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粒留在非洲的中國穀子

發布時間: 2024-09-08 21:3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張家口9月8日電 題:一粒留在非洲的中國穀子

  作者 趙丹媚

  “我喜歡搞科研,也喜歡在田裏,既然搞農(nong) 業(ye) 科研當然要去最難的地方。”就這樣,2013年,47歲的章彥俊帶著40多種穀子品種來到尼日利亞(ya) ,開始了“自己都沒想到”的9年援非種穀工作。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技術幹部章彥俊出生於(yu) 當地一個(ge) 農(nong) 民家庭,正因見證了祖輩“土裏刨食”的不易,“所以我要把技術留在非洲,讓更多人吃飽飯”。

  章彥俊帶到非洲的穀子品種精選自張家口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的“張雜穀”係列,它曾將中國北方幹旱半幹旱地區穀子畝(mu) 產(chan) 從(cong) 200公斤至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至600公斤,有著耐旱、抗病性強等優(you) 勢。

  考察後,章彥俊決(jue) 定把試驗田選在條件更加艱苦的尼日利亞(ya) 凱比州瓦瑞鎮農(nong) 場。這裏土地貧瘠、石頭滿地,當地人以珍珠粟、高粱、豆子等為(wei) 主食,一畝(mu) 地僅(jin) 能打出35公斤左右糧食。“困難比想象得更嚴(yan) 峻,沒電、沒網、語言不通,而且中國種子跨越萬(wan) 餘(yu) 公裏,很擔心它們(men) 不能適應當地環境。”

  章彥俊(左一)在尼日利亞(ya) 為(wei) 當地農(nong) 戶講解穀子種植技術。(受訪者供圖)

  每天翻土、施肥、灌溉、記錄種子生長數據,隻為(wei) 選出更適合當地生產(chan) 條件的品種。同時,章彥俊及其團隊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傳(chuan) 授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並科普農(nong) 作物病蟲害防護知識。

  “其實最難的是種植推廣,畢竟這對當地人來說是新東(dong) 西,但如果不做推廣,前期工作都將沒有意義(yi) 。”於(yu) 是,章彥俊免費給農(nong) 場雇員分發小米及種子,並教會(hui) 他們(men) 怎麽(me) 種、怎麽(me) 吃。

  在章彥俊看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非洲種植中國穀子更需要耐心與(yu) 當地人溝通,關(guan) 注穀子適應情況。在尼日利亞(ya) 的第三年,他雇了一些當地青年,“培訓後,我讓他們(men) 幫我向農(nong) 戶講解怎麽(me) 種穀子”。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在尼日利亞(ya) 的4年裏,章彥俊逐步改善了當地種植結構,讓瓦瑞鎮農(nong) 場實現了由糧食生產(chan) 向種子生產(chan) 的可持續發展。他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6個(ge) 穀子品種,並選育出3個(ge) 較好的品種,畝(mu) 產(chan) 由原來100公斤提升至180公斤,被當地農(nong) 業(ye) 部門譽為(wei) “救命的黃金”。

  隨後,章彥俊受邀來到埃塞俄比亞(ya) ,開啟第二次援非之旅。“在看到中國穀子帶來的效益後,越來越多當地人主動上門詢問如何種植,說實話,感覺挺自豪的。”在章彥俊團隊幫助下,當地在種植1.7萬(wan) 畝(mu) 穀子的基礎上,推出繼續推廣20萬(wan) 畝(mu) 的計劃種植目標。

  在埃塞俄比亞(ya) 農(nong) 民熟練掌握種穀技術後,2019年,章彥俊及其團隊又趕赴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布基納法索。在那裏,他們(men) 建起7個(ge) 穀子種植示範農(nong) 場,開展“穀子+豆子”套種技術。2021年,示範農(nong) 場穀子畝(mu) 產(chan) 達到當地粟類作物平均產(chan) 量的3倍,兩(liang) 年來累計為(wei) 當地增產(chan) 糧食約20萬(wan) 噸。

  “布基納法索當地農(nong) 戶伊利沙給我算了一筆賬,他拿出1.2公頃地種植穀子良種,一年來能比過去多收2.58噸穀子良種,多賣了300多萬(wan) 西非法郎,家裏因此翻修了房子,還新買(mai) 了摩托車。”

  章彥俊(左二)在布基納法索的示範農(nong) 場中展示豐(feng) 收成果。(受訪者供圖)

  就這樣,一粒粒小小的穀子,漂洋過海,在非洲廣袤的土地上,結出金燦燦的果實。

  “我們(men) 有4個(ge) 中國穀子品種在布基納法索通過品種審定,這讓中國穀子品種能夠在當地種植、銷售,意味著中國穀子真正實現了紮根非洲。”章彥俊說,目前,中國穀子已在非洲十餘(yu) 個(ge) 國家推廣種植。

  根據《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首個(ge) 三年規劃,中國已向非洲派出500餘(yu) 名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培訓近9000人次農(nong) 業(ye) 人才。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已在非洲建成24個(ge) 農(nong) 業(ye) 技術示範中心,推廣了300多項先進農(nong) 業(ye) 技術,惠及100多萬(wan) 非洲小農(nong) 戶。

  “退休後我還想再去非洲,去見見老朋友、看看新莊稼,大家還一起聊天,比誰摘的穀子最大。”章彥俊笑說。(完)

(責編: 蘭周加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