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0日,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hui) 在巴西舉(ju) 行,來自17個(ge) 國家約120名官員、學者、智庫媒體(ti) 代表等參加會(hui) 議。主辦方供圖
當地時間9月10日,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hui) 在巴西舉(ju) 行。圍繞“文明多樣性與(yu) 人權實現路徑的選擇”這一主題,來自中國、巴西、阿根廷等17個(ge) 國家的人權領域高級官員、專(zhuan) 家學者以及社會(hui) 組織、智庫和媒體(ti) 代表等120餘(yu) 人展開了深入探討。
中拉雙方對全球人權文明作出了哪些貢獻?發展權作為(wei) 基本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推動“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發展?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麵臨(lin) 哪些挑戰,出路又在何方?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位與(yu) 會(hui) 嘉賓,以求解答這些問題。
為(wei) 全球人權文明作出中拉貢獻
2024年恰逢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ti) 倡議提出10周年。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會(hui) 長白瑪赤林在圓桌會(hui) 上表示,10年來,中拉雙方共同致力於(yu) 中拉命運共同體(ti) 的建設,取得了豐(feng) 碩的合作成果。
在圓桌會(hui) 上,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yu) 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法學院聯合發布了報告《共同目標:中拉人權發展合作的現狀與(yu) 未來》(以下簡稱《共同目標》)。報告指出,近年來,中拉雙方將增強人民在人權方麵的可行能力作為(wei) 檢驗人權實現的重要標準,愈發重視將消除貧困、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為(wei) 促進人權發展的優(you) 先事項。
“中國和拉美國家在人權理念、實踐經驗等方麵有很多共通之處。近年來,中拉在消除貧困、縮小不平等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就。”東(dong) 南大學法學院、人權研究院副教授易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2012年到2020年,中國近1億(yi) 農(nong) 村人口實現了脫貧,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基尼係數持續下降,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拉美國家則通過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改善民眾(zhong) 生活狀況,如巴西開展的“零饑餓”計劃,智利持續完善養(yang) 老製度,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中拉雙方的成功實踐證明,以發展促人權的理念是行之有效的。”易波說。
中拉人權事業(ye) 在各自國情下取得了巨大進步,中拉人權發展合作也結出了豐(feng) 碩成果。《共同目標》指出,中拉人權發展合作植根於(yu) 經濟貿易、社會(hui) 民生、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合作之上。自2012年以來,中國穩居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第二大貿易夥(huo) 伴和第三大投資來源地,2022年中拉雙邊貨物貿易額是2000年的35倍。截至2024年8月,中國與(yu) 22個(ge)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為(wei) 雙方各領域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互信基礎。
此外,中拉在民生、環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也持續走深走實,有力地推動了中拉人權事業(ye) 的共同發展。
“發展權是發展中國家的一項基本人權”
1986年,聯合國大會(hui) 通過了具有開創性意義(yi) 的《發展權利宣言》,首次明確將發展權定義(yi) 為(wei) 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強調發展是實現各項人權和基本自由不可或缺的條件。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西北政法大學國際交流與(yu) 合作處的王夢琳博士對記者表示,由於(yu) 各國的發展水平和文化習(xi) 俗等差異,必須結合各國國情,形成適合本國的人權發展模式。
盡管發展中國家努力推進人權發展事業(ye) ,但“門羅主義(yi) ”和“殖民主義(yi) ”仍然陰魂不散。在拉丁美洲這個(ge) 美國眼中的“自家後院”,古巴遭受美國封鎖長達60多年,國家發展嚴(yan) 重滯後;尼加拉瓜政府2021年宣布與(yu) 台灣當局“斷交”後,美國政府對尼總統和大批政府官員實施製裁;委內(nei) 瑞拉自查韋斯時代就遭受美國製裁,馬杜羅上台後又幾經反複。
作為(wei) 本次圓桌會(hui) 的嘉賓,委內(nei) 瑞拉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官員、人權領域律師貝拉斯科表示:“這些製裁措施對委內(nei) 瑞拉的經濟、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人權狀況造成了嚴(yan) 重而深遠的影響,包括人民的食物權、健康權、生命權、教育權和發展權。”
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周露露指出,某些西方國家在人權問題上的立場存在雙重標準。這些國家在批評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時常常忽視自身的問題,卻對被視為(wei) “競爭(zheng) 對手”的國家百般挑剔,甚至將人權問題作為(wei) 幹涉他國內(nei) 政的手段和施加製裁的借口,對他國人權造成了真正的破壞性後果。
易波認為(wei) ,西方所謂的“人權”觀長期忽視發展權。西方把本應作為(wei) 手段的“民主自由”當成了目的,沒有認識到發展權才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項基本人權。“這種認知偏差導致全球人權治理資源配置不平衡,既無助於(yu) 改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現實人權狀況,也引發了不同文明和製度之間在人權問題上的對立和爭(zheng) 鋒。”
與(yu) 某些西方國家以“人權”為(wei) 旗幟相比,中國更重視實實在在的發展權。浙江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院長胡銘認為(wei)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與(yu) 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觀念息息相關(guan) 。“中國‘天下大同’的觀念,和當代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我們(men) 強調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不采用暴力來迫使他人屈服,這體(ti) 現了中國的和平發展觀。”
易波注意到,不少拉美學者在此次圓桌會(hui) 上表示,中國的人權發展經驗,尤其是將發展成果普惠於(yu) 民的做法,對拉美國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yi) 。“未來雙方要在此基礎上加強交流互鑒,攜手推動各自國家乃至世界人權事業(ye) 的進步。”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攜手應對全球人權挑戰
“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麵臨(lin) 嚴(yan) 重挑戰,戰亂(luan) 動蕩、貧困饑餓、種族歧視等老問題尚未根除,氣候變化、技術變革等新問題又疊加湧現。”中國駐巴西大使祝青橋在圓桌會(hui) 議上提到,中拉雙方在實現發展振興(xing) 、增進民生福祉的過程中肩負著共同責任。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肖君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人權問題上,拉美國家麵臨(lin) 著犯罪、貧困、暴力等突出難題,而政治穩定對於(yu) 人權保護至關(guan) 重要。”政治動蕩和政權更迭可能導致人權政策的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影響人權保護的效果。以巴西為(wei) 例,近年來該國政壇動蕩不斷,如彈劾總統羅塞夫、發起“洗車行動”反腐調查等事件,對人權保護產(chan) 生了很大的負麵影響。“巴西的人權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美地區麵臨(lin) 的普遍挑戰。”
肖君擁認為(wei) ,中國在人權治理方麵有3點經驗值得拉美國家借鑒:第一,拉美國家可以學習(xi) 中國的社會(hui) 治理經驗,維護社會(hui) 穩定和諧;第二,拉美國家可以學習(xi) 中國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製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第三,拉美國家可以完善法律體(ti) 係,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對於(yu) 當前錯綜複雜的全球人權治理挑戰,易波認為(wei) ,中國和拉美國家應在以下方麵加強合作:一是共同倡導“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把促進各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放在首位;二是在聯合國等多邊機製中加強協調,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正義(yi) 、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三是就減貧、糧食安全、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重大人權議題加強對話合作,貢獻中拉智慧和方案。
除貧困、疾病、衝(chong) 突等傳(chuan) 統挑戰外,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非傳(chuan) 統安全威脅也對各國民眾(zhong) 的基本人權構成了日益嚴(yan) 峻的挑戰。易波指出,國際社會(hui) 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各個(ge) 領域加強團結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切實保障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nei) 的各國人權,推動全球人權事業(ye) 的進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