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第一視點丨在這裏看見鄉村未來——餘村又一年

發布時間: 2024-08-17 07:19:00 來源: 潮新聞

  餘(yu) 嶺腳下,餘(yu) 村河畔,綠水青山孕育著安吉餘(yu) 村新氣象。

  一年前,全國首個(ge) 生態日前夕,我們(men) 在餘(yu) 村蹲點采訪,深刻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偉(wei) 大力量,寫(xie) 作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餘(yu) 村十八年》。

  今年全國生態日前夕,我們(men) 再訪餘(yu) 村。出發前曾想,僅(jin) 隔一年,能有多大變化?但駐村一周,所見所聞出乎預料。新的產(chan) 業(ye) 、新的餘(yu) 村人、新的發展格局……映入眼簾的變化更加深入地印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威力,透露著鄉(xiang) 村發展的美好未來。

  麵對新形勢新要求,這個(ge) 浙北小山村進一步探索“兩(liang) 山”轉化新路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放射光芒。

  2024年6月24日,驟雨初歇,安吉縣天荒坪鎮餘(yu) 村,飄逸的雲(yun) 朵在竹海上升騰,民居與(yu) 青山層疊相擁,構成一幅美麗(li) 的生態畫卷。拍友 潘學康 攝

  優(you) 美環境中優(you) 質新經濟在成長

  怎樣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是全國鄉(xiang) 村麵臨(lin) 的共同課題。

  一年來,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wei) 指引,餘(yu) 村的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更加清晰,在堅持發展有特色的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基礎上,轉向新農(nong) 業(ye) 、新文旅、新經濟協同發展。

  暫別忙碌、休閑小憩,餘(yu) 村成為(wei) 更多人的旅遊目的地,“我在餘(yu) 村很想你”在“朋友圈”中傳(chuan) 播得越來越遠。去年,餘(yu) 村累計接待遊客115萬(wan) 人次,全年旅遊收入超過5580萬(wan) 元,以鄉(xiang) 村旅遊業(ye) 作為(wei) 發展主線,成效頗為(wei) 顯著。

  但一枝獨秀的鄉(xiang) 村旅遊,也為(wei) 當地帶來兩(liang) 個(ge) 新問題——

  一問關(guan) 乎存量。村民們(men) 把心思都放在文旅上,農(nong) 林產(chan) 業(ye) 效益降低,關(guan) 心後山毛竹林的人少了,缺少維護。

  一問關(guan) 乎增量。村莊承載能力有限,文旅業(ye) 總有天花板,一旦進入平台期,收入增長陷入瓶頸,如何保證可持續發展?

  “鄉(xiang) 村旅遊是支柱產(chan) 業(ye) ,要大力發展,但大家都把眼睛盯著這一塊,後山毛竹林沒人照管,現在已經退化了。”夏夜,餘(yu) 村村委會(hui) 議室裏,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汪玉成將這個(ge) 看似“不起眼”的問題拋了出來。

  “最近遊客越來越多,接待壓力大,要不等淡季再說?”會(hui) 上的聲音很快引發爭(zheng) 論。

  汪玉成聽到這話,有點急了:“竹林是我們(men) 的家底,也是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基礎。咱們(men) 村旅遊業(ye) 好,還不是因為(wei) 綠水青山?做事不能忘本。”

  一句不能忘本,讓大家不覺心中一動,會(hui) 議上的聲音開始變得一致了。此後,餘(yu) 村退化竹林修複工作得到順利推進。大家對綠水青山的保護也更加主動有為(wei) 。

  由村集體(ti) 牽頭,後山的毛竹林被換種成附加值更高的品種,村裏維護砍下的竹子可以送去竹製品加工換取更高收益。根據專(zhuan) 業(ye) 測算,毛竹林每年能為(wei) 村民帶來人均700多元的碳匯收入。

