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中國-新西蘭(lan) 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建立10周年之際,李強總理近日訪問新西蘭(lan) 。10年來,兩(liang) 國在經貿、人文等領域展開廣泛交流合作,積極推動區域經貿協定的簽署與(yu) 落實。尤其是2017年,新西蘭(lan) 創造了發達國家與(yu) 中國進行“一帶一路”合作的先例。未來中新兩(liang) 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前景廣闊,應與(yu) 時俱進地開拓新合作領域,繼續造福兩(liang) 國人民,實現互利共贏。
今年是中國和新西蘭(lan) 建立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10周年。過去10年來,兩(liang) 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人文交流等諸多關(guan) 鍵領域開展了合作,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取得了重大進展。2022年,中新“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自動續簽,中新“一帶一路”合作再延長5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新兩(liang) 國創造了許多“第一”:新西蘭(lan) 是第一個(ge) 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97年)和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2004年)的西方發達國家。這有力助推了中國融入全球經濟框架,對中國意義(yi) 重大。此外,新西蘭(lan) 還是第一個(ge) 與(yu) 中國簽署並實施雙邊自貿協定(2008年)、第一個(ge) 續簽雙邊自貿協定、第一個(ge) 以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中國發起的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發達國家。2017年,新西蘭(lan) 又成為(wei) 首個(ge) 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西方發達國家。這些個(ge) “第一”令中新關(guan) 係不斷強化。
說到“一帶一路”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新西蘭(lan) 和其他國家一樣,也對基礎設施建設有需求。這一需求不僅(jin) 已成為(wei) 新西蘭(lan) 政府最關(guan) 心的問題,而且也是新西蘭(lan) 人經常討論的問題,尤其是在幾乎每次地方選舉(ju) 期間。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jin) 能為(wei) 人民的生活帶來便利,提高生活質量,而且也可以對生產(chan) 係統和供應鏈產(chan) 生積極的影響。然而,進行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或升級現有基礎設施是勞動密集型項目,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
不過,中新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僅(jin) 限於(yu) 基礎設施建設,在許多其他領域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例如,經中國教育部2017年批準,自2020年起,北京外國語大學將開設包括毛利語在內(nei) 的7種太平洋島國語言課程。振興(xing) 和推廣毛利語一直是新西蘭(lan) 備受熱議的一個(ge) 話題,新西蘭(lan) 政府和全國各地的毛利社區讚賞中國為(wei) 保護和幫助加強毛利語言和文化所做的努力。
中國鼓勵學習(xi) 新西蘭(lan) 等太平洋島國的土著語言和文化,促進兩(liang) 國文明相互了解,加強“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新人文交流,這也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相互尊重、包容互利的原則。因此,有人說“一帶一路”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新西蘭(lan) 是一個(ge) 崇尚實用主義(yi) 的國家。和中國政府一樣,新西蘭(lan) 政府以人民的需要為(wei) 先,因此願意同中國合作,推動國家發展。雖然不同的聲音總是存在,一些人的誤解難以消除,但中新兩(liang) 國仍有必要擴大現有合作,積極尋找“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機會(hui) 。例如,新西蘭(lan) 央行正在探索數字貨幣和數字支付係統,因此中國和新西蘭(lan) 可以考慮擴大在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鑒於(yu) 中國在建設“無現金社會(hui) ”方麵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其成功經驗可能對新西蘭(lan) 釋放其數字潛力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兩(liang) 國可以合作幫助被數字技術邊緣化的社會(hui) 群體(ti) 獲得更多機會(hui) ,享受數字經濟服務。
新西蘭(lan) 政府於(yu) 2012年成立的新西蘭(lan) 中國委員會(hui) 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該委員會(hui) 一直在幫助新西蘭(lan) 的毛利人適應數字經濟轉型,並充分融入這個(ge) 體(ti) 係。中國在為(wei) 老年人和互聯網連接較差的偏遠農(nong) 村社區提供更便捷的數字交易方麵有豐(feng) 富的經驗,可以為(wei) 新西蘭(lan) 提供重要借鑒。
“一帶一路”是一個(ge) 不斷發展升級的倡議,根據中國和其他參與(yu) 國不斷變化的需求而不斷調整。在新西蘭(lan)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進展甚微,因而備受質疑,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包括新西蘭(lan) 在內(nei) 的一些太平洋島國可能更喜歡“小而美”的實用項目。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多年來,有效促進了中新兩(liang) 國人文交流,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增進了兩(liang) 國的相互了解,為(wei) 合作開辟了更多機遇。
展望未來,中新在“一帶一路”多維框架下的合作前景廣闊。為(wei) 了創造更多互利共贏的成果,兩(liang) 國應攜起手來,在兩(liang) 國人民切實關(guan) 心的領域繼續開展合作。
本文為(wei) 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wei) "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
【責任編輯:馬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