 21:5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美國為(wei) 了維護其在網絡空間的核心利益與(yu) 霸權統治,對全球包括盟友在內(nei) 進行無差別的網絡攻擊和滲透,監聽他國重要領導人、竊取數據信息、攻擊他國關(guan) 鍵基礎設施,進行網絡威懾,以實現其經濟、政治和軍(jun) 事目的。這種行為(wei) 嚴(yan) 重威脅了各國的網絡主權,侵犯了他國的個(ge) 人隱私,降低了各國的政治互信,加劇了國際局勢緊張。因此,我國應提升自身網絡安全防禦能力,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抵製網絡霸權。

  一、不擇手段,維護自身霸權利益

  美國基於(yu) 網絡威懾戰略對包括其盟友在內(nei) 的諸多國家進行大範圍的無差別的網絡攻擊和滲透,主要是為(wei) 了獲取情報、打擊對手、保持競爭(zheng) 優(you) 勢,最終服務於(yu) 維護其霸權地位。

  一是獲取戰略情報。

  通過對全球各國包括盟友在內(nei) 發動網絡攻擊和滲透,對關(guan) 鍵人物和關(guan) 鍵事件進行監聽和監控,及時掌握了大量信息,以服務於(yu) 其政治和軍(jun) 事目的,獲取戰略利益。比如,2023年4月的“泄密門”事件,美國監聽烏(wu) 克蘭(lan) 總統澤連斯基與(yu) 烏(wu) 官員的內(nei) 部對話,獲取了韓國和以色列等盟國內(nei) 部溝通情況。又如,德國媒體(ti) 披露,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當時已被美國情報機構監聽長達十幾年,引發德國強烈不滿。英國媒體(ti) 也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在30天內(nei) 遠程竊取了世界970億(yi) 封郵件和1240億(yi) 條電話數據,其中包括德國5億(yi) 份、法國7000萬(wan) 份、西班牙6000萬(wan) 份。2021年,多家歐洲媒體(ti) 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丹麥情報部門曾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幫助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視法國、挪威、瑞典和德國等其盟友國家的官員。由此可以看出,在國家利益麵前,美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歐洲所謂的“盟友”也會(hui) 成為(wei) 美國網絡攻擊的目標。

  二是直接打擊對手。

  美國發動的網絡攻擊不僅(jin) 局限於(yu) 獲取情報,也可以實現直接打擊,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直接破壞對手的核心業(ye) 務。在數字化發展的時代,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軍(jun) 事武裝,都需要大量電子設備、軟件係統、硬件設置的支持。美國在這些方麵掌控了大量資源,極易滲透到其他國家這些重點領域中,通過網絡攻擊實現打擊對手的目的。比如,2003年伊拉克戰爭(zheng) 期間,美國停止對伊拉克的域名解析,讓其在互聯網上消失。2000年,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詹姆斯·伍爾西承認,中情局曾利用監聽截獲的信息情報,幫助美國波音公司從(cong) 歐洲空客集團手中搶走沙特阿拉伯大單。2010年,美國通過間諜活動將“震網”病毒植入伊朗納坦茲(zi) 核設施內(nei) 部網絡,導致大批鈾濃縮離心機癱瘓。根據北京奇安盤古實驗室的研究報告顯示,隸屬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黑客組織“方程式”曾利用後門對英、德、荷等全球45個(ge) 國家地區開展長達十幾年的“電幕行動”。美國通過或隱蔽、或顯著的多種網絡攻擊方式,在全球範圍內(nei) 打擊任何影響其利益的目標。

  三是保持競爭(zheng) 優(you) 勢。

  美國所采取的全球無差別網絡打擊,主要是基於(yu) 網絡威懾戰略。網絡威懾與(yu) 核威懾不同,核威懾是通過核武器爆炸的一次性破壞力來實現的,而網絡威懾則是需要通過持續性的進攻來弱化和消解各潛在對手的戰略優(you) 勢。美國製造了惡意軟件、黑客工具、計算機病毒、木馬程序等,形成了漏洞攻擊、持久化控製、嗅探竊密、隱蔽消痕、攻擊平台等多種功能的網絡攻擊方式,網絡攻擊武器十分豐(feng) 富。美國在持續的網絡攻擊中不斷提升自身發動攻擊的“武器庫”,同時也降低或擊垮潛在對手的防禦“護城河”,以此達到確保自身優(you) 勢的目的。

  二、費盡心思,打造網絡攻擊體(ti) 係

  美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nei) 進行無差別網絡攻擊和滲透,主要是由於(yu) 美國利用其在硬件設備、軟件係統、標準製定等多領域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形成了多維度的網絡攻擊體(ti) 係。

