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印度學者:美西方正在做“最後的掙紮”

發布時間: 2024-06-12 15:03:00 來源: 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導讀

  70年前,中國和印度率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wei) 世界帶來了全新的外交理念。當前,以美國為(wei) 首的西方大國實力已不如從(cong) 前,但仍在不遺餘(yu) 力地維持舊世界秩序。改革現行不民主不公平的全球治理體(ti) 係,中印兩(liang) 國責無旁貸。兩(liang) 國需要再次從(cong) 催生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文明智慧中汲取營養(yang) ,改善目前的緊張關(guan) 係,共同為(wei) 構建民主、和平與(yu) 合作的世界秩序貢獻力量。

  本文為(wei) 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蘇廷德拉·庫爾卡尼(Sudheendra Kulkarni)

  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顧問

  印度智庫新南亞(ya) 論壇創始人

  70年前,國際關(guan) 係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中國和印度把一個(ge) 全新的概念寫(xie) 進了文件,這個(ge) 與(yu) 西方帝國主義(yi) 列強的“種族優(you) 越”信仰和傲慢行為(wei) 截然不同概念,後來得到了亞(ya) 洲和非洲許多其他新獨立國家的認可。

  這個(ge) 全新的概念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呼籲各國在外交政策的製定和實踐中承諾: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nei)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毫不奇怪,這些開明的原則是世界上兩(liang) 個(ge) 最偉(wei) 大、最古老的亞(ya) 洲文明智慧的結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源於(yu) 中國的道家、儒家及發源於(yu) 印度的佛教思想。這些哲學思想雖然各具特色,但都有一個(ge) 共同的信念,即認為(wei) 多樣性是人類社會(hui) 一個(ge) 基本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當被尊重,同時在多樣性中促進和諧、合作與(yu) 統一。

  在梵文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稱為(wei) “潘查希拉” (panchsheel),其中“panch”的意思是“五”,而“sheel”的意思則是“美德”,因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五項美德”。

  印度和中國幾乎在同一時間接受了這五項明智的原則,並於(yu) 1954年將其納入雙邊協議。這並非巧合。考慮到當前的全球環境,人類在經曆了兩(liang) 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之後,迫切需要智慧和理性的指導。這兩(liang) 場大戰均源於(yu) 西方殖民列強為(wei) 爭(zheng) 奪全球霸權而展開的貪婪競爭(zheng) 與(yu) 衝(chong) 突。印度曆經200年的艱苦鬥爭(zheng) ,最終在聖雄甘地的領導下,於(yu) 1947年擺脫英國統治,贏得獨立。兩(liang) 年後的1949年,中國人民也在毛澤東(dong) 的領導下取得了革命勝利,結束了“百年屈辱”。當時世界各國人民已經厭倦了戰爭(zheng) 和暴力,期望印度和中國這兩(liang) 個(ge)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能夠開辟出一條和諧共處的新道路,在和平與(yu) 合作中實現共同繁榮。

  還有一個(ge) 曆史因素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產(chan) 生成為(wei) 必要。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正式開始,國際社會(hui) 進入了一個(ge) 充滿分裂與(yu) 衝(chong) 突的新時代。美國和蘇聯開始了緊張的核軍(jun) 備競賽,人類社會(hui) 被劃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敵對的陣營。這不僅(jin) 對世界和平造成了新的威脅,也對亞(ya) 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那些剛剛從(cong) 殖民主義(yi) 魔爪中解放出來的新興(xing) 國家的獨立與(yu) 主權構成了挑戰。此外,冷戰時期,國際合作的機會(hui) 減少,使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更難以實現經濟社會(hui) 快速增長、消除貧困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標。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種子是由兩(liang) 位有遠見的領導人——中國前總理周恩來和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種下的。1954年6月28日,周總理首次對印度進行曆史性訪問,並與(yu) 印度總理共同發表聯合聲明,向世界展示了雙邊乃至多邊合作的新願景。這一願景後來被納入1955年4月在印尼萬(wan) 隆會(hui) 議宣言。1957年,印度等國在聯合國發起了一份反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nei) 容、關(guan) 於(yu) 國家間和平與(yu) 睦鄰關(guan) 係的決(jue) 議草案,並獲得聯合國大會(hui) 一致通過,這表明五項原則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

  圖片來源:新華社

  毫無疑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具有超越時代的重要意義(yi) 。然而,在它們(men) 進入全球外交話語體(ti) 係70年之後,我們(men) 必須冷靜地反思:它們(men) 是否已成為(wei) 定義(yi) 21世紀國際關(guan) 係的準則?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這主要是因為(wei) 以美國為(wei) 首的西方大國正在為(wei) 維護其全球霸權做最後的掙紮。盡管他們(men) 的經濟實力正在下降,但他們(men) 的集體(ti) 軍(jun) 事實力,以及對全球金融機構和媒體(ti) 的控製力仍然十分強大。他們(men) 認為(wei) 自己的政治製度具有先天的優(you) 越性,因此隻要看到哪個(ge) 國家的治理模式和發展道路和他們(men) 不同,他們(men) 就要習(xi) 慣性地去幹涉其內(nei) 政。他們(men) 總喜歡在“人權”問題上對其他國家進行說教,殊不知他們(men) 自己才是現代曆史上侵犯人權最嚴(yan) 重的。

  西方列強還在發展中國家播下衝(chong) 突的種子,不放過任何挑動或資助侵略戰爭(zheng) 的機會(hui) 。他們(men) 正密謀在亞(ya) 洲建立一個(ge) 新的反華軍(jun) 事集團,一旦成功,後果可能將是毀滅性的。他們(men) 幹涉別國內(nei) 政的最明顯例子之一,就是策動一係列挑釁行為(wei) ,企圖阻止中國大陸和台灣早日和平統一。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顯然,如果沒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最初倡導者——中國和印度的積極參與(yu) ,就不可能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改革當前不民主、不公平的全球治理體(ti) 係。中國和印度會(hui) 聽從(cong) 曆史的召喚嗎?簡單地說,這裏有三個(ge) 我們(men) 應該付諸行動的想法。

  首先,中印兩(liang) 國亟需改善目前緊張的雙邊關(guan) 係,否則就無法共同為(wei) 創建一個(ge) 非西方主導、民主、和平與(yu) 合作的世界秩序做出任何有意義(yi) 的貢獻。為(wei) 此,我們(men) 迫切需要找到一個(ge) 合理的辦法,永久解決(jue) 邊界爭(zheng) 端——這並非不可能,隻要我們(men) 能夠從(cong) 催生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文明智慧中汲取營養(yang) 。文明的智慧將使我們(men) 在重塑亞(ya) 洲乃至全球曆史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與(yu) 7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國與(yu) 印度在經濟和技術上都要先進得多,在全球外交中的影響力也要大得多。我們(men) 應共同致力於(yu) 解決(jue) 衝(chong) 突、改革國際金融架構、向貧困國家提供發展援助,並增強全球南方國家的整體(ti) 發言權。

  第三,中印兩(liang) 國應與(yu) 國際社會(hui) 一道,使聯合國成為(wei) 落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有效工具。這無疑將引導人類走向人人共享發展、共享正義(yi) 、共享安全的未來。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wei) "Non-Western Principles for a harmonious world order"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辛欣

  編輯:張釗

  實習(xi) 生程飄然亦有貢獻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