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特稿|展獨特魅力 促文明交融——世界感受中國文化綻放新時代風采

發布時間: 2024-10-07 21:51: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特稿|展獨特魅力 促文明交融——世界感受中國文化綻放新時代風采

  新華社記者邱夏

  禮樂(le) 弦歌,聲聲入心。

  新中國75周年華誕之際,中華兒(er) 女在全球各地歡度節日。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閃耀著情感交融的動人瞬間,也記錄下文化交流的精彩時刻。從(cong) 悠久曆史中走來的中國文化,正彰顯著愈加旺盛的生命力、創造力、影響力,綻放出華章日新的時代風采。

  在文化交流中展現精神力量

  80多年前,在民族危亡時刻,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誕生於(yu) 延安窯洞中,成為(wei) 抗戰期間凝聚民族力量的時代戰歌,它穿越時空,鼓舞著無數中華兒(er) 女團結一心、奮勇向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由八個(ge) 樂(le) 章組成的《黃河大合唱》在瑞士日內(nei) 瓦維多利亞(ya) 音樂(le) 廳唱響。全曲演出時長40多分鍾,現場觀眾(zhong) 對每一樂(le) 章都報以熱烈掌聲。瑞士記者俱樂(le) 部前主席居伊·梅唐說,這場令人震撼的演出讓他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瑞士觀眾(zhong) 卡琳·勒雷舍說:“《黃河大合唱》唱的是愛國情懷。中國人民熱愛自己的國家,我們(men) 也如此,我深受感動。祝福中國!”

  9月9日,在瑞士日內(nei) 瓦維多利亞(ya) 音樂(le) 廳,樂(le) 團演奏《黃河大合唱》。新華社記者 陳斌傑 攝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共產(chan) 黨(dang) 總書(shu) 記卡瓦·馬哈茂德出席了中國駐埃爾比勒總領館舉(ju) 辦的國慶招待會(hui) ,他對河南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e) 學院師生帶來的少林功夫表演讚不絕口。他說,武術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深受伊拉克民眾(zhong) 喜愛。“我認為(wei) ,中國功夫蘊含著自信自立和永不言棄的民族性格特質。”

  在尼日利亞(ya) 中國文化中心,阿布賈大學當代中非關(guan) 係研究中心主任謝裏夫·加利欣賞浙江婺劇,體(ti) 驗泥塑、烙畫,參加藥膳文化講座,讚歎中國文化對“和”與(yu) “美”的追求;阿爾及利亞(ya) 《獨立青年報》新聞主任卡邁勒·曼薩裏說,中國國慶期間舉(ju) 辦的招待會(hui) 、文化展、音樂(le) 會(hui) 等活動充分展現中國文化的多樣性,也讓更多阿爾及利亞(ya) 人領略到中國多民族藝術的無窮魅力。

  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蒂格雷市,伴隨著陣陣加油呐喊,一艘艘龍舟在河麵激起層層水花。阿根廷龍舟協會(hui) 成員娜塔莎·阿曼和隊友們(men) 奮力揮槳,劈波斬浪。“代代相傳(chuan) 的中國龍舟文化傳(chuan) 遞著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阿曼說,通過參加此次為(wei) 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而舉(ju) 辦的龍舟大賽,她不僅(jin) 收獲了運動的樂(le) 趣,更感受到中國人對自身文化的珍視、傳(chuan) 承與(yu) 自豪。

  在創新創造中彰顯文化魅力

  曆史瑰寶借“數字孿生”技術躍然眼前,指尖輕觸屏幕,即可欣賞探索中國彩陶、瓷器、琺琅器等文物的精致與(yu) 美妙……正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ju) 行的“看見中國”之《紋樣與(yu) 色彩:中華工藝之美》數字文化展深受當地民眾(zhong) 歡迎。

  9月27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觀眾(zhong) 在“看見中國”之《紋樣與(yu) 色彩:中華工藝之美》數字文化展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展覽通過人工智能、增強現實、原真采集等技術手段,從(cong) 文物紋樣的符號價(jia) 值、科技價(jia) 值、審美價(jia) 值、傳(chuan) 承價(jia) 值、時代價(jia) 值五個(ge) 維度,引領觀眾(zhong) 探尋匠心工藝背後的中國文化意蘊。“數字文化展是一種生動有趣的媒介,我們(men) 可以直觀看到正在中國進行的關(guan) 於(yu) 考古和文物的各類研究。”布魯塞爾市民喬(qiao) 安娜·馬圭爾說。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為(wei) 曆史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交流插上“翅膀”。9月上旬,在新西蘭(lan) 最大城市奧克蘭(lan) 舉(ju) 行的“感知中國”活動讓當地觀眾(zhong) 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獨特魅力。