  一是掌握硬件設施,發動網絡突襲、施行技術封鎖。

  在硬件方麵,美國通過其掌握的全球互聯網根服務器、移動終端製造、高端芯片和企業(ye) 服務器等,控製了互聯網骨幹網的管理權,可以進行全球數據流動監控,並可以借此發起斷網突襲,導致大麵積網絡中斷和癱瘓。掌控了全球芯片產(chan) 業(ye) 鏈,控製供應鏈節點並影響重要企業(ye) ,進而對其他國家實施技術封鎖,實現供應鏈打擊。大量的互聯網科技企業(ye) 總部位於(yu) 美國,通過與(yu) 這些企業(ye) 合作,掌控企業(ye) 服務器,通過數據分流、截流、植入後門等方式,可以隨時導出企業(ye) 相關(guan) 的產(chan) 品和業(ye) 務數據,掌握全球大量信息。

  二是緊握核心技術,植入係統後門、發動網絡襲擊。

  在軟件係統方麵,美國掌控了數字證書(shu) 認證體(ti) 係、諸多軟件開發和操作係統設計源代碼,為(wei) 其進行貿易製裁和網絡攻擊提供了便利。穀歌在國際上牽頭成立了數字證書(shu) 聯盟,並設立了證書(shu) 透明係統,世界上所有的數字證書(shu) 頒發都需要在此係統上備案,美國可以通過該證書(shu) 體(ti) 係采取拒不頒發證書(shu) 和利用數字證書(shu) 進行網絡攻擊等行為(wei) 。美國匯集了諸多國際頂尖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並掌握了大量的操作係統和軟件產(chan) 品的係統漏洞,極易在這些產(chan) 品中植入後門、惡意程序、木馬病毒,而這些操作係統和軟件產(chan) 品在世界範圍內(nei) 廣泛應用,美國可以直接攻擊這些軟件和係統,達到其破壞網絡、癱瘓係統、竊取機密、監聽監控等多重目的。

  三是主導國際規則,影響產(chan) 品開發、控製係統漏洞。

  在規則標準方麵,美國掌握軟件開發和互聯網服務的標準。美國長期處於(yu) 軟件開發和互聯網服務的領袖地位,製定了大量的相關(guan) 標準。美國不僅(jin) 常以標準為(wei) 基礎製裁其他國家軟件和互聯網企業(ye) ,還通過其製定的標準影響企業(ye) 的產(chan) 品設計和服務供給,以便於(yu) 在這些產(chan) 品和服務中植入惡意程序、設置係統後門、控製係統漏洞,為(wei) 其進行網絡攻擊和監聽監控提供便利。

  三、損人利己,嚴(yan) 重影響世界安全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nei) 實施的無差別網絡攻擊,已經嚴(yan) 重侵犯了各國的主權,是典型的網絡霸權行為(wei) ,不僅(jin) 侵犯了各國的網絡主權,也侵犯了各國人民個(ge) 人隱私,更擾亂(luan) 了國際網絡空間秩序。

  一是罔顧他國利益,威脅各國網絡主權。

  網絡空間雖然不像領土空間一樣具有明確可見的邊界,但是各國發展的網絡活動都是在各自的數字基礎設施上開展、各國的網絡空間內(nei) 進行的,所產(chan) 生的數據、信息,以及進行的產(chan) 品交易和服務供給,都具有明確的國家屬性。一個(ge) 國家的網絡主權,對外表現在獨立、自主、平等的與(yu) 其他國家進行互聯互通,防止來自外部的入侵和攻擊。美國的網絡攻擊行為(wei) ,不僅(jin) 侵入了其他國家的網絡係統,還對各國的互聯網產(chan) 業(ye) 進行深度滲透,是將自身利益置於(yu) 他國利益之上,侵犯他國網絡安全的行為(wei) ,嚴(yan) 重擾亂(luan) 了國際網絡空間秩序,侵犯了他國的網絡主權,也對各國的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產(chan) 生嚴(yan) 重威脅。

  二是降低政治互信,威脅國際政治安全。

  美國發動的全球網絡攻擊和監聽監控,不僅(jin) 嚴(yan) 重侵犯了各國的網絡主權和個(ge) 人隱私,更進一步降低了各國之間的政治互信、網絡互信和安全互信。美國的網絡威懾戰略和無差別網絡攻擊行為(wei) ,讓各國的網絡時刻處於(yu) 不安全的環境中,加劇了各國之間網絡安全競爭(zheng) ,各國紛紛加強網絡安全技術、提升本國網絡安全防禦能力,加劇了各國的網絡安全對抗行為(wei) 。同時,伴隨世界地緣政治區域衝(chong) 突的影響,各國之間基於(yu) 政治利益加劇了網絡隔離,以便服務於(yu) 經濟、軍(jun) 事和政治決(jue) 策。2019年3月,俄羅斯舉(ju) 行的“斷網”演習(xi) ,就是在全球網絡不安全的情況下產(chan) 生的。

