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144小時免簽:如何掀起China Travel旋風

發布時間: 2024-07-14 22:28:00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今年初,歪果仁研究協會(hui) YChina的創始人高佑思啟動了塵封近4年的視頻攝製計劃——在機場隨機“抓”老外,為(wei) 在中國轉機的遊客擔任一天免費導遊。

  “我們(men) 很想念外國遊客來華的潮流,想最早找到第一批過來的人,真實記錄他們(men) 第一時間體(ti) 驗到的驚喜與(yu) 文化衝(chong) 突。”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去年底以來入境免簽政策逐漸複蘇,拍攝計劃也隨之重啟。今年1月以來,高佑思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鄭州等機場接待了來自10餘(yu) 個(ge) 不同國家的遊客,完成了18次拍攝。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今年上半年,通過免簽入境的外國人總計854.2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9倍。其中,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被網友稱為(wei) 背後的“頂級陽謀”,成了社交媒體(ti) 上最火爆的“流量密碼”,捧紅了一大批海外博主。

  被中國網友親(qin) 切稱作“蜜雪夫婦”的英國博主Taz和Libby,在144小時免簽政策的催化下,已經三刷中國:去年底,第一次用144小時免簽去上海;今年初,第二次去北京;第三次,正式辦理旅遊簽,在4—6月遊曆了成都、新疆、西安、重慶、張家界、廣州和深圳。

  Taz和Libby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每一次旅行都加深了他們(men) 對中國的認識,盡管還沒有確定時間,他們(men) 已計劃今年回到中國,開啟4.0之行。

  不斷擴容的免簽朋友圈,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向中國的旅遊係統拋出了一個(ge) 重要的問題:怎樣能將初次來華的遊客們(men) ,轉化為(wei) 越來越多的“蜜雪夫婦”?

   144小時,旅行冒險“體(ti) 驗卡”

  7月5日一早,來自英國的遊客Alex降落至北京大興(xing) 機場,計劃中轉後前往中國香港參加朋友的婚禮。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在朋友的推薦下,他選擇辦理144小時落地免簽,開展為(wei) 期5天的旅行。

  “平時我不太有機會(hui) 能來到世界的另一邊,所以我想,這次先去紫禁城和長城逛一逛,一定會(hui) 非常有趣。”Alex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因為(wei) 落地後才能確認手續,出發前他有些緊張和擔心。

  在大興(xing) 機場設置的獨立144小時臨(lin) 時入境許可申請區域,Alex填寫(xie) 完臨(lin) 時入境外國人入境卡,前往相關(guan) 窗口接受審核後,便能獲得臨(lin) 時入境許可簽發。

  飛常準App顯示,當天,大興(xing) 機場共有34個(ge) 進港國際航班;在上海浦東(dong) 、廣州白雲(yun) 、北京首都機場,則分別有232個(ge) 、117個(ge) 和93個(ge) 。據大興(xing) 機場邊檢站數據,今年以來已累計為(wei) 2.6萬(wan) 餘(yu) 名外國人簽發過境臨(lin) 時入境許可,其中簽發京津冀144小時過境臨(lin) 時入境許可1.6萬(wan) 人,較去年同期增長20倍。

  大興(xing) 機場邊檢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李思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機場口岸日均申請144小時免簽的外國人約100名,高峰時期每日達200人。“今年3—4月迎來高峰,最多時會(hui) 出現一個(ge) 航班30名遊客集中申請的情況,為(wei) 此我們(men) 劃定了專(zhuan) 用候檢區,增設叫號機和等待座椅。同時也拍攝了一則英語指南視頻發布在外媒,解釋辦理流程。”

  去年以來,我國先後對法國、德國、澳大利亞(ya) 等15個(ge) 國家試行單方麵免簽政策,新增與(yu) 新加坡、泰國等7個(ge) 國家互免簽證。自去年11月以來,位於(yu) 18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8個(ge) 對外開放口岸,已對54個(ge) 國家人員實施了72/144小時免簽政策。

  “144小時屬於(yu) 中間型政策,具有免簽的色彩,但又有限製,能夠對已有的免簽政策進行補充。主要服務於(yu) 中轉型遊客,以增加他們(men) 在停留時間內(nei) 旅遊、認識中國的可能性。”中國旅遊研究院入境旅遊研究主管劉祥豔博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前,中國重要的、消費能力較好的客源市場已享受免簽政策,144小時政策對沒有免簽的美英等客源市場還有可發揮作用的空間。

