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結束對塞爾維亞(ya) 的國事訪問前往匈牙利。總台談話節目《互鑒》,走進巴爾幹半島多彩國度——塞爾維亞(ya) 。中塞嘉賓歡聚一堂,聊聊我們(men) 的“鐵杆”友誼,學習(xi) 一下傳(chuan) 統科羅舞。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聊聊我們(men) 互幫互助、互學互鑒中,那些民心相通的感人故事。
中國和塞爾維亞(ya) 雖然相距遙遠,但兩(liang) 國人民始終心手相連。中國人講,“朋友以義(yi) 合”。塞爾維亞(ya) 人說,“朋友是生命中最好的財富”。中國和塞爾維亞(ya) 的“鐵杆友誼”曆久彌堅,杠杠滴!
當地時間5月7日晚,國家主席習(xi) 近平乘專(zhuan) 機抵達貝爾格萊德尼古拉·特斯拉機場,開始對塞爾維亞(ya) 進行國事訪問。塞爾維亞(ya) 民眾(zhong) 跳起科羅舞歡迎習(xi) 主席。科羅舞是塞爾維亞(ya) 的傳(chuan) 統民族舞蹈,好學嗎?演播室的中外好友手拉手,跳起來。
提起塞爾維亞(ya) ,對中國人來說第一印象就是“塞鐵”。中國人民對塞爾維亞(ya) 素來懷有特殊友好感情,南斯拉夫電影《橋》,歌曲《啊 朋友再見》,在中國廣為(wei) 流傳(chuan) 。現如今,中國修建的塞爾維亞(ya) 高鐵,也成為(wei) 中塞友誼的“鐵證”。總台《新聞聯播》主播寶曉峰來到了貝爾格萊德,踏上塞爾維亞(ya) 的高鐵列車COKO,它像鷹隼一樣串聯起塞爾維亞(ya) 兩(liang) 大城市。貝爾格萊德至諾維薩德段(貝諾段)沿線風景如何?有哪些隱藏款的“中國製造”?
中塞兩(liang) 國有著相似的文化傳(chuan) 統,就拿起名字來說,都追求寓意美好、好聽好記。《互鑒》節目嘉賓給總台主持人何岩柯起了一個(ge) 塞爾維亞(ya) 名字,巧的是這個(ge) 名字的塞爾維亞(ya) 語發音聽起來酷似“岩柯”,這讓演播室的中塞好友們(men) 倍感意外。
隨著東(dong) 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國商品被賦予巨大魅力。漢服、茶葉……這些中國人司空見慣的物品,在外國友人的眼中卻成為(wei) “海淘”首選。文化碰撞,文明互鑒,助力中國好物名揚海外。
中塞如鋼鐵般堅實的友誼,讓各領域合作結出累累碩果。為(wei) 紀念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同時展示中國的文化與(yu) 自然遺產(chan) ,今年年初塞爾維亞(ya) 郵政局發行了中國主題郵票,這是中塞關(guan) 係進入全方位、高水平發展新階段的重要體(ti) 現。
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人們(men) 接觸不同文化和語言的機會(hui) 越來越多。由於(yu) 文化背景不同,說不同語言的人在交談時,即使語言準確無誤,也會(hui) 產(chan) 生誤會(hui) 。常常由於(yu) 一句話,使聽者捧腹大笑。演播室的塞爾維亞(ya) 嘉賓分享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哪裏哪裏”的故事,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中塞兩(liang) 國在曆史上有著密切的交往,不同文化之間互相影響、融合,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習(xi) 俗和傳(chuan) 統。“坐月子”、“發紅包”……這些不是中國的專(zhuan) 屬,難怪網友說:“塞爾維亞(ya) 很中國,中國也很塞爾維亞(ya) ”。
5月10日,節目將繼續跟隨習(xi) 近平主席訪歐腳步走進中東(dong) 歐美麗(li) 國度——匈牙利。5月5日~11日每天17:00,鎖定總台央視新聞頻道、央視新聞新媒體(ti) 平台,在《互鑒》中感受國之交,體(ti) 會(hui) 民相親(qi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