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藏奧秘的“月球珍品”
互鑒智慧的“文化範本”
圈粉無數的“友誼大使”
震撼人心的“文學巨匠”
……
建交60周年以來
中法兩(liang) 國互贈的諸多國禮
生動記錄著雙邊外交曆程
在促進國與(yu) 國之間、領導人之間的
友好情誼方麵扮演著重要角色
使得兩(liang) 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熠熠生輝
蘊藏奧秘的“月球珍品”
在中國人心中
月亮是古詩詞中的浪漫符號
也是家國情懷的載體(ti)
憑借先進的航天科技“上九天攬月”
中國人將珍貴的月壤帶回地球
2023年,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
中國向法國贈送了1.5克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品
中法兩(liang) 國科研人員共同研究
這份來自月球的“土特產(chan) ”
進一步探尋宇宙的深層奧秘
這份特殊的“太空禮物”見證了
中國始終堅持
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原則
與(yu) 世界各國開展航天交流與(yu) 合作
共同推動在外空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它不僅(jin) 拉近了中法之間的距離
也再次點燃全世界對太空探索的興(xing) 趣
互鑒智慧的“文化範本”
牛皮封麵、飄口燙金、書(shu) 口刷紅
這本富有法國啟蒙時期書(shu) 籍裝幀特征的典籍
其記載的內(nei) 容
是2000多年前中國的
政治主張、倫(lun) 理思想、道德觀念
2019年3月
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訪法期間
收到法國總統馬克龍贈送的
一本1688年首版的《論語導讀》法文版
習(xi) 近平主席說:
“這個(ge) 禮物很珍貴
我要把它帶回去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shu) 館。”
18世紀,歐洲出現“中國熱”
歐洲人發現,源自東(dong) 方的儒家文化
揭示了可以不依靠宗教力量
而以倫(lun) 理道德支撐社會(hui) 和平、有序發展
人們(men) 遵循孔子的教導
誠意正心、認識自然、設立製度、和平生活
伏爾泰、魁奈等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
深受啟發
推動法國走向文化和理性的覺醒
圈粉無數的“友誼大使”
長期以來
大熊貓一直是中法友誼生動的“見證者”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
大熊貓在法國安家落戶、幸福生活
給兩(liang) 國人民帶來歡樂(le)
也不斷為(wei) 中法友誼注入活力
1973年,時任法國總統喬(qiao) 治·蓬皮杜訪華
中國曾送給法國一對大熊貓
2012年,大熊貓“歡歡”和“園子”
遠赴法國博瓦勒動物園
2017年,它們(men) 的孩子“圓夢”出生
成為(wei) 首隻在法國出生的大熊貓
2021年,“歡歡”又誕下一對雙胞胎
……
“圓夢”去年回國後
目前共有4隻大熊貓旅居
法國博瓦勒動物園
在這裏,每逢大熊貓過生日
便有數以千計的法國人前來為(wei) 其慶生
對大熊貓的熱愛
見證了中法兩(liang) 國保護地球家園的共同初心
在生態保護方麵
兩(liang) 國持續開展一係列務實合作
通過《中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北京倡議》
啟動中法碳中和中心
……
愛護人類的共同家園,中法攜手同行
震撼人心的“文學巨匠”
2015年,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期間
贈送給中國的雨果銅像
目前被收藏在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
作為(wei) 19世紀最偉(wei) 大的浪漫主義(yi) 作家
雨果是法國的文化符號
習(xi) 近平從(cong) 青年時代
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xing) 趣
201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
習(xi) 近平引用雨果名言
“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強調不同文明應相互尊重、和諧共處
2015年,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hui) 上
習(xi) 近平引用雨果名言
“最大的決(jue) 心會(hui) 產(chan) 生最高的智慧”
印證中國正以最大的決(jue) 心、最高的智慧
走出綠色發展之路
2019年,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
習(xi) 近平在《費加羅報》發表署名文章
引用雨果名言“改變一切不需要太多時間”
表示願同往訪國一道抓住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播種“合作的新希望”
《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
雨果的作品至今仍被億(yi) 萬(wan) 讀者津津樂(le) 道
雨果對中國情有獨鍾
他一直關(guan) 注東(dong) 方,欣賞中國文化
巴黎孚日廣場的雨果故居博物館
他親(qin) 手設計的“中國客廳”裏
擺滿了中國瓷器、漆木家具、裝飾竹簾……
營造出絢麗(li) 、獨特的中式氛圍
意境美妙、生物繁多的掛毯《亞(ya) 馬遜河》
構造精巧、新穎別致的“鏤空時鍾”
描繪巴黎世博會(hui) 中國館的鋼筆淡彩畫
……
甲子情緣,中法共鳴
國禮光華,彪炳世界
見證“獨立自主、相互理解、
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精神”
60年來
中法關(guan) 係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guan) 係前列
為(wei) 兩(liang) 國人民帶來福祉
為(wei) 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作出貢獻
出品人:王進業(ye)
策劃:裴劍容
監製:衛鐵民、雷鳴
統籌:郝王樂(le) 、劉暢
製作/文案:陳晨、談昦玄、李玥
logo設計:謝雨(全國教育書(shu) 畫協會(hui) 會(hui) 員)
編輯:王詩桐、談昦玄
新華社對外部出品
部分素材來源於(yu) 網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