  “過境免簽有效有4個(ge) 條件:有效護照,飛往第三國(地區)的機票(不能在國內(nei) 轉機),填好入境卡,務必遵守停留範圍的規定。”6月底,剛結束了初次144小時體(ti) 驗的韓國遊客高準皓,在小紅書(shu) 興(xing) 奮地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因為(wei) 忙於(yu) 工作和考試,來不及辦理旅遊簽的他,決(jue) 定在愛丁堡至首爾的途中,在上海完成中轉旅遊。“6天時間探索2座城市還是很夠用的,但感覺一下子就過去了,我很享受,也很舍不得離開。”高準皓提前下載了中國常用互聯網軟件,在上海和杭州打卡了靜安寺、外灘、西湖、靈隱寺等景點,吃上了火燒雲(yun) 餐廳,收獲了網友“攻略做得真不錯”的一致肯定。

  甚至,有幾十位外國網友在他的評論區曬出航班,留言向他請教:“請問我這樣去可以嗎?”隻體(ti) 驗了一次中國遊的高準皓,儼(yan) 然已變成了貼心的“客服”。

  “第一次來中國很適合用144小時免簽政策,第二次就可以正式用旅遊簽了!”他向《中國新聞周刊》感歎,“中國太大了,隻去一次感覺像沒去過一樣,我要突破地理限製,探索其他更壯闊的地方。”

  “中國太大了”,也讓一些外國遊客遭遇了“小麻煩”。同在6月通過144小時免簽政策找朋友遊玩的日本遊客建治,就在出發前經曆了一波三折:他從(cong) 衝(chong) 繩出發,原計劃從(cong) 北京直飛第三地的航班突遇取消後,改簽至上海轉機來北京,但這並不符合144小時政策規定,隻得再度改簽,從(cong) 東(dong) 京轉機來北京。

  “我們(men) 在簽發時會(hui) 確認遊客的酒店預訂情況和行程,提示他不能離開京津冀區域。在日常工作中,也會(hui) 碰到部分遊客因超出停留期限和區域而麵臨(lin) 行政處罰的情況。”李思雨解釋。

  多位受訪博主、導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尤其對於(yu) 初次來華的外國遊客,大多數人對中國的地理認知極其有限,甚至不清楚景點的分布狀況,分不清許多城市,因而在理解144小時政策的“設計”時,也感到吃力。

  “許多國際遊客很可能會(hui) 因為(wei) 理解不全麵,由於(yu) 出、入境城市超出活動區域範圍被滯留機場,從(cong) 而產(chan) 生失望情緒和不滿意。”劉祥豔表示,此外,具有高密度國際航班的機場也有限,以京津冀為(wei) 例,盡管天津、石家莊的機場也在適用口岸之列,但航班數量決(jue) 定了實際情況仍以“北京來,北京走”居多。

  從(cong) 優(you) 化政策的角度,劉祥豔建議,應使政策表述更為(wei) 清晰且易於(yu) 理解和傳(chuan) 播,或是根據實際情況將出入境口岸限定於(yu) 幾大特定機場,或是加快打通各區域之間的不互通的政策限製。

  過境免簽政策已有了11年曆史。2013年,上海、杭州、南京陸續獲批實施72小時免簽政策,後於(yu) 2016年進一步延長至144小時。“政策推出了這麽(me) 多年,今年在互聯網流量的推動下好不容易出名了,如果相應的落地沒有跟上,豈非可惜?”她感歎道。

   能否成功“種草”?

