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心相近|“中國真正理解非洲國家的需要”

發布時間: 2024-07-12 09:22:00 來源: 新華網

  清晨,在幾內(nei) 亞(ya) 比紹首都比紹的海岸邊,一艘艘漁船滿載漁獲駛回板丁漁業(ye) 碼頭。人們(men) 麵帶喜色,忙著從(cong) 船上卸下魚蝦等海產(chan) 品。附近的海鮮市場裏,熙熙攘攘。一名漁民告訴記者:“有了這座中國援建的碼頭,我們(men) 出海作業(ye) 更方便,收入比以前好很多。”

  近年來,中國和幾內(nei) 亞(ya) 比紹攜手推進務實合作,發展藍色經濟就是一個(ge) 縮影。從(cong) 持續派遣醫療隊、農(nong) 技組、經合組,到兩(liang) 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各領域合作正給兩(liang) 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7月10日,中國和幾內(nei) 亞(ya) 比紹關(guan) 係迎來新起點。習(xi) 近平主席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幾內(nei) 亞(ya) 比紹總統恩巴洛舉(ju) 行會(hui) 談,一致同意將兩(liang) 國關(guan) 係提升為(wei) 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

  “中國是非洲國家的好夥(huo) 伴”

  幾內(nei) 亞(ya) 比紹地處非洲西海岸,西瀕大西洋,漁業(ye) 資源豐(feng) 富。2023年5月,中國援建的板丁漁業(ye) 碼頭項目移交。記者近日在碼頭采訪時,時常遇到當地人友好地揮手致意。

  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處就設在板丁漁業(ye) 碼頭附近。在當地員工伊蘇邁拉·賈洛看來,這是一項民生工程,“漁業(ye) 是幾內(nei) 亞(ya) 比紹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中國的支持使我們(men) 國家的漁業(ye) 資源真正惠及民眾(zhong) ”。

  賈洛告訴記者,中國企業(ye) 向當地漁民傳(chuan) 授現代化捕撈技術,也創造了新的就業(ye) 崗位。幾內(nei) 亞(ya) 比紹不少水產(chan) 品都銷往中國市場,讓中國民眾(zhong) 嚐到了大西洋的味道,“這是雙贏”。

  “中方歡迎幾內(nei) 亞(ya) 比紹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進入中國市場”,“鼓勵中國企業(ye) 赴幾內(nei) 亞(ya) 比紹投資合作,幫助幾內(nei) 亞(ya) 比紹將資源潛力轉化為(wei) 發展動能”,“中方將繼續提供政府獎學金和培訓名額,幫助幾內(nei) 亞(ya) 比紹培養(yang) 更多國家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10日在同恩巴洛總統的會(hui) 談中,習(xi) 近平主席為(wei) 兩(liang) 國交流合作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

  “中國給非洲國家帶來的是學校、醫院、公路等造福非洲人民的合作項目。”恩巴洛總統在會(hui) 談中說。

  “中國真正理解非洲國家的需要,是非洲國家的好夥(huo) 伴。”幾內(nei) 亞(ya) 比紹盧索福納大學教授、社會(hui) 學家迪亞(ya) 曼蒂諾·洛佩斯對新華社記者說,正是跨越半個(ge) 世紀的傳(chuan) 統友誼為(wei) 雙方今天的互利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方助力幾內(nei) 亞(ya) 比紹教育、衛生、農(nong) 業(ye) 等領域的人才培養(yang) 對國家發展尤為(wei) 重要。

  “給我們(men) 的生活帶來希望”

  7月,幾內(nei) 亞(ya) 比紹巴法塔地區的水稻迎來豐(feng) 收。旱季水稻已收割完畢,田裏留下一簇簇稻樁。當地農(nong) 民阿科斯多正忙著為(wei) 下一季播種做準備。

  巴法塔位於(yu) 幾比中北部,蜿蜒的熱巴河流經此地。水稻是該國重要的農(nong) 業(ye) 作物,但低產(chan) 導致的糧食缺口長期困擾著這個(ge) 西非“熱帶水鄉(xiang) ”。阿科斯多家裏世代務農(nong) ,以前用傳(chuan) 統方法種植水稻,一季收成每畝(mu) 不足150公斤,糧食收入難以支撐一家六口人。

  如今,他家稻田畝(mu) 產(chan) 量達到550公斤。“中國專(zhuan) 家給我們(men) 帶來了種子、農(nong) 藥、肥料、機械和技術,手把手教我如何科學種植水稻,給我們(men) 的生活帶來希望!”阿科斯多滿懷感激,“我買(mai) 了新摩托車,4個(ge) 孩子也能穿著新衣服去學校了。”

  在10日的會(hui) 談中,習(xi) 近平主席特別提到,中方願繼續為(wei) 幾內(nei) 亞(ya) 比紹國內(nei) 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繼續派遣水稻技術專(zhuan) 家和醫療隊,助力幾內(nei) 亞(ya) 比紹保障糧食安全和發展公共衛生事業(ye) 。