  存量得到保護,增量也在蓄勢。餘(yu) 村優(you) 美的環境中,優(you) 質的新經濟正在生長。

  去年,天荒坪鎮整合利用閑置資源,打造出青年專(zhuan) 屬的創業(ye) 空間“青年理想集結地”(下稱“青來集”)。

  一台電腦、一部手機,“青來集”的大開間辦公室裏,50多名年輕人盯著大小屏幕忙碌著。對這些“90後”“00後”而言,在與(yu) 大自然親(qin) 近的鄉(xiang) 野間工作,讓他們(men) 更放鬆、更投入。

  這裏是雲(yun) 梯科技,一家擁有教育出版全產(chan) 業(ye) 鏈技術解決(jue) 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去年底,雲(yun) 梯科技將總部從(cong) 杭州遷到餘(yu) 村。

  從(cong) 一線城市到田野鄉(xiang) 村,企業(ye) 創始人周偉(wei) 用“機緣巧合,雙向奔赴”形容這次選擇。

  去年6月,雲(yun) 梯科技著手規模拓展,選址成了令人糾結的問題:一邊是項目開發帶來的資金吃緊,一邊是公司所在地塊租金高企。周偉(wei) 陷入兩(liang) 難。

  在安吉縣天荒坪鎮,鎮黨(dang) 委委員吳勝國境遇相似:“青來集”不少辦公空間閑置,但當地對優(you) 質項目的吸引力總是有限。

  一次偶然,吳勝國見到了周偉(wei) 。聽完項目介紹,吳勝國眼前一亮,馬上邀請他到餘(yu) 村看看。

  奇妙的化學反應由此產(chan) 生。周偉(wei) 創業(ye) 前是教輔材料作者,喜歡優(you) 美安靜的辦公環境,這恰是餘(yu) 村的比較優(you) 勢。最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個(ge) 山村裏竟然有如此齊全的配套:5G網絡覆蓋完備,交通便利,超市、餐飲、咖啡館、酒館等一應俱全。

  “就是不知道租金怎麽(me) 樣。”來了一趟,餘(yu) 村就被周偉(wei) “種草”,但他心裏也清楚,對企業(ye) 發展而言,“性價(jia) 比”很重要。

  “我們(men) 的租金成本相較大城市本來就有優(you) 勢,有融資需求還能爭(zheng) 取縣裏資金支持。”吳勝國飽含誠意的“廣告”馬上打消了周偉(wei) 的疑慮。他口中的“資金”來自“餘(yu) 村基金”,由安吉縣屬國企——兩(liang) 山國控集團牽頭組建,為(wei) 落戶餘(yu) 村的項目提供配套資金支持。

  問題迎刃而解,不久,雲(yun) 梯科技直接將總部遷至“青來集”,紮根餘(yu) 村,並獲得“餘(yu) 村基金”領投的融資。

  “政企攜手,依托引導基金招引項目,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促發展的好路子。前不久召開的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我們(men) 的信心更足了。”吳勝國說。

  餘(yu) 村的新經濟發展之路還在延續。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汪玉成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時間學習(xi) 領會(hui) 了精神。從(cong) 北京回來後,他馬上跟鎮、村裏的幹部們(men) 交流傳(chuan) 達:“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要尋找新動力。既有鄉(xiang) 村優(you) 勢和氣質,又有新經濟內(nei) 核的產(chan) 業(ye) ,應該成為(wei) 餘(yu) 村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方向。”

  截至目前,除了雲(yun) 梯科技,“快閃”行業(ye) 領頭企業(ye) “鄰匯吧”、共享電單車品牌“小象出行”等一眾(zhong) 新經濟企業(ye) 也落戶餘(yu) 村。僅(jin) “青來集”落戶的新經濟企業(ye) 年預估產(chan) 值便達到5億(yi) 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當下,餘(yu) 村形成的以鄉(xiang) 村旅遊業(ye) 為(wei) 基礎,新農(nong) 業(ye) 、新文旅、新經濟“三輪驅動”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新形態,正是這一中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目標最生動的注腳。