  麵對這輪新客,如何能在他們(men) 心中“種草”中國旅行,從(cong) 政府到旅行機構,都在想招兒(er) 。

  從(cong) 年初“接老外旅遊”的高佑思發現,除了國際航班增多,3月以來,機場還出現了新的服務櫃台,如銀聯、支付寶、攜程等站點,以及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等。“不過,目前中轉的遊客還是以留學生、商人和旅遊達人居多。”高佑思表示,“抓人”仍有難度。

  外國人成為(wei) “新客”的第一步,都是要解決(jue) 中國的手機支付、互聯網使用等基礎問題。“How was your first day in China(你在中國的第一天怎麽(me) 樣)?”已成為(wei) 外國遊客間的流行問候語。

  4月的一個(ge) 淩晨,喜歡周遊世界的法國遊客Sylvie落地北京,計劃開展7日旅行。次日一早,她卻又折返到機場谘詢台。原因在於(yu) ,她原計劃到酒店購買(mai) 本地SIM卡,到了卻發現隻能在機場購買(mai) ,隻好度過了沒有網絡、借助酒店WIFI也無法使用手機應用的一夜。

  Sylvie被高佑思發現時,正在通過翻譯軟件嚐試溝通,而當時櫃台的服務人員並不會(hui) 說英語。介入完成翻譯後,高佑思感到疑惑:“這是離出口最近的服務外國遊客的櫃台,為(wei) 什麽(me) 工作人員卻不會(hui) 說英語?”

  “2019年時這種問題已然存在,我們(men) 也一直呼籲改善外語環境,但至今也仍然欠缺。”劉祥豔指出,尤其對於(yu) 北上廣三大入境口岸城市,基於(yu) 國際航空港的定位,應提升國際化服務、信息服務的水平與(yu) 能力;各機場在奧運會(hui) 、亞(ya) 運會(hui) 、廣交會(hui) 等賽事期間,會(hui) 階段性增強相關(guan) 服務,隨著未來入境遊的進一步發展,可考慮將其轉為(wei) 常態化。

  “旅遊的時候會(hui) 遇到很多碰撞、不適應甚至不愉快,但這正是奇妙之處。有時候‘不適應’才是旅遊的意義(yi) ,許多外國人來旅遊也不隻是單純為(wei) 了方便和順利。”高佑思坦言,外國人適應中國的生活方式往往需要一周的時間。

  遊客適應得越快,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探索旅途。他認為(wei) ,“當下更需要被解決(jue) 的問題是,如果沒有任何本地朋友的接待,如何能讓選擇自由行的外國遊客,在一天內(nei) 快速學會(hui) 二維碼支付、國內(nei) 軟件使用、地圖使用等”。

  對於(yu) 這些初次來中國體(ti) 驗的“小白”,解決(jue) 他們(men) 的痛點,也意味著新增的市場機會(hui) 。已有旅遊集團開始“試水”,與(yu) 當地文旅局、機場和航空公司合作,推出標準化的免費旅遊產(chan) 品。

  攜程集團海外市場總監張成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參照世界範圍內(nei) 其他較為(wei) 知名的中轉地為(wei) 短途過境遊客提供的服務,例如新加坡樟宜機場、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4月中旬,攜程國際版Trip.com在上海浦東(dong) 機場設置了站點,向轉機遊客推出“免費半日遊”的產(chan) 品,包括免費機場接送、24小時移動上網服務、外文導遊,以及3條主題線路。

  “目前絕大多數的中轉遊客,都源自從(cong) 歐洲出發,經上海中轉,前往新馬泰等東(dong) 南亞(ya) 旅行熱門國家的長途飛行路線,具有10—20小時的轉機時間。”項目剛推出的時候,張成傑每天都會(hui) 親(qin) 自跟團聽取反饋。他表示,產(chan) 品策劃的初衷在於(yu) 要讓遊客“種草”,“因此,外灘、豫園等經典地點必不可少,這樣才能讓遊客有興(xing) 趣走出機場,信任我們(men) ”。

  還有不少城市,想要分上這塊“蛋糕”,或進一步抱團。6月,河南鄭州官宣將推進144小時免簽政策落地。3月,安徽也公開表示要加快推動外國人這項政策落地執行,與(yu) 滬蘇浙聯動實施。此前均為(wei) 獨立口岸的四川和重慶,則在4月表示將聯動實施144小時政策。

  安徽省文旅廳對外交流與(yu) 合作處副處長尤業(ye) 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地已於(yu) 6月底基本完成了文旅場景外卡POS機和ATM/兌(dui) 換點的部署工作。“政策落地後,對我們(men) 服務接待境外遊客的能力,包括旅遊產(chan) 品研發、服務接待、政策扶持等都提出考驗。”

