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第一個(ge) 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兩(liang) 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時間跨度大、內(nei) 涵豐(feng) 富、具有戰略意義(yi) 。
法國電力集團(EDF)前執行副總裁馬識路在上世紀80年代曾擔任大亞(ya) 灣核電站項目技術經理。從(cong) 那時開始,他親(qin) 身參與(yu) 了中法兩(liang) 國幾十年來在核電領域的密切合作,是中法兩(liang) 國友好交往的重要見證者。
法國電力集團前執行副總裁 馬識路:當我1980年代來到中國時,我先是到了深圳,當時是為(wei) 了談在深圳建造核電站的合同。當時正值深圳開始建立經濟特區,所以我能夠見證中國的發展。首先是通過經濟特區,然後是港口城市,最後是整個(ge) 中國。
法國電力集團前執行副總裁 馬識路:中國在核領域的發展,最初起步有點像70年代的法國。在法國的幫助下,中國建設了第一座核電站,然後又建了第二座。有一個(ge) 學習(xi) 的過程,大致從(cong) 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體(ti) 現了近乎完美的工業(ye) 技術。
法國電力集團前執行副總裁 馬識路:法國與(yu) 中國在核領域的合作,始於(yu) 大亞(ya) 灣核電站。中國想讓法國公司在中國境內(nei) 建設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一次特別的合作,也就是說,設立一家中國公司,法國電力公司同意在一家中國公司的框架內(nei) 參與(yu) 建設。
全球正在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的背景下,核電由於(yu) 具有高能量密度、低碳排放等優(you) 勢,將在未來電力供應和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法國電力集團前執行副總裁 馬識路:能源轉型顯然是全世界的重大課題,但我認為(wei) 法國和中國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並承擔著特殊的責任。我認為(wei) 法國和中國在保護大自然以及承擔國際責任上有著相似的理念。中法合作的主要領域之一是核電。該領域契合能源轉型的需求,因為(wei) 它清潔,不產(chan) 生溫室氣體(ti) ,是可控、有用的能源。這種共同願景在《巴黎協定》簽訂上就得到了體(ti) 現,中法兩(liang) 國在《巴黎協定》的達成過程中發揮了非常特殊的推動作用。
中法兩(liang) 國在核能領域合作已經有數十年的曆史。在此過程中,兩(liang) 國技術人員互相學習(xi) 、互相啟發,共同提高,書(shu) 寫(xie) 了中法合作共贏的成功故事。
法國電力集團前執行副總裁 馬識路:我很自豪能夠幫助中國啟動它利用核能的計劃。因為(wei) 我認為(wei) ,在這項工作中,我既讓法國受益,也讓中國受益。我想說的是,一方並不會(hui) 阻礙另一方。這是共同的利益,它是超越國界和國家的。因此,我希望對於(yu) 我們(men) 的雙邊關(guan) 係,我希望法國和中國能夠找到真正合作的道路。我希望地緣政治不會(hui) 影響中法兩(liang) 國在這一領域互相受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