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ti) 驗高陽草木染、參觀毛巾工廠、製作豆腐、唱北方昆曲、打太極拳……9月19-21日,“海外達人探訪高陽”活動在河北高陽舉(ju) 辦。來自俄羅斯、法國、緬甸、越南、蒙古國、孟加拉國、馬來西亞(ya) 的十位“洋弟子”走進高陽,追文脈之源、探戲曲之奇、品非遺之美、浴民風之純。
正如歌詞“如果你要寫(xie) 風,就不能隻寫(xie) 風”,如果要寫(xie) 高陽,就不能隻寫(xie) 高陽。在為(wei) 期三天的活動中,來自五湖四海的“洋弟子”眼中的高陽是怎樣的?他們(men) 在這裏有著怎樣的收獲?在9月21日舉(ju) 辦的沙龍上,他們(men) 娓娓道來……
當“洋弟子”遇見高陽:直呼“很有意思”!
高陽是一座怎樣的城市?“中國紡織之鄉(xiang) ”“戲曲之鄉(xiang) ”“武術之鄉(xiang) ”……在沙龍上,高陽縣文廣旅局局長白娟介紹道,曆史悠久、曆代名人輩出的高陽,不僅(jin) 是北方昆曲發祥地,長拳短打、器械套路、戳腳太極在城鄉(xiang) 廣泛流傳(chuan) ,全縣習(xi) 武者近3萬(wan) 人。這座古城,有文脈、有風骨、有溫度。
“洋弟子”學習(xi) 北方昆曲。 張子怡 攝
回顧遇見高陽的三天時光,“洋弟子”們(men) 頻繁提及的關(guan) 鍵詞是“很有意思”“有趣”。緬甸留學生朱誌明認為(wei) ,此次活動對他而言是一次全新的體(ti) 驗。“對我來說很有興(xing) 趣的就是太極拳和北方昆曲。”朱誌明說,“我是來到這裏才第一次聽到北方昆曲,這是很有意思的,它像京劇一樣有很長的曆史。”
法國留學生GUENEGAN MAELLE表示,豐(feng) 富的體(ti) 驗活動讓她了解到了當地區域性的文化,“我們(men) 參觀了高陽縣棉花圖紡織博物館以及一些毛巾工廠,還體(ti) 驗了製作豆腐,這些都讓我們(men) 覺得非常有趣。”
“洋弟子”學習(xi) 太極拳。 張子怡 攝
在三天行程中的最後一天,換上太極服的“洋弟子”們(men) 來到顓頊公園“拜師習(xi) 武”,在顓頊閣前,短拳、太極拳等豐(feng) 富多彩的武術表演給“洋弟子”們(men) 帶來了一點“小小的震撼”,贏得他們(men) 陣陣掌聲。
俄羅斯留學生易格回顧此行,直言最喜歡的便是太極拳。他曾聽許多人提到太極拳、中國武術,但並不明白它們(men) 是什麽(me) 。現場進行武術表演的孩子們(men) 給易格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這些孩子很棒,他們(men) 很靈活、很有趣,他們(men) 對太極拳的態度讓我很驚訝。”
在武術表演中,除了活潑可愛的孩子,還有頭發花白的老者。 “我真的非常佩服他們(men) ,我希望我到了這個(ge) 年齡身體(ti) 也這麽(me) 健康”,越南留學生阮氏瓊英感慨道,“不隻是身體(ti) ,精神也要特別安然。”
“洋弟子”參觀毛巾工廠。 黃鈺涵 攝
“家家紡車響,十裏機杼聲”。河北高陽紡織曆史悠久,始於(yu) 明末,已有四百餘(yu) 年曆史,素有“中國紡織之鄉(xiang) ”的美譽。在這片土地上紮根著4200餘(yu) 家紡織生產(chan) 企業(ye) ,年產(chan) 毛巾50億(yi) 條。“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三條毛巾就有一條出自高陽。”高陽縣科工局副局長任帥說道。
俄羅斯留學生馬林娜和尼克所學的專(zhuan) 業(ye) 是物流管理,他們(men) 對高陽的毛巾產(chan) 業(ye) 充滿興(xing) 趣,“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是物流,所以對我們(men) 來說這是一個(ge) 很有意思的活動,去工廠看看毛巾是如何生產(chan) 的,我們(men) 可以看到和了解這些內(nei) 容。”馬林娜說。
法國留學生BOUILLOT CHLOéLAETITIA MARIE來中國隻有短短三個(ge) 星期,但她已經想要更多地了解這個(ge) 國家,“多虧(kui) 這次行程,我們(men) 才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物,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和我所愛的人分享這一切。”