  自1998年起,中國援幾比農(nong) 業(ye) 技術專(zhuan) 家組紮根巴法塔地區,已派駐超過230名專(zhuan) 家。他們(men) 在當地進行水稻良種選育和高產(chan) 栽培示範、組織水稻種植技術和農(nong) 機維修保養(yang) 技術培訓等,幫助當地民眾(zhong) 提高水稻產(chan) 量、充實“米袋子”。

  駐幾比第11期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組組長鄭俊傑介紹,本期專(zhuan) 家組累計在幾比引進篩選水稻品種37個(ge) 。在包括巴法塔在內(nei) 的三個(ge) 地區,水稻產(chan) 量從(cong) 每公頃1.4噸提高到4.9噸,示範區內(nei) 產(chan) 量平均達每公頃8.5噸、最高產(chan) 量每公頃達10噸,帶動幾比全國水稻種植麵積從(cong) 6萬(wan) 公頃增加到10萬(wan) 公頃。

  幾內(nei) 亞(ya) 比紹水稻協會(hui) 主席安東(dong) 尼奧·塔瓦雷斯曾在中國留學9年,獲得農(nong) 學碩士學位。塔瓦雷斯告訴記者,兩(liang) 國農(nong) 業(ye) 合作為(wei) 當地引進了先進技術、優(you) 良水稻品種,改善了廣大稻農(nong) 的生活水平。

  回憶起在中國學習(xi) 的時光,塔瓦雷斯最難忘的是在湖南長沙雜交水稻中心見到袁隆平,“他是那麽(me) 和藹可親(qin) ,還親(qin) 自下田,為(wei) 我們(men) 示範水稻種植技術”。

  10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幾內(nei) 亞(ya) 比紹共和國關(guan) 於(yu) 建立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的聯合聲明》提到,雙方同意加快推進腰果等幾內(nei) 亞(ya) 比紹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輸華,同時探討本地加工。

  “我們(men) 對這個(ge) 好消息期待已久,”幾內(nei) 亞(ya) 比紹進出口協會(hui) 主席馬馬杜·賈曼卡說,當地腰果質量好,是農(nong) 民的一個(ge) 重要收入來源,但由於(yu) 加工技術落後、外銷渠道單一,常常麵臨(lin) 價(jia) 格低、滯銷等難題。在中國進博會(hui) 上,幾比的腰果產(chan) 品贏得廣泛好評。

  “我們(men) 對龐大的中國市場非常憧憬,也期待著同中國企業(ye) 的合作助力當地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惠及更多當地百姓,”賈曼卡說。

  “我們(men) 同中國的友誼深入人心”

  在位於(yu) 比紹的中幾比友誼醫院裏,中國和幾比兩(liang) 國國旗在醫院大樓前迎風飄揚。2023年5月,恩巴洛總統向中國第19批援幾比醫療隊集體(ti) 授予“合作與(yu) 發展國家榮譽勳章”。這枚勳章是對中國醫療援外60年工作的表彰,也是中幾比深厚友誼的見證。    

  “這裏的病人們(men) 都非常喜愛和信任中國醫生,”當地醫生比奧蘇姆說。他常看到病人們(men) 豎起大拇指,向中國醫生們(men) 表達感謝。

  29歲的農(nong) 民席爾瓦長期受腰疼折磨,嚐試了很多方法卻效果不理想。在中幾比友誼醫院,席爾瓦通過幾次針灸治療緩解了症狀。治療結束後,他激動地握住醫生的手說:“感謝您,中國醫生。”

  中幾比友誼醫院院長拉馬略·昆達說,中國醫生帶來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實踐經驗,還積極幫助當地醫療人員提升技能。“我們(men) 從(cong) 他們(men) 身上學到了很多。感謝中國,感謝兩(liang) 國友誼!”

  今年5月,第20批中國援幾比醫療隊17名隊員抵達當地。隊長龐勇告訴記者,醫療隊以傳(chuan) 授技術和知識為(wei) 使命,致力於(yu) 改善當地醫療現狀,救治當地病患,守護幾比人民的健康。

  在比紹,還有一座以友誼命名的學校。比紹中幾比友誼學校校長布巴卡爾·達博激動地說,落成十餘(yu) 年來,學校常常收到中國使館和中企捐贈的書(shu) 包、文具和課桌椅等教學設施。“在我們(men) 全國範圍內(nei) 都很難找到一所這樣的學校。學校不僅(jin) 是兩(liang) 國教育合作的平台,更是拉近兩(liang) 國人民友誼的紐帶。”

  “我們(men) 同中國的友誼深入人心——中國是我們(men) 的好兄弟、好夥(huo) 伴。”幾內(nei) 亞(ya) 比紹農(nong) 業(ye) 部政策專(zhuan) 家泰特·桑布說。桑布多次赴華參加農(nong) 業(ye) 培訓、為(wei) 雙方農(nong) 業(ye) 合作項目牽線搭橋,是兩(liang) 國友好合作的見證者,他期待兩(liang) 國青年一代繼續傳(chuan) 承友誼、開拓合作。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