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沒有電的日子太難熬了,天黑了,啥都幹不了。”越南老街省沙巴市黃連寄宿製民族小學老師阮氏秋姮見到來自中國的走訪團,連連表達感謝中國與(yu) 他們(men) 國家共建水電站,解決(jue) 了他們(men) 的電力問題。27日至28日,由中國外文局文化傳(chuan) 播中心和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發起,中國—東(dong) 盟青年故事匯暨央企海外項目實地走訪活動走進越中電力公司和沙巴小中河水電站。
中國—東(dong) 盟青年故事匯成員走進越南沙巴小中河水電站。人民網記者 簡承淵攝
越中電力公司由南方電網瀾湄國際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與(yu) 越南北方電力公司合資組建,由其開發建設的小中河水電站為(wei) 越南境內(nei) 第一個(ge) 與(yu) 外商合資的水電項目。
“25位員工均為(wei) 越南籍,電站持續不斷地為(wei) 當地提供清潔電力,年平均發電量約1.18億(yi) 千瓦時。”小中河電廠廠長阮紅光自豪地向走訪團介紹,自2012年電站建成,周邊農(nong) 村、城市用上了這條“電力路”。
小中河電廠廠長阮紅光(左一)。人民網記者 簡承淵攝
作為(wei) 中資企業(ye) “走出去”開展電力投資合作的典範之一,小中河水電站在服務沙巴經濟發展與(yu) 民生福祉、促進越南北部水電發展的同時,以電為(wei) 媒搭建了中越溝通合作的橋梁。
在黃連寄宿製民族小學教書(shu) 十六年的阮氏秋姮,對水電站建設之前的情景記憶猶新。她說以前進村的路況很差,隻能靠步行,加上沒有電燈,在辦完自己的婚禮回學校的路上,弄丟(diu) 了新買(mai) 的被子。
越南沙巴市黃連寄宿製民族小學老師阮氏秋姮、阮文享。人民網記者 簡承淵攝
“有了電,在電腦、網絡的幫助下,學生們(men) 了解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在黃連寄宿製民族小學教師阮文享看來,電也是精神“食糧”。
達萬(wan) 鄉(xiang) 居民行阿迎說,現在路修好了,交通便利,有了電進出方便,來旅遊的外國人都能進到村子裏來。“我們(men) 很多村民通過給徒步的外國人帶路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供電的改善、公路的修通,也帶動了周邊鄉(xiang) 鎮旅遊業(ye) 的發展,當地老百姓做起了民宿、開起了餐館。
越中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越南籍趙俊勇回想起電站投建後次年,電站員工組織了小中河村的第一次中秋節活動。“村民、孩子和電站員工玩到很晚,這在之前是沒有過的。”趙俊勇說,從(cong) 那以後,電站員工為(wei) 當地學校的學生準備重要節日的禮物,也成了一項傳(chuan) 統。
越中電力公司董事長李誌雄(前排左二)介紹越南電力情況。葛沙莎攝
“越南小中河水電站是中越電力互信和友誼的縮影。”越中電力公司董事長李誌雄表示,未來,將繼續與(yu) 越南同行加強多層次溝通交流,促進標準互通,共同為(wei) 越南小中河水電站下一個(ge) 十年,為(wei) 老街省及沙巴市的發展,為(wei) 加強新時代中越全麵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提供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