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綜述|泰國專家稱讚中泰實驗室是國際海洋合作典範

發布時間: 2024-07-30 17:43: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泰國普吉7月30日電 綜述|泰國專(zhuan) 家稱讚中泰實驗室是國際海洋合作典範

  新華社記者高博 任芊

  泰國海洋專(zhuan) 家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泰國和中國在開發與(yu) 保護海洋資源、海洋防災減災等領域有著諸多共識與(yu) 合作,特別是中泰氣候與(yu) 海洋生態係統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中泰實驗室)正成為(wei) 國際海洋合作的典範。

  7月23日,遊客參觀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內(nei) 設的水族館。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主任迪巴瑪·烏(wu) 巴內(nei) 表示,該研究中心近年來和中國同行在海洋領域合作取得一係列成果,其中一項顯著成果就是中泰實驗室的成立,這為(wei) 兩(liang) 國海洋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

  2013年6月,中泰實驗室在泰國普吉正式啟用,實驗室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承擔運行,這是中國與(yu) 泰國在海洋領域的第一個(ge) 聯合研究實體(ti) 。

  中泰實驗室泰方主任、泰國海洋與(yu) 海岸帶資源局漁業(ye) 專(zhuan) 家差林拉·桑馬尼表示,保護海洋生態是一項全球性任務,需要各國共同努力。泰中雙方對於(yu) 共同保護海洋、更好利用海洋有著一致看法,這也是雙方決(jue) 定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的主要原因,旨在建成雙方海洋領域合作的平台,全麵促進海洋科技合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

  差林拉介紹,中泰實驗室設立十多年來,一直積極穩步地推動兩(liang) 國海洋科技合作,合作涉及東(dong) 南亞(ya) 海洋環境數值預報係統、海岸帶脆弱性研究、海洋瀕危物種保護研究、海洋空間規劃合作研究等項目。

  “從(cong) 學術研究交流、技術成果轉讓到管理經驗的分享,我們(men) 非常受益於(yu) 聯合實驗室這樣的平台機製,這對於(yu) 泰國海洋整體(ti) 研究水平提升和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都有促進作用。”差林拉說。

  中泰實驗室啟用以來的另一個(ge) 重要成果則是開發了泰國海洋環境預報係統。迪巴瑪表示,中方在普吉海洋生物中心安裝了海上搜救預報係統,並升級了泰國高分辨率海洋環境預報係統,通過長期連續對相關(guan) 海域的氣象、水文、水質等進行觀測,為(wei) 觀察海浪趨勢、監測海水溫度變化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在泰國海洋災害預報預警、海上搜救工作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氣候變化對海洋和海洋生態係統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差林拉說,受全球變暖影響,海水溫度升高導致泰國海域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珊瑚礁生態係統麵臨(lin) 著不小威脅。目前實驗室正在采取保護措施,以促進海洋生態係統的自我修複。

  迪巴瑪表示,中國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經驗值得借鑒,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製度體(ti) 係,持續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ye) 發展。

  “中國是海洋領域國際合作的積極推動者,中泰實驗室正成為(wei) 國際海洋合作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ti) 的典範,期待未來兩(liang) 國科研人員不斷拓展深化海洋領域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海洋治理,攜手應對全球海洋領域科學與(yu) 技術挑戰。”差林拉說。

  這是7月23日在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內(nei) 設的水族館中拍攝的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魚類。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7月23日,在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工作人員站在被救助的海龜旁。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這是7月23日在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拍攝的被救助的海龜。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這是7月23日在泰國普吉拍攝的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外景。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7月23日,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主任迪巴瑪·烏(wu) 巴內(nei) 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7月23日,在位於(yu) 泰國普吉的中泰氣候與(yu) 海洋生態係統聯合實驗室,差林拉·桑馬尼(左)與(yu) 工作人員交談。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7月23日,中泰實驗室泰方主任、泰國海洋與(yu) 海岸帶資源局漁業(ye) 專(zhuan) 家差林拉·桑馬尼在泰國普吉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7月23日,在位於(yu) 泰國普吉的中泰氣候與(yu) 海洋生態係統聯合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水質檢測。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攝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