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非洲學者:中國倡議的包容發展理念,西方學不會

發布時間: 2024-09-06 11:09:00 來源: 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導讀: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hui) 於(yu) 9月4日在北京召開。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非在基建、貿易等方麵展開廣泛合作,契合了非洲國家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發展目標,為(wei) 非洲在後殖民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加速落實非盟《2063年議程》作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互利共贏。相比之下,西方國家仍在使用“分而治之”的新殖民主義(yi) 手段對待非洲國家,以冷戰思維對抗中國影響力,理應遭到摒棄。

  本文為(wei) 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龍剛

  (Antoine Roger Lokongo)

  剛果(金)約瑟夫-卡薩-武布國立大學教授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級訪問研究員

  去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一帶一路”的靈感來自2000多年前連接中國和歐洲,直至地中海沿岸的古絲(si) 綢之路,旨在促進沿線國家互聯互通、貿易和文化交流。

  2013年,習(xi) 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歡迎所有國家積極參與(yu) ,共同實現互聯互通的宏偉(wei) 願景。根據複旦大學綠色金融與(yu) 發展中心的研究報告,通過加強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倡議將促進多領域的現代化發展,包括製造業(ye) 、新技術、可再生能源、貿易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技術、資源交易,以及戰略項目等。自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便成為(wei) 國際發展合作的旗艦項目。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是南南合作的典範。

  “一帶一路”框架下,在非洲實施的雙多邊合作項目完全是公開透明的,沒有任何藏著掖著。與(yu) 固守冷戰思維的西方不同,“一帶一路”倡議並不尋求劃出一個(ge) “必須把其他競爭(zheng) 對手趕出去”的“勢力範圍”。中國的角色是一個(ge) 合作夥(huo) 伴,而不是殖民者、主宰者。“一帶一路”倡議與(yu) 非洲自己的議程和非洲國家自己的戰略相契合、相一致。

  圖片來源:新華社

  例如,非洲聯盟製定的《2063年議程》,副標題為(wei) “我們(men) 想要的非洲”,明確提出了非洲人的發展願景,以及如何實現這些願景,其中就包括通過解決(jue) 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來實現非洲一體(ti) 化。“一帶一路”倡議將非洲視為(wei) 合作夥(huo) 伴,非盟《2063年議程》將一體(ti) 化作為(wei) 非洲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這兩(liang) 大倡議有相通之處,因此二者的對接將為(wei) 非洲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另一個(ge) 例子是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這是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的旗艦項目之一。非洲大陸自貿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創造了一個(ge) 單一的、覆蓋整個(ge) 大陸的市場,將54個(ge) 國家聯合起來,GDP總額達3.4萬(wan) 億(yi) 美元。打造非洲大陸自貿區的目的,是使貨物和服務能夠在整個(ge) 非洲大陸自由流動,並提高非洲在全球市場上的貿易地位。但是,如果沒有一個(ge) 覆蓋整個(ge) 非洲大陸的完整的基礎設施網絡,就不可能有一個(ge) 完整的大陸市場。因此,“一帶一路”倡議本身就是一個(ge) 助力非洲政治經濟一體(ti) 化的解決(jue) 方案——這個(ge) 方案是中國提出的,但不是強加的。

  直到今天,非洲仍被劃分為(wei) 法語非洲、英語非洲和葡萄牙語非洲三大塊,這是西方殖民主義(yi) 的曆史遺留問題。這段殖民曆史正是非洲爆發最嚴(yan) 重衝(chong) 突背後的主要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原因。“分而治之”是西方列強慣用的一種新殖民主義(yi) 手段,至今仍在一些非洲國家屢試不爽。西方列強為(wei) 了控製新技術和綠色經濟發展所需的戰略礦產(chan) 資源,在剛果(金)多次發動代理人戰爭(zheng) ,就是最好的例證。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10年過去了,每個(ge) 客觀看待問題的非洲人都能夠看到,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非洲擺脫這種新殖民主義(yi) 束縛提供了一條出路。幾十年前,中國曾大力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鬥爭(zheng) ;而今天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繼續支持非洲經濟解放,倡導構建互利共贏的夥(huo) 伴關(guan) 係,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非洲需要團結、和平與(yu) 發展。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非洲人需要鑄劍為(wei) 犁,用新公路和鐵路網打破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邊界束縛——而修路正是中國擅長的事情。建設於(yu) 1970年至1975年的坦讚鐵路是中國在非洲的首個(ge) 無息貸款基礎設施旗艦項目。它扭轉了該地區在英國殖民者離開後的孤立狀態,促進了貿易流通。

  此外,“一帶一路”項目在非洲的實施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不僅(jin) 針對自然資源豐(feng) 富的地區。埃塞俄比亞(ya) 等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也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實現了基礎設施的高度現代化。相比之下,你再看美國和歐盟決(jue) 定投資建設“洛比托大西洋鐵路走廊”,這條走廊連接安哥拉、剛果(金)的加丹加礦區和讚比亞(ya) 的銅帶省,號稱是為(wei) 了“挑戰中國在非洲主要貿易走廊的主導地位”。顯然,這根本不是為(wei) 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而是冷戰思維、集團對抗,以及經貿關(guan) 係政治化、武器化的死灰複燃,理應被摒棄。“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合作共贏才是我們(men) 應當堅持的正確理念。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高端智慧傳(chuan) 播與(yu) 交流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wei) "Integration propeller"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

  【責任編輯:舒靚】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