  2024年4月21日,安吉餘(yu) 村Hunter越野賽精彩進行,此次比賽設有21.8公裏南嶼獵人組、10公裏探野餘(yu) 村組、5.5公裏餘(yu) 村少年組等三個(ge) 組別,吸引了400多名跑步愛好者同場競技。賽道穿越竹林、山地、茶園、水庫等地貌,選手們(men) 飽覽安吉綠水青山美麗(li) 風光,暢享運動健身的快樂(le) 。拍友 鄒黎 攝

  年輕人成為(wei) 綠色鄉(xiang) 村的新風景

  時隔一年,我們(men) 在餘(yu) 村看到更多的年輕人。他們(men) 衣著鮮豔、朝氣蓬勃、敢想敢幹,讓象征熱情與(yu) 活力的“多巴胺配色”成為(wei) 村頭巷尾的新風景,為(wei) 餘(yu) 村營造出濃厚的創新創業(ye) 氛圍。

  一米九的個(ge) 子、寬厚健壯的身形,“體(ti) 育生”是陳鎮宇給人的第一印象。兩(liang) 年前,餘(yu) 村啟動“全球合夥(huo) 人計劃”,招攬全球青年人才參與(yu) 餘(yu) 村建設,這個(ge) 安吉小夥(huo) 子抱著家鄉(xiang) 情懷投身其中,在村裏開辦了鄉(xiang) 音酒館。

  今年,我們(men) 與(yu) 陳鎮宇再次相遇,“體(ti) 育生”身上的“文藝範兒(er) ”一如去年,但他的身份已經從(cong) “酒館老板”轉換成為(wei) 一名不折不扣的“餘(yu) 村建設者”。

  去年9月,杭州亞(ya) 運會(hui) 熱潮湧來。“能不能把年輕人喜歡的潮玩運動帶到村裏?”陳鎮宇琢磨著:餘(yu) 村不僅(jin) 有優(you) 美環境,山體(ti) 資源還特別適合戶外運動,“迎亞(ya) 運”正是擴大餘(yu) 村綠水青山知名度的契機。

  得到鎮裏的支持,陳鎮宇忙得起勁,對外聯絡運動品牌、對內(nei) 聯合戶外業(ye) 態,“大餘(yu) 村潮玩運動嘉年華”如期開辦。

  這是個(ge) 下著小雨的悶熱天,餘(yu) 村大草坪上錯落排布著展商的攤位,10多項互動體(ti) 驗項目穿插其間,傳(chuan) 達著沉浸山野的生活理念。不過,也許是天公不作美,活動參與(yu) 度並不如預期。

  出師不利給陳鎮宇帶來不小的打擊。“把城市的好玩和鄉(xiang) 村的好看結合起來,到底哪裏不對?”“在社交平台上發發力,活動結束了傳(chuan) 播力也可以提升。”和團隊複盤總結後,他還想再試一試。

  線下乏力的戶外活動,意外在線上成功發酵。通過社交平台,更多品牌方和年輕愛好者看到了餘(yu) 村。大半年裏,陳鎮宇接到很多合作電話,其中不乏一線品牌方。今年舉(ju) 行的兩(liang) 場越野賽,參與(yu) 規模都達到上千人。

  杭州亞(ya) 運會(hui) 開幕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浙江時來到義(yi) 烏(wu) 市李祖村,在村裏的“共富市集”,總書(shu) 記見到了一張張青春的麵孔。他們(men) 的共同身份是“農(nong) 創客”,創業(ye) 項目從(cong) 創意咖啡、盆景農(nong) 場,到木藝陶藝、手工竹編,琳琅滿目、花樣迭出。總書(shu) 記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年輕人提供了展現才華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揮積極作用。

  同為(wei) 返鄉(xiang) 青年,陳鎮宇看到相關(guan) 報道很是振奮:“總書(shu) 記在李祖村的講話,給全國各地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年輕人都鼓了勁,我們(men) 要堅持走下去,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

