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3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lun) 在七國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會(hui) 議上表示,在麵對中國“工業(ye) 產(chan) 能過剩”、導致“宏觀經濟失衡”時,需建立“明確而統一的戰線”。耶倫(lun) 還敦促“受中國產(chan) 能過剩問題影響的國家”作出反應。此前一天,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中國“產(chan) 能過剩”問題不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雙邊挑戰,而是全球性挑戰,“有可能造成全球市場失衡、不穩定”,美國希望與(yu) 盟友就此達成共識。
不難看出,美方在對中國高舉(ju) 關(guan) 稅大棒之後,正向外尋求組建一個(ge) 打擊中國先進綠色產(chan) 能的“關(guan) 稅聯軍(jun) ”。但美方的做法“扭曲了貿易和投資”,這是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定了性的。IMF還敦促“美國最好保持開放貿易政策”,否則“全球經濟恐因此付出高昂代價(jia) ”。現在美方卻儼(yan) 然以全球市場的維護者自居,它有多振振有詞,其所作所為(wei) 在國際社會(hui) 眼裏就有多荒誕可笑。
自華盛頓宣布對華加征新一輪關(guan) 稅以來,或為(wei) 自己破壞自由貿易的行為(wei) 尋找“正當性”,或為(wei) 堵塞國際上批評美國的悠悠眾(zhong) 口,或為(wei) 影響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的認知,美方在為(wei) 何要加征關(guan) 稅這個(ge) 問題上一直喋喋不休,詞兒(er) 換了好幾套。從(cong) “保護美國的工人和企業(ye) ”“不讓中國吃我們(men) 的午餐”到“防止美歐共同的風險”,美方的謊話越編越難圓,以至於(yu) 連加征關(guan) 稅“防止全球經濟失調”“造福世界各地的人民和經濟”這樣的話都編出來了。《紐約時報》披露,華盛頓內(nei) 部人士開玩笑說,“美國貿易代表應該改叫美國反貿易代表”,說明這套自我包裝的話術連美國政治精英自己都不信,更遑論拿去誆騙國際輿論。
從(cong) “中國產(chan) 能過剩威脅美國企業(ye) ”,到“中國產(chan) 能過剩威脅全球企業(ye) ”,美國話術的不斷變化,反映出的是它不斷遭遇的挫折。客觀形勢發展至少有兩(liang) 點出乎美國自己的預料:第一,它沒想到內(nei) 外輿論的反對聲這麽(me) 大。從(cong) 新征關(guan) 稅宣布當天開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及《金融時報》和路透社等就不斷予以唱衰,給華盛頓帶來的輿論壓力是巨大的。華盛頓高官甚至要拿出“加征關(guan) 稅不會(hui) 升高物價(jia) ”“不代表美國轉向保護主義(yi) ”這樣的詭辯來回應。IMF對美方扭曲貿易和投資的批評,更是逼得美方不得不咬定“這是必要之舉(ju) ”,這已經等同於(yu) 吵架了。
第二,美方沒想到要說服歐盟和其他國家,阻力居然如此之大。美方高官越是頻繁就所謂“中國產(chan) 能過剩”問題發表言論,督促、勸說、威逼盟友和自己一條心,實際上越反襯出很多國家在這個(ge) 問題上跟美國不是一條心。《華爾街日報》透露,歐盟不願與(yu) 美國在關(guan) 稅問題上協調配合,許多歐洲官員對華盛頓的對華政策持懷疑態度。更不用說來自歐美企業(ye) 和行業(ye) 的反對聲音。馬斯克23日直言特斯拉不需要政府激勵措施也能保持對中國同行的競爭(zheng) 力,並表示對美方的新關(guan) 稅政策“感到非常驚訝”。此前,德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直言,製定新的關(guan) 稅措施並陷入保護主義(yi) 的做法是錯誤的。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則表示,限製中國汽車製造商是荒謬的。
實際上,那些批評美國的聲音,盡管現在在華盛頓聽來異常刺耳,卻是真正的“良藥苦口利於(yu) 病”,因為(wei) 曆史一再證明,靠保護主義(yi) 不可能讓某個(ge) 產(chan) 業(ye) 乃至某個(ge) 國家的經濟強大起來。“中國產(chan) 能過剩”當然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而是美國自己競爭(zheng) 力出了問題。用關(guan) 稅和各種非關(guan) 稅壁壘去保護所謂弱勢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起不到什麽(me) 保護作用,反而會(hui) 加速這個(ge) 行業(ye) 的“擺爛”,這在過去已經得到反複驗證。美聯儲(chu) 紐約分部在今年4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當中承認,沒有發現美國對華貿易管製對製造業(ye) “回流美國”有所幫助的證據,美國企業(ye) 在被迫與(yu) 中國供應鏈“脫鉤”後,不但找不到替代供應商,在市值、銀行貸款、盈利能力和就業(ye) 等方麵也都出現了下降。
事實上,美方對中國經濟的鼓噪多年來從(cong) 未停止,這些鼓噪也從(cong) 未成功擾亂(luan) 過中國發展的節奏。如今,已經“沒有任何關(guan) 稅能夠大到足以真正削弱中國在全球綠色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更何況,中美在新能源產(chan) 能的合作方麵本應大有可為(wei) ,不應該是削弱與(yu) 反削弱的關(guan) 係。正如有英國媒體(ti) 感歎的,盡管美國想了那麽(me) 多招數,但“根與(yu) 枝脫鉤”仍將難以實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