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雙臂,非洲青年薩米(Sami)露出標誌性的微笑,無需音樂(le) 和舞蹈,人們(men) 便會(hui) 被這位中國國家4A級景區“台柱子”的熱情所感染。
薩米來自埃塞俄比亞(ya) 首都亞(ya) 的斯亞(ya) 貝巴,已來渝工作15年,現為(wei) 美心紅酒小鎮的一名舞蹈演員,還兼顧了部分管理工作。4日晚,薩米接受采訪時,在普通話和重慶方言間切換自如,稱已從(cong) 當初的語言不通到現在的“嘿得行”(重慶方言,很厲害的意思)。
9月4日,非洲青年薩米在重慶涪陵接受采訪。張旭 攝
“我的漢語,都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學的。”薩米說,2009年,他剛到中國的時候,智能手機還沒有如今這般普及,翻譯軟件也不多,好在他當時在重慶洋人街工作,工作性質決(jue) 定,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情景式教學”很管用。用了三年左右時間,他不僅(jin) 能用普通話日常交流,重慶方言也能聽能說。
“中國人很熱情,見第一麵就會(hui) 跟你交談;相處久了,會(hui) 感受到他們(men) 的真誠和友好。”薩米認為(wei) ,這是自己能夠堅持15年的重要原因,這裏幾乎每個(ge) 人都對自己很好,他結識了新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樂(le) 趣,很有安全感。
2010年,在時任埃塞俄比亞(ya) 駐華大使海勒·基羅斯·格瑟瑟的見證下,重慶洋人街富有非洲風情的建築群“非洲村”成立,由薩米和其他非洲友人負責管理和經營,可以為(wei) 到訪客人提供非洲咖啡、歌舞表演等服務。
重慶的飲食習(xi) 慣與(yu) 埃塞俄比亞(ya) 不同,曾對初來乍到的薩米造成一些困擾。不過,薩米已漸漸習(xi) 慣並愛上麻辣鮮香的重慶美食。如今,他不僅(jin) 有吃火鍋、小麵的“重慶胃”,還能自己製作小麵、幹鍋、炒飯等。探親(qin) 時,他還專(zhuan) 門購置食材,給家人製作重慶美食。
重慶夏天特別熱,薩米還因為(wei) “被熱哭”,成為(wei) 當時的熱搜事件主角,受到多方關(guan) 注。不過,這並未減弱薩米對重慶的喜愛之情,在他眼中,重慶城市不僅(jin) 漂亮,也非常宜居。
兩(liang) 年前,薩米在一次意外中受傷(shang) ,在病床上躺了近20天。中國同事忙前忙後,不僅(jin) 為(wei) 行動不便的他擦拭身體(ti) ,還為(wei) 他特製了美味又健康的食物,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十分感動。如此種種,薩米有感而發,總是認真地說“我愛中國”。
在重慶工作、生活15年,薩米早已把這裏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ang) ”。未來,他希望和其他非洲友人一起,繼續在此表演非洲歌舞、介紹非洲文化和特產(chan) ,向民眾(zhong) 展示原汁原味的非洲風情,並通過他們(men) 的工作,增進相互了解,讓非中友誼更深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