  一年來,以陳鎮宇為(wei) 代表的首批餘(yu) 村全球合夥(huo) 人,通過業(ye) 態營造、活動開展為(wei) 餘(yu) 村營造了青年宜居宜業(ye) 的環境。“在村裏,原來真的有事可做。”“選擇鄉(xiang) 村,入股不虧(kui) 。”鄉(xiang) 音酒館裏,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探討在餘(yu) 村發展的可能性。

  就在我們(men) 停留餘(yu) 村的這些天,有一批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的學生同時到訪。這項跨越南北中外的合作,也緣起於(yu) 鄉(xiang) 音酒館。

  一個(ge) 冬日,北外國際商學院青年教師沈淩越來到餘(yu) 村,踏進酒館。“我們(men) 希望有更多國際化的參與(yu) 和傳(chuan) 播。”談笑間,陳鎮宇聊起了餘(yu) 村的發展。“和北外來場合作,怎麽(me) 樣?”沈淩越接過了話。

  去年11月,雙方在“2023餘(yu) 村夢想大會(hui) ”上正式簽約。大半年裏,北外國際商學院在餘(yu) 村設立留學生實踐基地,7批次、近500名中外學生前來探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澆灌下的新鄉(xiang) 村,研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大主題。

  從(cong) 1到2、從(cong) 2到100、再從(cong) 100到1000,年輕人之間天然的吸引力,轉化為(wei) 青年入鄉(xiang) 的鏈式反應,撥動心中那顆“命運的齒輪”,讓餘(yu) 村青年群體(ti) 不斷發展壯大。

  穿過“青來集”入口處巨大的“∞”符號,右手邊是DN餘(yu) 村數字遊民公社。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種追求靈活自主的生活新方式在此展開——過去一年,546名年輕人告別城市的傳(chuan) 統工位,來到山野間,或創新創業(ye) ,或自我探索。這裏為(wei) 年輕人提供一切可能性,讓年輕人創造一切可能性,包括留在餘(yu) 村。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幹。對鄉(xiang) 村而言,年輕人何嚐不是另一種“綠水青山”,營造、保護以年輕人為(wei) 主體(ti) 的人文環境同樣重要。

  “青年入鄉(xiang) ,是餘(yu) 村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號工程,年輕人是提升‘兩(liang) 山’轉化效能的關(guan) 鍵變量。”安吉縣委常委、天荒坪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黃楓說,鄉(xiang) 村需要“造血”能力,年輕人需要承載夢想的舞台,青年入鄉(xiang) 為(wei) 兩(liang) 者架起了橋梁。迭代升級人才政策,匹配城市功能業(ye) 態,建設青年集聚平台……“年輕人”這篇文章,餘(yu) 村仍在奮力書(shu) 寫(xie) 。

  今年,餘(yu) 村還計劃建設青創學院,向全國有誌於(yu) 鄉(xiang) 村的青年提供經驗分享,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火種接續傳(chuan) 遞。

  2024年的除夕對餘(yu) 村來說有些特別。75名年輕人齊聚一堂,在DN餘(yu) 村數字遊民公社擺開了年夜飯。他們(men) 未來是走是留,未成定數,但餘(yu) 村卻因他們(men) 再次年輕。

  那撲麵而來的生命力與(yu) 紮根鄉(xiang) 村的歸屬感,恰是我們(men) 期待中新時代鄉(xiang) 村的模樣。


2024年4月9日,采茶工在安吉縣上墅鄉(xiang) 上墅村采摘白茶。圖源 新華社

  亦城亦鄉(xiang) ,非城非鄉(xiang)

  過去一年,餘(yu) 村越來越大,餘(yu) 村人的心卻越來越近。新餘(yu) 村人與(yu) 原住村民彼此更加認同,“大餘(yu) 村”結出更多成果。在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餘(yu) 村探索著答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去年在浙江考察時強調,浙江要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先行示範。要把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作為(wei) 主攻方向,進一步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過去一年,從(cong) 百姓生活到鄉(xiang) 村形態,從(cong) 物質富裕到精神富有,我們(men) 全方位向著這一目標努力。”黃楓說。