  新中友協奧克蘭(lan) 分會(hui) 副主席利奧·德·格拉夫在VR展台體(ti) 驗數字化還原的莫高窟第285窟後,表達了自己“要去一次敦煌”的願望。新西蘭(lan) 國會(hui) 議員珍妮·薩萊薩穿過莫高窟第3窟的複製洞窟,感歎“真切體(ti) 會(hui) 到美與(yu) 文化之間的相互關(guan) 聯”。

  9月9日,在新西蘭(lan) 奧克蘭(lan) ,觀眾(zhong) 在“感知中國-敦煌文化走進新西蘭(lan) ”活動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盧懷謙 攝

  近年來,中國持續推動文化與(yu) 科技深度融合,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注入動力。越來越多的中國曆史文化遺產(chan) 以不斷創新的數字化方式“破圈出海”,走向世界。

  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合打造的超時空參與(yu) 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讓世界各地的人們(men) 一鍵“穿越”曆史,感受洞窟營造、放置經書(shu) 等不同場景;甲骨文大數據平台“殷契文淵”收集世界各地的甲骨文著錄、文獻,建立甲骨文字形庫,麵向全球免費開放;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線上展廳”,點開500億(yi) 像素的兵馬俑一號坑室內(nei) 全景圖,俑坑裏每尊兵馬俑的發髻、表情纖毫畢現……

  新時代中國對創新創造的不懈追求,正讓“觀古今於(yu) 須臾,撫四海於(yu) 一瞬”的悠遠意境成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生動景象。

  在交融互鑒中增進團結互信

  “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國花,中國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茉莉花》,很多中國藝術團來突尼斯都會(hui) 演唱或演奏這首歌,現在不少突尼斯人也會(hui) 唱。”突尼斯國家節日和文化藝術活動促進機構主任漢德·穆克拉尼說。

  除了茉莉花的“相遇”,穆克拉尼還有新的發現。她說,在中國駐突尼斯大使館近日舉(ju) 辦的國慶招待會(hui) 上,孔子學院教師帶來的琵琶演奏充滿詩意,“琵琶的外形、彈奏方式都和突尼斯的傳(chuan) 統樂(le) 器烏(wu) 德琴類似”,兩(liang) 國在文化藝術上有不少共同點。在穆克拉尼看來,中國和突尼斯雖然相距遙遠,但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讓兩(liang) 國人民彼此走近,共鳴越來越多,交融也越來越深。

  在“時尚之都”法國巴黎,法國設計師娜塔莎·巴卡拉對近日觀賞的一場中國品牌時裝秀讚不絕口。她發現,中國同行將山川湖海、古典園林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絲(si) 繡、薄紗、彩染等麵料和工藝中,“這讓我獲得了新的創作靈感”。法國設計學院主席安妮-瑪麗(li) ·薩爾蓋伊對來自中國雲(yun) 南的楚雄彝族服飾非遺時裝展十分喜愛,她尤其喜歡“彝族服飾在整體(ti) 簡約與(yu) 細節豐(feng) 富之間形成的對比”,認為(wei) 這些時裝“非常中國,同時又具有跨越國界的風範”。

  9月26日,模特在法國巴黎舉(ju) 行的中國楚雄彝族服飾非遺時裝展上展示時裝。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連日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在世界各地開展。在位於(yu) 馬耳他桑塔露琪亞(ya) 市的中國古典園林“靜園”,由中國大使館與(yu) 當地僑(qiao) 團聯合舉(ju) 辦的國慶遊園會(hui) 吸引了許多馬耳他民眾(zhong) 參與(yu) ;在阿爾巴尼亞(ya) 首都地拉那,中阿兩(liang) 國音樂(le) 家聯袂演奏名曲《地拉那-北京》;在瑞士首都伯爾尼老城舉(ju) 行的“遇見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文化節上,歡快的紅綢舞與(yu) 阿爾卑斯山號演奏相繼登場……

  文明的活力在於(yu) 交往交流交融。在卡瓦·馬哈茂德看來,中國不僅(jin) 重視本國傳(chuan) 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chuan) 承弘揚,還積極推動世界文化交流,促進各國文明互鑒。“交流互鑒是化解分歧、建立互信的‘金鑰匙’,這就是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得到廣泛支持的重要原因。”

  “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讓國家之間的合作時常麵臨(lin) 挑戰,但我總能感受到中國為(wei) 克服這些挑戰所作的努力。”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音樂(le) 與(yu) 聲音藝術係國際事務協調員吉列爾莫·雷厄曼認為(wei) ,中國始終致力於(yu) 尋找與(yu) 各國友好交往合作的方式,推動各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這一切都有一個(ge) 明確的目標——為(wei) 了一個(ge) 更加和諧、包容、進步的未來。”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