蒙古國留學生諾敏則坦言,“這次的體(ti) 驗讓我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感受到了高陽,它很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以後有機會(hui) ,我想再次來高陽了解更多的文化和傳(chuan) 統。”
共繪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百景圖”
此次高陽之行,“洋弟子”們(men) 不僅(jin) 感受到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無限魅力,還在參觀與(yu) 體(ti) 驗活動中共繪出一幅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百景圖”。
高陽縣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黃旺表示,高陽是一座值得不斷探索和發現的縣城,“洋弟子”們(men) 的到來,“不僅(jin) 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特視角與(yu) 寶貴經驗,更搭建起了一座連接不同文化、促進相互理解和友誼的橋梁。”
“洋弟子”體(ti) 驗高陽草木染。 張子怡 攝
走進高陽縣棉花圖紡織博物館,洋弟子們(men) 親(qin) 身體(ti) 驗高陽草木染技藝,通過紮染和蠟染的方式,讓形狀各異的花紋圖案在布上“綻放”。馬來西亞(ya) 留學生潘詠祺表示,這與(yu) 馬來西亞(ya) 蠟染batik有些許相似之處,“我們(men) 通常會(hui) 根據一些植物,比如花朵的形狀,畫在衣服上,我們(men) 在儀(yi) 式上都會(hui) 穿這件衣服。希望之後如果有機會(hui) ,中國的蠟染和馬來西亞(ya) 的蠟染能有更深的交流。”
“洋弟子”換上戲服、化上戲裝。 黃鈺涵 攝
當“洋弟子”遇上中國北方昆曲,他們(men) 之間會(hui) 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高陽縣河西村小學,“洋弟子”們(men) 穿上戲服、化上戲妝,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xi) 北方昆曲的唱腔與(yu) 身段。
“我非常喜歡一起學習(xi) 北方昆曲的活動,我有幸穿上‘皇後’的服裝,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BOUILLOT CHLOéLAETITIA MARIE曾在法國唱過幾年歌劇,法國歌劇和中國戲曲之間的差異,尤其在化妝與(yu) 傳(chuan) 統服裝方麵,讓她感到十分有趣。
“洋弟子”體(ti) 驗豆腐製作。 張子怡 攝
“先到布裏學法語,做著豆腐闖巴黎”。布裏留法工藝學校舊址位於(yu) 河北省高陽縣,這座1917年創建的學校,是中國第一所留法預備學校,人稱“法國學堂”。高陽與(yu) 法國之間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讓兩(liang) 位法國留學生十分驚喜。
“這非常有趣,因為(wei) 它居然和我們(men) 國家還有聯係。在這裏我們(men) 學習(xi) 到了一些製作豆腐的技巧,以及一些詳細的製作工藝。”GUENEGAN MAELLE 說道。而BOUILLOT CHLOéLAETITIA MARIE則表示:“在法國的話我們(men) 經常吃豆腐,但不知道它來自哪裏,也不知道它是如何生產(chan) 的,我很驚訝地得知這裏的豆腐居然與(yu) 法國有聯係,我很高興(xing) 能夠發現這一點。”
“這三天讓我感受到了高陽人民的熱情和友好,也讓我更加了解了中國的文化。高陽的紡織工藝、昆曲表演、古音樂(le) 和武術,都讓我非常喜歡。”孟加拉國留學生孟浩回顧道,“這些經曆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我相信它們(men) 會(hui) 讓我更加了解中國的曆史和文化。雖然時間很短,但我學到了很多,也結交了很多新朋友。我希望以後還能有機會(hui) 再來高陽,了解更多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