  此行餘(yu) 村,我們(men) 真切感受到,村裏更熱鬧了。到今年8月, 4.86平方公裏的村域麵積上,1200多名新餘(yu) 村人數量首次超過了1080名原住村民。

  城鄉(xiang) 融合,要打破人與(yu) 人的隔閡。

  去年夏天,在餘(yu) 村沿街開了8年燒餅攤的徐璟發現,攤位對麵的舊平房被改造成了咖啡館和文創店,幾個(ge) 小年輕張羅著生意。

  “我們(men) 本來還能在這裏賣賣土特產(chan) 。”

  “現在遊客越來越多,錢都被他們(men) 掙走了。”

  起初,村民有不少這樣的牢騷。新餘(yu) 村人也發覺,盡管生活在餘(yu) 村,卻總和原住村民有距離。

  率先破冰的還是新餘(yu) 村人。餘(yu) 村全球合夥(huo) 人們(men) 聯合發起了原鄉(xiang) 計劃,為(wei) 鄉(xiang) 村小店寫(xie) 故事、做宣傳(chuan) 。

  “徐阿姨,把燒餅拿起來,笑一笑。”“哢嚓!”一張海報照片順利產(chan) 出。配上文案,這組圖文並茂、網感十足的推介,讓燒餅攤意外出圈。

  新餘(yu) 村人引來更多客流。今年上半年,餘(yu) 村的遊客比去年同期多出3萬(wan) 人次。

  同在一片村子裏,通過共建共享做大蛋糕成為(wei) 兩(liang) 類人融合的基礎,合理分配則是第二步。

  年初,餘(yu) 村首次分紅大會(hui) 在村民熱切的目光中召開。去年,餘(yu) 村實現村集體(ti) 經濟經營性收入1011萬(wan) 元,其中313.19萬(wan) 元用於(yu) 分紅。這得益於(yu) 餘(yu) 村創新實施的利益聯結機製,村民可以拿出閑置的農(nong) 田、山林等資產(chan) 或資金,以入股的形式加入“餘(yu) 村全球合夥(huo) 人計劃”,以獲取薪金、租金、股金。

  新餘(yu) 村人與(yu) 原住村民的互動,不僅(jin) 讓村民的腰包“鼓”了,還讓大家“富”了精神。村裏發起“英語角”活動,新餘(yu) 村人當老師,原住村民踴躍報名,學習(xi) 實用英語接待外國遊客。

  走在餘(yu) 村,聽到村民們(men) 用略帶鄉(xiang) 土氣息的口音跟外國遊客講上幾句英語,這種“反差感”,讓人真切感受到小餘(yu) 村融入大世界的時代之變。

  物質層麵的連接與(yu) 精神層麵的交融,直觀反映在餘(yu) 村的村莊形態上。與(yu) 去年相比,我們(men) 看到不少沿街居住的村民主動拆掉圍牆。打開的是庭院,敞開的卻是心扉。

  去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義(yi) 烏(wu) 市李祖村對大家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潛力無限、大有可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要努力奮鬥,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這些鼓勵與(yu) 囑托,讓餘(yu) 村人想起2020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餘(yu) 村臨(lin) 別時的話:“這裏的發展後勁潛力很大,希望再接再厲,乘勢而為(wei) 、乘勝前進。”

  視野拉開,更大範圍的共建共享正從(cong) 餘(yu) 村向外鋪展。

  去年,安吉提出“大餘(yu) 村”概念,由餘(yu) 村所在的天荒坪鎮攜手周邊的上墅鄉(xiang) 、山川鄉(xiang) 統籌發展。今年,“大餘(yu) 村”建設更進一步。

  今年上半年,上墅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陸恒接到了一個(ge) 好消息:300萬(wan) 美元的外資項目有意在轄內(nei) 選址。還沒來得及高興(xing) ,50畝(mu) 工業(ye) 用地的需求讓他犯了難。上墅空間有限,大項目恐怕要溜走了。

