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俄羅斯請求,聯合國安理會(hui) 4日召開會(hui) 議,審議有關(guan) “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調查情況。大多數與(yu) 會(hui) 代表重申,反對襲擊或破壞關(guan) 鍵基礎設施的行為(wei) ,強調有必要追究肇事者責任。但對有關(guan) 國家已結束或仍在進行的調查,各方態度不一。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在發言中表示,“北溪”管道遭到“恐怖襲擊”對國際和平與(yu) 安全、歐洲能源和環境安全以及波羅的海航行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今年2月,丹麥和瑞典宣布結束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北溪”管道的確遭人為(wei) 故意破壞,但似乎不可能在兩(liang) 國司法管轄範圍內(nei) 提起刑事訴訟。過去兩(liang) 年,德國未向聯合國安理會(hui) 提供任何有關(guan) 其在調查中所取得的實質性信息。
涅邊賈表示,俄羅斯曾試圖在安理會(hui) 內(nei) 部達成一致,要求德國公開透明地開展調查,但“始終遭到美國及其盟友阻撓”。他對安理會(hui) 對此缺乏集體(ti) 決(jue) 策或聲明表示遺憾,表示俄羅斯不會(hui) 動搖查明真相並對爆炸責任人予以懲罰的決(jue) 心。
莫桑比克代表說,過去兩(liang) 年,對“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調查基本停滯不前,國際社會(hui) 猜測有些國家在故意拖延時間,“因為(wei) 一旦肇事者的身份被揭露,可能會(hui) 產(chan) 生外交影響”。厄瓜多爾代表強調,如果有助於(yu) 查明真相,就不應排除任何選項。
美國代表在發言中稱俄方散布“虛假信息”,並否認美國參與(yu) 了“北溪”管道爆炸。
英國代表說,安理會(hui) 應支持德國仍在進行的調查,而不是進行無益的猜測或試圖破壞調查。法國代表表示,俄羅斯將爆炸定性為(wei) “恐怖襲擊”,這是“預設了調查結果”。
2022年9月26日,連通俄羅斯和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波羅的海海底輸氣管道“北溪-1”和“北溪-2”在丹麥、瑞典附近海域發生劇烈爆炸,大量天然氣泄漏。調查發現,4條管道中的3條發生泄漏,疑遭人為(wei) 破壞。事發後,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啟動調查,但拒絕俄羅斯參與(yu) 。今年2月,瑞典、丹麥相繼宣布結束調查。德國表示,仍將繼續調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