  “對於(yu) 想進入144小時免簽活動圈的城市,盡管作為(wei) 直飛目的地的吸引力、航線支撐能力受限,但可以將北上廣三大口岸城市作為(wei) 入境遊客集散分流地,在距離自身更近的入境口岸,想辦法‘抓住’遊客。相比於(yu) 麵向海外做營銷推廣,或許是更節約成本、更高效的方法。”劉祥豔建議。

   China Travel,新的流量密碼

  144小時免簽政策推行十餘(yu) 年,“一朝天下知”,離不開海內(nei) 外社媒的流量推動。

  “免簽政策最成功的一大變化,我認為(wei) 是吸引了來自各國的視頻博主,他們(men) 通過自己的流量窗口展現出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感受,直接促進了他人想來中國的意願,也幫助中國打開了窗口。”同為(wei) “洋網紅”博主的高佑思說。

  在青島生活的曲晴,感受到了這種新變化:除了總能在海邊看到歐美人和韓國人,5月以來,她的手機也開始被外國人霸屏。“自從(cong) 點開了第一個(ge) 外國旅遊博主的視頻,我開始主動訂閱,平台也一直推薦,結果一直看到現在。”她最喜歡看的是情侶(lv) 博主“Lulu妹在多倫(lun) 多”,在小紅書(shu) 更新加拿大男友被中國美食喂胖的日常。

  “不明白為(wei) 什麽(me) ,一些普通的小吃,哪怕是一個(ge) 街邊的炒土豆,看他們(men) 吃就能吃出很香的感覺。”曲晴感歎,她最喜歡看外國博主在上海、西安的遊記,讓她感到平和、快樂(le) 和一些小自豪,“雖然在上海,他們(men) 可能都是去南京西路、豫園、外灘,吃小籠包也都會(hui) 被燙到,但不同國家的博主有著不同的感受和表達。我會(hui) 想:我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旅遊景點,原來有這麽(me) 好玩嗎?”

  《中國新聞周刊》追蹤了21位粉絲(si) 數超過1萬(wan) 的Youtube博主,截至7月4日,他們(men) 在近4個(ge) 月總計發表了168個(ge) 以China Travel為(wei) 主題的長視頻內(nei) 容,其中有10位博主的粉絲(si) 數超過10萬(wan) ,有7位博主發表了超10個(ge) 視頻。

  從(cong) 單個(ge) 視頻所涉旅遊地看,上海、北京分別出現38次和37次,成都出現21次,深圳、重慶和廣州均出現超15次,還有新疆、西安、張家界、雲(yun) 南、桂林、杭州等地。

  粉絲(si) 數高達97.4萬(wan) 的澳大利亞(ya) 博主,運營著賬號“josie lifts things”。今年2月,她發布了一個(ge) 長達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視頻,記錄了去年底在上海—北京—香港-澳門的旅行;6月,她又回到中國,從(cong) 廣州開始,開啟為(wei) 期5周的旅行。“去年我隻遊覽了兩(liang) 個(ge) 最大的城市,在現金付款、提前預訂景點門票方麵都遇到困難,這次,我要來解決(jue) 這些問題。”她說。

  還有許多全球旅行博主因個(ge) 人特色而受到歡迎。加拿大博主KSquared在上海探訪了商貿市場、地鐵、星巴克、理發店等,更令網友讚歎的是,他認真參訪、記錄了中共一大會(hui) 址;英國博主Jack Aynsley Travel,以“在北京胡同和大爺學了一下午喝酒”“坐了34小時綠皮火車去新疆”等標簽而出名。

  最“高產(chan) ”的博主,則有被中國網友稱為(wei) “蜜雪夫婦”的來自英國的Sun Kissed Bucket List,還有來自愛爾蘭(lan) 的“蓋澆飯夫婦”Two Mad Explorers,分別在近4月發布了28和22個(ge) 視頻。

  “洋網紅”視頻的受眾(zhong) 認知主要基於(yu) 三類符號:一是語言文字,即博主說中文產(chan) 生的有趣互動;二是美食;三是現代化,即博主發現的與(yu) 西方刻板印象相異的符號,如手機支付、城市建設、中國品牌等。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團隊在論文中的總結。

  168個(ge) 視頻中,有24個(ge) 視頻完全以美食為(wei) 主題,12個(ge) 完全以高鐵、火車乘坐體(ti) 驗為(wei) 主題,甚至有3個(ge) 視頻就“逛超市”拍攝了整集。

