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ya) 州紐倫(lun) 堡市近郊,德國最大的中草藥供應商德中堂的庫房內(nei) ,工作人員正忙著從(cong) 貨架上挑選訂單所需的中藥飲片。在這裏,200多種歐洲地區常用中草藥被包裝成袋,銷往德國全境乃至歐洲其他國家。
從(cong) 上世紀末起,德國興(xing) 起“中醫藥熱”,中藥飲片市場隨之迅速發展。德中堂創始人鍾文君表示,當時,很多德國老牌植物藥企都躍躍欲試進入中藥飲片市場,“很多德國人對傳(chuan) 統中醫非常青睞,很多遊客在中國旅遊時被中醫治愈,回國後,他們(men) 也開始向身邊人介紹中醫的好處。”
德國作為(wei) 現代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先進國家之一,在歐洲傳(chuan) 統與(yu) 補充醫學實踐和研究中也具有代表性。有數據顯示,德國人使用傳(chuan) 統與(yu) 補充醫學的比例排名歐洲國家之首。德國醫學界普遍認為(wei) ,中醫已成為(wei) 德國傳(chuan) 統與(yu) 補充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有針對腰和膝關(guan) 節的針灸治療項目被納入德國公共醫療保險報銷範圍,一些商業(ye) 保險公司也開始對中醫診療項目報銷。
同時,德國也在探索傳(chuan) 統中醫藥用植物的本地化種植。巴伐利亞(ya) 州農(nong) 業(ye) 研究所已對20多種中藥植物進行了田間栽培試驗。目前,種植技術成熟、適合大規模推廣的品種有白芷、茵陳、黃芪等11種。
位於(yu) 巴伐利亞(ya) 州的小城巴德魁茨汀,近年來也因為(wei) 一座中醫院,被越來越多德國乃至歐洲民眾(zhong) 熟知。小城中心路旁,一座德式建築大門外蹲立著兩(liang) 尊威武的中國石獅,外牆銅牌上用中德文標示著“北京中醫藥大學魁茨汀醫院,德國第一所中醫醫院”。建院33年來,該院目前仍是歐洲地區唯一一所醫保付費、收治住院病人的中醫醫院。
7月11日,在德國巴伐利亞(ya) 州巴德魁茨汀,北京中醫藥大學魁茨汀醫院的中醫醫生在記錄病患信息。 新華社記者 賈金明 攝
魁茨汀醫院顧問、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dong) 直門醫院副院長戴京璋見證了醫院的發展壯大。“建院之初,我們(men) 將臨(lin) 床醫療作為(wei) 工作重點,根據患者多為(wei) 疼痛性疾病的特點,通過發揮中醫藥在醫療、保健等方麵的優(you) 勢,贏得了患者、西醫醫生等各界人士好評。”戴京璋告訴記者,目前,魁茨汀醫院主要收治住院患者,患者全部會(hui) 接受中藥和針灸治療,並配以推拿或氣功治療。通過平均4周的住院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達70%。
魁茨汀醫院建院以來也一直延續太極氣功養(yang) 生操的培訓,每日早晚各兩(liang) 場,僅(jin) 今年7月就有1200餘(yu) 人次參加養(yang) 生操。
魁茨汀醫院中方管理主任楊麗(li) 鶤曾接診過一名來自塞爾維亞(ya) 的慢性皮膚疾病急性發作患者,患者多處出現皮膚紅斑、細小水泡丘疹等,同時還伴有雙膝、雙肘關(guan) 節疼痛。楊麗(li) 鶤通過針灸清利濕熱瘀滯、疏肝健脾,並加用安神定誌穴位。患者的濕疹皮炎經治療明顯好轉,非常開心,多次表示感激。
“隻有療效被認可,才能更好建立德國民眾(zhong) 對中醫醫學的信任,切實推廣中醫及中國文化。”楊麗(li) 鶤說。
中國中醫醫師的努力和中醫療效,也吸引了德國醫師加入。魁茨汀醫院德方院長史蒂文·黑格爾表示,他從(cong) 建院起就在魁茨汀醫院工作,本來隻想在這裏工作一到兩(liang) 年,但中草藥和針灸的療效讓他印象深刻,於(yu) 是決(jue) 定一直留在這裏。
在德國勃蘭(lan) 登堡州,還有一所已培養(yang) 了一萬(wan) 多名德國醫務工作者的德國推拿學院。在學院創始人、醫學博士孫衛中的指導下,德國醫生和康複理療師們(men) 學習(xi) 中醫推拿手法,並在結業(ye) 後將手法運用於(yu) 日常治療,緩解病人痛苦。
“西醫在緩解疼痛上手段不多,除吃藥外隻能通過手術治療,但並未究其根源,治療效果有限。”孫衛中表示,中醫推拿講究整體(ti) 性,對身體(ti) 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推拿手法,受到眾(zhong) 多德國患者的歡迎。截至目前,這所建院18年的學院已先後同德國15個(ge) 西醫培訓中心開展合作。
7月11日,在德國巴伐利亞(ya) 州巴德魁茨汀,北京中醫藥大學魁茨汀醫院的中醫醫生幫病人進行推拿治療。 新華社記者 賈金明 攝
德中護理協會(hui) 主席瑪麗(li) -路易絲(si) ·穆勒與(yu) 中國相關(guan) 部門和機構合作30餘(yu) 年。她在中國學習(xi) 交流時發現,中醫穴位按摩對人體(ti) 有益,並將此方法傳(chuan) 授給德國護理人員。她相信,中醫藥與(yu) 西方學院派醫學可以形成良好補充。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立平表示,醫學沒有國界,我們(men) 會(hui) 把中醫藥發展得更好,傳(chuan) 播到海外,中醫藥將代表中華民族對全人類衛生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