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從(cong) 秘魯古城庫斯科沿山路向西北行駛約4個(ge) 半小時,便可抵達聖瑪利亞(ya) —聖特雷莎路段起點,那裏是經公路進入馬丘比丘的必經之路。一路上,道路平整,雪山、河穀、羊駝群共同構成壯美景色,令記者不禁好奇為(wei) 何鮮有遊客選擇駕車前往這處世界聞名的古印加文明遺址。
隨著車輛繼續向南行駛,鋪設的路麵逐漸走到盡頭,眼前的景象打消了記者之前的疑問——山路一側(ce) 是垂直高差約150米的懸崖峭壁,彎道處並未設置護欄;另一側(ce) 是裸露的山體(ti) ,雨季時經常出現落石、滑坡,十分危險。如此複雜的山路條件下,駕車前往馬丘比丘自然會(hui) 令不少遊客望而卻步。
不過,由中國企業(ye) 承建的秘魯首條通往馬丘比丘的公路隧道有助推動改變這一狀況。隧道通車後不僅(jin) 將為(wei) 遊客前往馬丘比丘提供全新路線選擇、帶動當地旅遊業(ye) 發展,還將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更快捷地外運,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馬丘比丘公路隧道位於(yu) 秘魯南部庫斯科省山區,通往馬丘比丘遺址,由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全長1987.5米,是目前秘魯斷麵最大、距離最長的雙向單車道公路隧道。記者近日實地走訪這一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時看到,隧道目前已全線貫通,機電安裝作業(ye) 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隧道項目經理裴誌民告訴記者,這條隧道是秘魯國家公路係統內(nei) 唯一一條通風、照明、監控等全機電安裝的隧道。機電安裝作業(ye) 將力爭(zheng) 於(yu) 今年10月完成並在年底前調試控製係統。隧道通車後將大大縮短通行時間,還避開了風險路段,令當地約1.9萬(wan) 名居民直接受益。
隧道項目人力經理丹尼爾·梅迪納說,交通狀況的改善將促進旅遊業(ye) 發展,帶動馬丘比丘客流量增加,隨之產(chan) 生更多住宿、餐飲等方麵的需求,為(wei) 當地經濟注入活力。“這條隧道會(hui) 讓更多人有機會(hui) 到訪馬丘比丘並了解秘魯文化。作為(wei) 項目一員和秘魯人,我真心感到高興(xing) 。”
位於(yu) 隧道南端的聖特雷莎鎮是咖啡與(yu) 多種水果產(chan) 區,當地居民大多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種植。但由於(yu) 路況較差,該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的運輸成本一直較高,一些農(nong) 戶種植的芒果因無法及時外運隻能爛在地裏。咖啡和柑橘種植戶薩穆埃爾·巴裏奧斯告訴記者,大家都十分期待隧道早日通車,“這樣就能更快捷、以更低成本將產(chan) 品運往外地”。
隧道項目不僅(jin) 帶動其所在地區經濟發展,還為(wei) 當地社區創造大量就業(ye) 崗位。在農(nong) 民身份之外,巴裏奧斯還身兼隧道項目攪拌車駕駛員,他的孩子和不少朋友也在項目上工作。
梅迪納告訴記者,除部分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從(cong) 外地招聘,項目上約七成的工人都來自附近城鎮,成為(wei) 隧道施工作業(ye) 的重要儲(chu) 備人才。“秘魯具備隧道施工經驗的人不多。建設過程中,當地工人逐步掌握了隧道施工和機械操控技術,今後如果再有隧道項目開工,他們(men) 可以作為(wei) 熟練工直接投入工作。”
秘魯隧道工程師伊拉姆·邁拉表示,對他來說,參與(yu) 建設這條秘魯“最現代化的隧道”是一段寶貴經曆,中方團隊在馬丘比丘公路隧道建設過程中使用的先進技術和展現的專(zhuan) 業(ye) 精神令他印象深刻。
裴誌民說,施工過程中,中鐵隧道局一方麵著力對當地工人進行技能培訓,另一方麵與(yu) 項目業(ye) 主積極開展技術交流。“我們(men) 希望通過中國在隧道施工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經驗來推動當地的技術革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