  天荒坪鎮也遇到相似的問題,客商推薦了3.2億(yi) 元投資的漂流項目,可鎮裏的漂流資源非常緊缺。

  焦灼的下午,一場“大餘(yu) 村”招商聯席會(hui) 議在縣政府召開。

  兩(liang) 位鄉(xiang) 鎮幹部匯報完項目線索,對上了眼神。“正好,我們(men) 上墅的山水資源豐(feng) 富,今年正想開發一個(ge) 高品質的旅遊綜合體(ti) 項目。”“這麽(me) 說來,天荒坪有白水灣工業(ye) 園區,工業(ye) 用地空間足,可以把外資項目引到我們(men) 這裏來。”通過抱團式招商實現精準匹配,兩(liang) 個(ge) 大項目成功互換“東(dong) 家”。

  山川鄉(xiang) 坐擁百萬(wan) 級流量的雲(yun) 上草原景區,遊客承載力卻已“捉襟見肘”。今年“五一”假期,原本每天接待1萬(wan) 人次的景區,最高突破2.6萬(wan) 人次。

  好在“大餘(yu) 村”規劃建設的“雲(yun) 上天路”項目,讓這種情況不會(hui) 持續太久。這個(ge) 總投資超過5億(yi) 元的基礎設施項目,不僅(jin) 能提升雲(yun) 上草原景區的承載力,還將通過環山公路串聯起一鎮兩(liang) 鄉(xiang) 的綠水青山,預計每年可為(wei) “大餘(yu) 村”新增客流30萬(wan) 人次。

  為(wei) 了進一步落實“大餘(yu) 村”發展,今年6月,安吉餘(yu) 村旅遊度假區管委會(hui) 正式掛牌,在規劃、資源開發、招商引資、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管理等五方麵實現統籌。

  臥伏於(yu) 天目餘(yu) 脈下的餘(yu) 村就像一點光源,通過體(ti) 製機製改革,在三個(ge) 鄉(xiang) 鎮的廣袤綠野照亮50倍的發展空間,打開了發展新格局,探索突破城與(yu) 鄉(xiang) 的邊界。

  餘(yu) 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常看常新——

  我們(men) 看到,綠水青山裏,孕育出前景廣闊的新動能。這是餘(yu) 村多年來矢誌不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釋放出的發展效應。在探索“兩(liang) 山”轉化的過程中,小山村由量變到質變,淬煉出名副其實的新經濟,將綠色優(you) 勢、改革紅利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成效。

  我們(men) 看到,更多年輕人匯聚於(yu) 此,追逐理想,大顯身手。從(cong) 陳鎮宇到沈淩越再到成百上千的數字遊民,新的“生態係統”正在餘(yu) 村構建成型。

  我們(men) 看到,新老餘(yu) 村人的隔閡在消弭,“大餘(yu) 村”協同發展的框架在拉開。在這個(ge) 過程中,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更和諧,鎮與(yu) 鄉(xiang) 的聯係更密切,城與(yu) 鄉(xiang) 的界限更模糊。隨著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體(ti) 製機製不斷健全,一個(ge) 彰顯中國鄉(xiang) 村發展未來的“亦城亦鄉(xiang) ”“非城非鄉(xiang) ”空間新形態呼之欲出。

  乘著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的東(dong) 風,餘(yu) 村更會(hui) 別有一番風景。

  從(cong) 現在,看未來。我們(men) 看到的餘(yu) 村,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豐(feng) 富有前景的餘(yu) 村,是一個(ge) 青春長駐有朝氣的餘(yu) 村,是一個(ge) 和諧穩定人情濃的餘(yu) 村,是一個(ge) 打開格局謀共富的餘(yu) 村!

  餘(yu) 村之變,讓我們(men) 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餘(yu) 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餘(yu) 村之變,讓我們(men) 對這裏的未來更有信心,讓我們(men) 對中國鄉(xiang) 村的未來更加期待。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