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時評|直麵共同挑戰,共創美好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人類文明發展指路領航

發布時間: 2024-05-01 12:51:0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4月30日在塞爾維亞(ya) 首都貝爾格萊德發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時代價(jia) 值和實踐成就》(塞文版)智庫報告。報告認為(wei) ,作為(wei) 應對全球挑戰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符合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和共同利益,已為(wei) 世界帶來巨大紅利,未來將繼續作為(wei) 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發揮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同時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顯,全球多邊治理體(ti) 係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如何才能本著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guan) 懷,找到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精神指引成為(wei) 全世界必須回答的問題。

  麵對“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曆史之問、時代之問,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11年前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一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不是以一種製度代替另一種製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hui) 製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曆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為(wei) 解決(jue) 全球挑戰提供了東(dong) 方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強調“共”、促進“融”、主張“合”。它是各國應對挑戰、解決(jue) 紛爭(zheng) 、彌合分歧的治世之道,是推動人類社會(hui)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li) 世界的中國良方。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兩(liang) 者有機聯係、密不可分。“立己達人”,堅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以自身新發展為(wei) 世界提供新機遇,讓各國人民都從(cong) 中國發展中受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是世界共同價(jia) 值和追求的集中體(ti) 現。盡管世界各個(ge) 文明語言載體(ti) 、思維框架、信仰基礎不同,但追求和平與(yu) 發展的目標是共同的,建立公平正義(yi) 秩序的願望是共同的,實現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共同的。作為(wei) 極富包容性的思想體(ti) 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汲取了世界多元文明相融相通的優(you) 秀成果,反映全人類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心聲,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畫出不同文化背景和發展程度國家之間的最大同心圓,超越零和博弈、強權政治、冷戰對抗的陳舊思維,成為(wei) 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具備廣闊的實踐空間。2013年以來,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框架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中國倡議為(wei) 應對全球挑戰、促進世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老鐵路實現了老撾人民“變陸鎖國為(wei) 陸聯國”的夙願,雅萬(wan) 高鐵成為(wei) 東(dong) 南亞(ya) 國家首條實現350公裏時速的鐵路,與(yu) 中方的合作讓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重獲新生,來自中國的菌草技術被萊索托人民親(qin) 切地稱為(wei) “幸福草”,“魯班工坊”幫助塔吉克斯坦等國家的年輕人掌握職業(ye) 技能……2013-2022年,中國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9.1萬(wan) 億(yi) 美元,年均增長6.4%。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guan) 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wan) 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wan) 人擺脫中度貧困。眾(zhong) 多案例和數據表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既解決(jue) 當前世界麵臨(lin) 的緊迫問題,也解決(jue) 未來人類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問題,為(wei) 各國民眾(zhong) 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凡益之道,與(yu) 時偕行。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始終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展望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必將煥發出愈發鮮明的真理力量、更為(wei) 彰顯的引領作用和超越時空的思想偉(wei) 力,為(wei) 人類社會(hui) 開辟共同發展、長治久安、持續繁榮的美好願景。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