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也就是1999年,中日韓領導人在出席東(dong) 盟與(yu) 中日韓(10+3)領導人會(hui) 議期間舉(ju) 行早餐會(hui) ,啟動了中日韓合作進程。當時的目的是引領規劃三國合作,聯手應對亞(ya) 洲金融危機。
25年來,三國合作在波折中前行,為(wei) 促進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引領區域一體(ti) 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期間,由於(yu) 新冠疫情以及美國在亞(ya) 太挑動對抗分裂等因素,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hui) 議之後,三國合作陷入“停擺”。2023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hui) 晤推動兩(liang) 國關(guan) 係止跌企穩,也帶動中日、中韓關(guan) 係出現改善,為(wei) 中日韓領導人會(hui) 議重啟創造了外部條件。
27日,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hui) 議在韓國首爾舉(ju) 行。三方發表聯合宣言,一致同意致力於(yu) 落實上屆會(hui) 議通過的《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推動三國合作機製化,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yu) 發展繁榮。
分析人士指出,在國際局勢動蕩不定、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背景下,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hui) 議的召開,體(ti) 現了三國對合作的重視和珍惜,也反映出日韓對華政策的理性回歸以及三國間政治氣氛的回暖。美國《外交學者》評價(jia) 稱,此次三國領導人會(hui) 議能夠舉(ju) 行,本身就值得肯定。外界普遍認為(wei) ,會(hui) 議取得的成果標誌著三國合作再出發。
那麽(me) ,站在新的起點,中日韓合作如何“換擋提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hui) 上提出五點建議,呼籲推動合作全麵重啟、深化經貿互聯互通、引領科技創新合作、拉緊人文交流紐帶、促進可持續發展。這得到韓日兩(liang) 國領導人的積極回應。他們(men) 表示希望以此次領導人會(hui) 議為(wei) 新起點,三國保持合作穩定性和連續性。這充分說明,中日韓之間有不少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完全可以通過團結協作共謀發展。
這一點在會(hui) 議成果上得到了印證。三方聯合聲明提出,將在深化人文交流、可持續發展、經貿、公共衛生、救災等六大領域推進合作。日本共同社分析說,這體(ti) 現出三國在廣泛領域推進合作的決(jue) 心,以及對地區和平與(yu) 繁榮肩負的重要責任。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yi) 加劇,“脫鉤”風險上升。中日韓作為(wei) 亞(ya) 洲地區重要經濟體(ti) ,是搬不走的鄰居,也是分不開的合作夥(huo) 伴。《日本經濟新聞》提到,當前,三國經濟總量在全球占比從(cong) 1999年的17%提升至24%,三國對外貿易總額占全球的20%。中國是日本、韓國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三國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金融穩定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日韓提出重啟三方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進一步加大經貿合作,特別是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合作。在不少日韓媒體(ti) 看來,這不僅(jin) 對三國經濟發展至關(guan) 重要,也會(hui) 拉動地區和全球經濟回暖。此外,中方提出將在華建立“中日韓創新合作中心”,這將助力三國加快培育新動能,為(wei) 各自經濟發展以及進一步合作注入更多動力。
中日韓三國地緣相近、人文相通。今年年初,在中日韓合作秘書(shu) 處發起的“中日韓精神——2024年度漢字”評選中,“交流”以最高票當選。此次會(hui) 議上,三國將2025-2026年定為(wei) 中日韓文化交流年,這將推動三國人民從(cong) “居相鄰”到“心相通”,為(wei) 三國合作打下更牢固的民意基礎。中日韓合作秘書(shu) 處秘書(shu) 長李熙燮認為(wei) ,這些合作符合各自人民的期待,具有很大潛力。
客觀來看,中日韓合作有機遇也有挑戰。當前,美國正在加緊推動遏製中國的“印太戰略”。去年8月,美方在戴維營召集美日韓峰會(hui) ,意在拚湊鼓動陣營對抗的“小圈子”。日韓作為(wei) 美國盟友,在發展對華關(guan) 係問題上受製於(yu) 華盛頓方麵。此外,中日、日韓在曆史問題等方麵存在分歧,影響到彼此的政治互信。有分析指出,下一階段,中日韓合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取決(jue) 於(yu) 三國共同努力,尤其是日韓要避免外部勢力的幹擾和破壞。
中國有句諺語,“遠親(qin) 不如近鄰”。過去25年雖然曆經風雨,但中日韓共同探索了一條鄰國互利合作之路。麵向未來,三方更需努力排除外部幹擾,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guan) 切,同向而行,落實會(hui) 議成果,推動中日韓合作再出發。這不僅(jin) 會(hui) 更好造福三國人民,也為(wei) 地區和世界所樂(le) 見、所需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