  三是加劇脫鉤斷鏈,威脅全球產(chan) 業(ye) 安全。

  美國是世界上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最早、技術積累最發達的國家,設計和主導的互聯網產(chan) 品、服務和標準已經延伸到世界各個(ge) 角落,其巨頭企業(ye) 在互聯網產(chan) 業(ye) 各個(g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中占據主導位置,這也是其可以長期進行全球範圍網絡攻擊的基礎。各國在遭受網絡攻擊後,對其使用的軟件係統、硬件設施和相關(guan) 標準都產(chan) 生了一定懷疑,各自紛紛推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產(chan) 品和服務,全球性的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向區域性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退化。同時,各國也基於(yu) 自身利益設計相關(guan) 的產(chan) 品、服務和技術標準,在規則、規製方麵難以形成統一共識,進一步加劇了互聯網產(chan) 品和服務難以在全球範圍內(nei) 互聯互通。因此,大規模、多渠道的網絡攻擊,對全球互聯網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價(jia) 值鏈造成了巨大破壞。

  四是侵犯個(ge) 人隱私,威脅世界人民安全。

  美國通過數據截留、攻擊漏洞、係統後門等方式,與(yu) 其大型跨國公司合作,在世界範圍內(nei) 進行大規模的監聽監控,獲取各國主要領導人的通話,同時嚴(yan) 重侵犯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隱私權。“棱鏡門”和“泄密門”事件表明,美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對其歐洲盟友進行監控,至今依然在進行監聽監控行為(wei) 。世界上每個(ge) 人在使用網絡時,其個(ge) 人隱私都應該受到保護,但美國的行為(wei) 嚴(yan) 重侵犯了其他國家的個(ge) 人隱私權,與(yu) 其所主張的“自由平等”和“人權保護”是完全背道而馳的,也讓全世界的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連接都處在一個(ge) 充滿不確定和懷疑的環境中。也正因如此,先後導致美歐之間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港”和“隱私盾”協議的失效,並進一步推動了各國紛紛出台數據存儲(chu) 的本地化措施。可以說,美國的行為(wei) 已經嚴(yan) 重侵犯了各國人民的切身權益。

  四、結語

  美國對全球的大範圍網絡攻擊,不會(hui) 區分是否為(wei) 其盟友,隻要是對其有價(jia) 值的數據、情報和資源美國都會(hui) 進行網絡攻擊、監控監視、竊取信息,通過網絡攻擊實現網絡威懾,依仗技術優(you) 勢,將自身利益淩駕於(yu) 其他國家主權之上,是一種典型的網絡霸權主義(yi) 行為(wei) 。麵對美國的網絡威懾,我國堅決(jue) 抵製、堅決(jue) 反對,同時,也堅定地與(yu) 國際各方一道,共同維護世界網絡安全,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

  我國將不斷提升自身網絡安全防禦能力。加強網絡安全綜合防禦體(ti) 係建設,提升網絡安全風險預警能力,強化對潛在風險、突發事件等識別與(yu) 應對。保護我國關(guan) 鍵領域網絡安全和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提高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韌性。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重點加強網絡安全、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嚴(yan) 格落實網絡安全保護製度,繼續健全我國法律製度,夯實網絡安全的法律基礎。深化、細化網絡安全保護製度政策,夯實網絡安全的法律和製度基礎。保護我國公民隱私不受侵犯,互聯網免受攻擊,確保產(chan) 業(ye) 發展供應鏈安全。

  我國願與(yu) 世界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作為(wei) 負責任的大國,我國願加強網絡安全的國際合作,共同倡導建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形成網絡安全共識,共同維護世界網絡秩序,抵製網絡威懾、侵犯他國網絡安全的行為(wei) ,抵製網絡攻擊。共同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yi) ,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製訂全球性公約,共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yi) 。推進亞(ya) 太經合組織數字經濟合作進程,積極參與(yu) 二十國集團框架下數字經濟合作,不斷拓展金磚國家數字經濟交流合作,深化同東(dong) 盟數字經濟合作,積極推動世貿組織數字經濟合作。積極加強網絡安全技術和標準合作,通過不同國際合作平台共同探討更加有效應對網絡攻擊的風險識別、技術舉(ju) 措、體(ti) 係構建和相關(guan) 標準,推動形成具有國際廣泛認可的標準、協議和認證體(ti) 係,為(wei) 國際網絡安全合作和互聯網發展規則奠定製度基礎。

  總之,麵對網絡霸權,我國堅決(jue) 反對、絕不屈服。我國願與(yu) 世界各方攜手,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願與(yu) 各國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把網絡空間建設成造福全人類的發展共同體(ti) 、安全共同體(ti) 、責任共同體(ti) 、利益共同體(ti) 。

    作者:商務部研究院 王拓 範鵬輝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