  以“美國人第一次來中國,完全出乎我們(men) 意料”為(wei) 標題,美國博主Sammy and Tommy的一個(ge) 視頻收獲了96.7萬(wan) 播放量,近6000條評論。一位法國博主Sabirna留言道:“我今天一直在看各種中國視頻博客,因為(wei) 我很想去中國旅遊,現在躺在床上睡不著。”

  至少有35條視頻的評論超過了1000條。除了粉絲(si) 基數影響,其“流量密碼”還在於(yu) ,博主往往直接在標題、導語和視頻開頭強調實際旅行觀察與(yu) 西方刻板印象間的不同,例如“我們(men) 震驚地抵達中國,一切都是謊言”“他們(men) 不想讓你看到的中國新疆”“西方媒體(ti) 就中國的安全問題撒謊了?”……

  與(yu) China Travel長視頻共振的,還有“city不city”“好city啊”在短視頻領域的火爆。7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甚至在例行記者會(hui) 上回應這一現象。這一熱梗的創作者、在上海生活多年的美國博主保保熊Paul看到後感歎,“這太不可思議”。

  “真的沒想到會(hui) 受到這麽(me) 多人的喜歡,甚至許多不會(hui) 中文的外國網友也覺得很好玩。”Paul告訴《中國新聞周刊》,“city不city”的靈感誕生於(yu) 熱詞citywalk,“我一直都覺得中國人對city的發音很可愛;另外,在上海,大家也喜歡在商務場景中用英文單詞代替部分中文,是一種特別的風格;在美國的影視劇裏,也有一種特別享受城市生活的表達,例如下班後開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呈現出一種搞笑的感覺。”

  6月,Paul接待了來中國旅行的妹妹,有朋友鼓勵他用city一詞拍攝視頻,呈現和“洋氣”一樣的音調節奏,“然後就爆發了”。

  截至7月6日,TikTok平台數據顯示,#chinatravel、#chinatrip的視頻作品分別有4.1萬(wan) 個(ge) 和1.3萬(wan) 個(ge) ;在抖音平台,#chinatravel話題已達1.9億(yi) 次播放。

   如何更好抓住風口

  “中國開放了免簽,意味著為(wei) 更多人提供了環遊全國的機會(hui) ,能夠體(ti) 驗文化、與(yu) 當地人交流、享受食物,它有助於(yu) 消除人們(men) 多年以來的偏見。在西方,很多人並沒有以積極的方式看待中國。”6月26日,在“蜜雪夫婦”的一則總結視頻中,Taz說道。

  “過去幾年的旅行經曆教會(hui) 我們(men) 的是,抱以開闊的態度,建立自己的理解,而不被輕易地引導。每個(ge) 地方都不是完美的,這並不是指要對缺點視而不見。”Libby則表示。

  在深圳街頭,他們(men) 遇見了幾位中國粉絲(si) ,大家一起擁抱、合影。“在線上,他們(men) 的評論總能特別棒地幫助我們(men) 計劃旅程,線下遇到他們(men) 就更酷了,能夠聽到他們(men) 說喜歡我們(men) 的內(nei) 容,看到他們(men) 的笑容。”Taz和Libby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men) 相信視頻也已經對有興(xing) 趣來中國旅遊的西方粉絲(si) 產(chan) 生影響。

  “對我們(men) 來說一個(ge) 很大的文化衝(chong) 擊是,中國內(nei) 部存在完全不同的現實,可能與(yu) 西方世界的認知非常脫節。”Two Mad Explorers 中的博主Luke以“安全”為(wei) 例表示,西方媒體(ti) 經常將中國表述為(wei) 對外國人來說非常不安全的國家,但在重慶的一家理發店落下手機的經曆令他難忘,“半小時後我才回去找,發現手機就放在原地。但在我的老家,可能2分鍾後就會(hui) 不見。”

  “我平時聽到外國遊客對中國最高的評價(jia) ,依次有安全、互聯網便利、環境幹淨、人民很友好、性價(jia) 比很高等。”在上海組織city bike(城市騎行)項目的導遊劉禮超說。

