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際觀察|布林肯十訪中東再無果 加沙停火依舊難

發布時間: 2024-09-20 09:02:00 來源: 新華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至19日訪問埃及。這是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布林肯第十次訪問中東(dong) ,也是他首次把以色列排除在中東(dong) 行程之外。

  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正值黎巴嫩發生傳(chuan) 呼和對講設備爆炸事件、中東(dong) 形勢持續升級之際,其目的是爭(zheng) 取埃及在加沙停火談判上的支持,但並未達成所期成果。另外,布林肯未去以色列也反映出談判陷入僵局的現實。

  9月18日,在黎巴嫩貝魯特的通信設備爆炸遇難者葬禮上,一名真主黨(dang) 成員手中的對講機卸下電池。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預定目的未實現

  埃及總統府18日發表聲明說,埃及總統塞西當天與(yu) 來訪的布林肯討論了如何加強埃及、卡塔爾和美國在推進加沙停火談判、交換被扣押人員以及運送人道主義(yi) 援助方麵的合作問題。雙方一致認為(wei) ,“兩(liang) 國方案”仍是實現地區持久和平與(yu) 安全的途徑。

  埃及外交和移民部長阿卜杜勒阿提隨後與(yu) 布林肯舉(ju) 行聯合新聞發布會(hui) 時重申,埃及不接受在拉法口岸巴勒斯坦一側(ce) 和“費城走廊”部署任何軍(jun) 事力量。

  “費城走廊”是指加沙地帶與(yu) 埃及邊界一段長約14公裏、作為(wei) 軍(jun) 事緩衝(chong) 區的狹長地帶。以軍(jun) 5月宣布已從(cong) 巴勒斯坦伊斯蘭(lan) 抵抗運動(哈馬斯)手中奪取對該地帶的控製權。哈馬斯要求以色列從(cong) “費城走廊”撤軍(jun) ,以方則堅持不撤,這成為(wei) 導致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9月11日,在加沙地帶中部努賽賴特難民營,人們(men) 聚集在以軍(jun) 轟炸後的學校廢墟附近。新華社發(馬爾萬(wan) ·達烏(wu) 德攝)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摩西·達揚中東(dong) 和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哈雷爾·霍雷夫表示,布林肯此訪試圖提出讓巴以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jue) 方案。他頻繁訪問埃及,主要是因為(wei) 埃及在當前巴以衝(chong) 突中扮演了調解人的角色,布林肯將其視為(wei) 解決(jue) 問題的關(guan) 鍵國家。有分析指出,埃及沒有在“費城走廊”等關(guan) 鍵問題上改變立場,布林肯此訪的主要目的落空。

  有美國媒體(ti) 披露,以色列總理內(nei) 塔尼亞(ya) 胡已私下表示,“不管壓力多大”,都不會(hui) 滿足哈馬斯對“費城走廊”的要求。

  首次跳過以色列

  與(yu) 本輪巴以衝(chong) 突以來布林肯前九次訪問不同,他這次沒有前往以色列。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這表明布林肯意識到此行不會(hui) 帶來期望中的突破。

  5月1日,在耶路撒冷,以色列總理內(nei) 塔尼亞(ya) 胡(右)會(hui) 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發(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也刊文說,加沙停火談判在美國總統拜登任期臨(lin) 近尾聲時已陷入僵局。“很明顯,布林肯對以色列的訪問收效越來越小,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埃及中東(dong) 戰略研究與(yu) 國家安全論壇執行主任阿卜杜勒-穆赫迪·穆塔韋表示,布林肯此訪不到以色列,主要是因為(wei) 以色列對加沙停火協議的立場沒有改變,美國也沒有新提議。

  本月初,美國稱加沙停火協議談成90%,但內(nei) 塔尼亞(ya) 胡隨後否認了這一說法,稱停火協議“並未接近達成”。

  有分析指出,以方目前對美國推動的停火談判意願不強,布林肯此訪避開以色列,降低了與(yu) 內(nei) 塔尼亞(ya) 胡發生正麵衝(chong) 突的風險。此外,美國民主黨(dang) 內(nei) 部反對美國支持以色列軍(jun) 事行動的聲音越來越大,拜登政府試圖在一定程度上同內(nei) 塔尼亞(ya) 胡保持距離。

  複旦大學國際關(guan) 係與(yu) 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張楚楚說,從(cong) 7月底時任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ya)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lan) 遭暗殺身亡,到最近黎巴嫩傳(chuan) 呼和對講設備爆炸事件,一係列事件表明內(nei) 塔尼亞(ya) 胡對拜登政府推動的停火談判意願不強。隨著美國大選將至,拜登政府開始縮小目標,更關(guan) 注解救被哈馬斯扣押的美國籍人質等短期內(nei) 可能實現的目標,或將有助於(yu) 民主黨(dang) 政府顯示外交政績。

  美國精力被分散

  本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美高官頻繁到訪中東(dong) ,僅(jin) 布林肯就進行了十次中東(dong) 之行,但都未取得實質性成果。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在巴以問題上始終“拉偏架”,偏袒以色列,並不斷軍(jun) 援以色列,致使停火談判久拖不決(jue) 。隨著美國大選臨(lin) 近,拜登政府在巴以問題上的關(guan) 注度有所降低。

  7月24日,以色列總理內(nei) 塔尼亞(ya) 胡在美國國會(hui) 發表演講,數以千計的抗議者在國會(hui) 大廈外對此表示抵製。圖為(wei) 抗議者在美國國會(hui) 附近的聯合車站聚集。新華社記者胡友鬆攝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中東(dong) 問題專(zhuan) 家埃亞(ya) 勒·齊塞爾表示,盡管美國對以色列有一定影響力,特別是在軍(jun) 事援助和資金支持方麵,但美國並未對以色列施加強製性幹預。此外,美國目前正忙於(yu) 國內(nei) 選舉(ju) 事務,缺乏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處理此類國際問題,拜登政府還擔心對以色列施壓可能對民主黨(dang) 選情產(chan) 生負麵影響。

  在埃及赫勒萬(wan) 大學政治學教授馬吉德·布特羅斯看來,拜登政府目前專(zhuan) 注於(yu) 為(wei) 美國副總統、民主黨(dang) 總統候選人哈裏斯拉票,“這導致華盛頓現階段對以色列的影響力大大降低”。

  山東(dong) 師範大學中東(dong) 研究中心副主任、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趙北平指出,美國在中東(dong) 地區的所作所為(wei) ,都是為(wei) 了維護美國的霸權利益。隻要美國隻顧一己私利,斡旋就很難成功。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