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激能夠目睹這裏豐(feng) 收節的成果,因為(wei) 我們(men) 沒有如此豐(feng) 厚的收獲。我們(men) 與(yu) 當地人一起采摘、收棗、品嚐果實,這種感覺很棒,大家一同分享喜悅。”《斐濟太陽報》編輯塔布提·普拉薩德說道。21日,2024“走讀中國”國際媒體(ti) 交流活動邀請來自非洲和亞(ya) 太14個(ge) 國家的記者們(men) 深入中國西北,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的黃羊古落,體(ti) 驗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魅力。
金黃的玉米堆,紅豔豔的辣椒,圓潤翠綠的冬棗,9月的黃羊古落裏充滿了豐(feng) 收的喜悅。20日,這裏剛舉(ju) 辦了中寧縣2024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園區裏還保留著秋收的作物和節日的氛圍,外國記者也和縣裏的居民一同打棗、撿棗。
外國記者嚐試打棗
肯尼亞(ya) 《人民報》記者羅林斯·奧蒂諾·歐迪霍告訴環球網記者,在他們(men) 的國家也有類似的節日,通常是由私人種植協會(hui) 來組織。“我覺得豐(feng) 收節很棒,保留了中國的文化,讓我印象深刻。我也融入其中撿了玉米棒。這體(ti) 現出中國政府和人民知道如何保護文化,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節日,我想推薦給每個(ge) 人。”羅林斯說道。
“豐(feng) 收節可以被視為(wei) 鼓勵農(nong) 民更加努力勞作的一種形式。我認為(wei) 非洲國家可以效仿,為(wei) 農(nong) 民設立豐(feng) 收日或慶祝活動,使他們(men) 有歸屬感,有動力在自己的領域做得更多。”岡(gang) 比亞(ya) QTV的高級記者賈娜巴·鬆科對記者說道。
外國記者點讚中寧縣2024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
據介紹,黃羊古落有兩(liang) 項國家級非遺稱號:黃羊錢鞭和中寧蒿子麵製作工藝,且黃羊錢鞭已成為(wei) 村民鍛煉的一種方式。外國記者也在充滿激情的音樂(le) 中和村民一起舞動起來。津巴布韋國家電視台總經理喬(qiao) 納森·提納沃·馬瑞瓦對環球網記者談論起對於(yu) 黃羊前鞭的感受,他說:“它非常完美,我的家鄉(xiang) 也有很多舞蹈,但與(yu) 這裏的不同。我喜歡這種形式的舞蹈,步伐統一,表現出了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活力。”同時,喬(qiao) 納森強調了黃羊錢鞭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性:“這類舞蹈保持了文化的完整性。它曆史悠久,流傳(chuan) 至今,也將延續到未來。它讓這種蓬勃的生命力會(hui) 一直存在於(yu) 孩子們(men) 的記憶裏。”
外國記者和村民一同舞起黃羊錢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