  “作為(wei) 官方話語體(ti) 係的‘緩衝(chong) 器’,民間話語對於(yu) 政治、經濟領域敏感、關(guan) 鍵的話題能夠起到‘軟化’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楊奇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旅遊包含吃喝住行等普適性體(ti) 驗,能夠拉近與(yu) 觀眾(zhong) 的距離,呈現直觀真實的表達。

  這與(yu) 導遊們(men) 的想法不謀而合:最關(guan) 鍵的仍然是為(wei) 外國遊客帶去真實、真誠的體(ti) 驗,探索本地的生活方式。

  高佑思策劃一日遊時,首先會(hui) 尊重和滿足遊客的三個(ge) 核心願望,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讓對方感受中國文化:首先帶上中國朋友陪同,迅速增進對方與(yu) 中國本地人的接觸,並通過幫他解決(jue) 交通、支付的問題,使其放鬆下來;其次,通過對景區的曆史科普,幫助對方建立對中國文化的實際感受;接著推介美食,品嚐中國味道;最後,源自中國送禮的傳(chuan) 統,為(wei) 客人準備文化禮物。“如果他渴望了解更多,後麵一定會(hui) 回來繼續旅遊。”他說。

  不過,令川渝地區導遊康赫略感“遺憾”的,是看到許多視頻中的海外博主沒有地陪,其景點體(ti) 驗缺乏對中國文化的溝通與(yu) 了解,嚐到的“美食”仍然是商業(ye) 步行街上的小吃,或者是有出海影響力的品牌。“我會(hui) 盡力避免帶遊客去過於(yu) ‘刻板印象’、千篇一律的地方,一些現代性、年輕化的商場文化可能更受好評。”

  海外社交媒體(ti) 的“流量密碼”,也正與(yu) 線下的旅遊體(ti) 驗互相塑造。“今年最明顯的是遊客總會(hui) 詢問重慶的李子壩,想去穿樓而過的輕軌打卡。他們(men) 想要嚐試兔頭,老外原本是不喜歡吃內(nei) 髒和頭的,可能在TikTok的推薦下嚐試了。”四川導遊張倩說。劉禮超也發現,除了景點購物,外國遊客對逛公園和弄堂也有著濃厚興(xing) 趣,例如上海的人民廣場相親(qin) 角。

  采耳、按摩等中式養(yang) 生館也成為(wei) 體(ti) 驗熱潮。但流量密碼具有不確定性。“無論國內(nei) 或國際的流量,底層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很難預期什麽(me) 樣的視頻會(hui) 火。”劉祥豔評價(jia) 。

  在嚐到了“自發流量”甜頭的服務商看來,提升服務質量之外,推動有效宣傳(chuan) 是關(guan) 鍵。作為(wei) 入境遊“新手村”的最熱景點,上海豫園去年在法國舉(ju) 辦了首個(ge) 出海燈會(hui) 。豫園股份副總裁胡俊傑表示,出海的信心,正源自此前因開放前來的海外遊客的自發傳(chuan) 播。“文化交流不能是很硬的推廣,隻有通過人與(yu) 人之間真實的交流,讓遊客發自內(nei) 心地喜歡,才能更好地傳(chuan) 播中國故事,得到世界的認可。”

  如今,144小時免簽政策的“流量密碼”屬性已被發掘。大部分的旅遊從(cong) 業(ye) 者都在思考的是,如何將這一獲取新客的手段,變成真正的“旅遊密碼”。

  張成傑發現,客人回國後會(hui) 自發分享在海外社交媒體(ti) 幫忙宣傳(chuan) 攜程“免費半日遊”項目。“但目前最大的瓶頸在於(yu) ,獲客主要來自旅行社、自媒體(ti) 等間接渠道,較難直接接觸到144小時免簽政策新增的客群。”他表示,目前已在接洽更多機場的項目落地,希望能獲得更多支持。

  劉祥豔建議,拿到流量密碼隻是第一步,下一步應該形成“組合拳”:公安、外交部門要優(you) 化政策設計;機場、航司和海關(guan) 積極參與(yu) 信息傳(chuan) 遞,便利化地麵申請服務;市場主體(ti) 在京津冀、江浙滬等地區內(nei) 部推出強體(ti) 驗性的碎片化旅遊產(chan) 品。“抓住風口,通過內(nei) 容的‘反差性’增進海外民眾(zhong) 對144小時免簽政策的理解。”

 

(責編: 韓璐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