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際觀察丨新一輪巴以衝突一周年:美西方話語體係遭重創 “南方覺醒”再掀浪潮

發布時間: 2024-10-09 10:21:00 來源: 新華網

  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去年10月爆發以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jun) 事行動造成前所未有的人道災難,引發全球關(guan) 注。

  在已持續一年的戰火中,美西方利用其構建和維係的話語體(ti) 係偏袒縱容以色列,充分暴露出西方人權觀、主權觀及國際秩序構建理念的虛偽(wei) 和雙標。而“全球南方”國家在衝(chong) 突爆發後展現出更具獨立自主特色的外交主張和行動,進一步推動了“南方覺醒”時代浪潮。

  美西方偏袒以方

  本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後,美國作為(wei) 以色列最主要盟友,一方麵為(wei) 以提供軍(jun) 事援助和支持,另一方麵在外交和輿論層麵為(wei) 以方撐腰。

  9月16日,在加沙地帶汗尤尼斯,人們(men) 行走在建築廢墟中。新華社發(裏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美國布朗大學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去年10月7日以來,美國已至少向以色列提供了超過179億(yi) 美元的軍(jun) 事援助,創曆史新高。

  在聯合國安理會(hui) ,美國多次否決(jue) 有關(guan) 加沙停火決(jue) 議草案,並於(yu) 今年4月否決(jue) 關(guan) 於(yu) 巴勒斯坦申請成為(wei) 聯合國正式會(hui) 員國的決(jue) 議草案。今年9月,第十次聯合國大會(hui) 緊急特別會(hui) 議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jue) 議,要求以色列在未來12個(ge) 月內(nei) 結束對巴領土的非法占領,美國依然投了反對票。

  與(yu) 此同時,美國主流媒體(ti) 對加沙戰事的報道盡顯“雙標”色彩。美國“截擊”網站今年年初的調查顯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一貫發表偏向以色列的新聞報道,過分強調以方損失,並用煽情言語描述以色列人員傷(shang) 亡。調查認為(wei) ,美方主要報紙和主流電視媒體(ti) 的偏見報道,會(hui) 影響人們(men) 對這場戰爭(zheng) 的普遍看法,導致受眾(zhong) 產(chan) 生扭曲觀點。

  西方道義(yi) 形象“塌方”

  隨著巴以衝(chong) 突造成的慘況在社交媒體(ti) 上廣泛傳(chuan) 播,美西方縱容以色列的真相被大量曝光,其精心營造的道義(yi) 形象轟然倒下。

  1月1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人們(men) 參加聲援巴勒斯坦的集會(hui) 遊行活動。大批示威者揮舞旗幟和標語,高喊口號聲援巴勒斯坦,呼籲停火。新華社發(亞(ya) 倫(lun) 攝)

  今年8月,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政府承認以色列可能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侵犯人權”,但聲稱沒有足夠證據將美國武器與(yu) 具體(ti) 違法行為(wei) 聯係起來。報告認為(wei) ,這種辯解根本不可信,現有信息足以證明以色列行徑。如果拜登政府真正擔心無辜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完全可以通過拒絕對以提供施暴工具來製止其暴行。

  國際人權專(zhuan) 家、日內(nei) 瓦大愛基金會(hui) 主席司徒博(英文名:斯塔克伯格)指出,在當前加沙衝(chong) 突中,美國一邊希望繼續保持其所謂“人權衛士”和“道德模範”形象,一邊不斷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裝備,這正是美國在人權問題上搞雙重標準的眾(zhong) 多實例之一。

  美方的虛偽(wei) 行徑引發西方社會(hui) 、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本國政府的不滿。美歐多國高校出現挺巴反戰浪潮。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hui) 學家埃曼·阿卜杜勒-哈迪發現,年輕人對美國的國內(nei) 外政策現狀越來越失望,更重要的是對現有運行體(ti) 製不滿,抗議活動標誌著更廣泛意義(yi) 上美國大眾(zhong) 輿論的“轉折時刻”。

  “全球南方”覺醒與(yu) 自主

  俄羅斯聯邦政府財政金融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葉夫根尼婭·沃伊科認為(wei) ,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為(wei) “全球南方”重新審視世界形勢及西方國家政策和做法提供了契機,也促使“全球南方”重新審視以美國為(wei) 首的西方集體(ti) 宣揚的價(jia) 值觀和理念。

  10月2日,在位於(yu) 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前排中)在安理會(hui) 中東(dong) 局勢緊急會(hui) 議上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鍔 攝

  加拿大聖托馬斯大學政治和外交關(guan) 係教授肖恩·納林寫(xie) 道,西方聲稱它在國際舞台捍衛“基於(yu) 規則的國際秩序”和人權,但他們(men) 對以色列襲擊加沙的軟弱回應,嚴(yan) 重損害了其在“全球南方”國家中本已脆弱的道德信譽,並破壞了二戰後形成的人權製度和國際法的基礎。

  本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後,亞(ya) 非拉國家紛紛發出獨立自主的聲音。去年12月,南非向聯合國國際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智利、哥倫(lun) 比亞(ya) 、古巴、土耳其等多國加入起訴行列。

  英國《新阿拉伯人報》說,西方國家對以色列的支持被認為(wei) 是對國際法的最大踐踏。南非在國際法院的舉(ju) 措被視為(wei) “全球南方”國家質疑所謂的西方道德權威後,為(wei) 維護人道正義(yi) 而進行的革命性舉(ju) 措。

  雲(yun) 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飛羽說,圍繞此次巴以衝(chong) 突,“全球南方”共同努力挑戰美西方的話語霸權。這一經驗說明,盡管“全球南方”國家作為(wei) 單一個(ge) 體(ti) 在與(yu) 美西方的話語博弈中時常處於(yu) 劣勢,但若各方就一些議題、機製形成共識,組成敘事整體(ti) ,就會(hui) 發揮更大影響,有助於(yu) 國際話語體(ti) 係多元化發展。

  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全球南方”的一員,中國的立場和主張及推動巴勒斯坦內(nei) 部開展和解談判的外交成果獲得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認可和支持。意大利前外交官馬爾科·卡爾內(nei) 洛斯近日撰文說,中國推動巴勒斯坦不同派別間的和解,“為(wei) 更可信、更持久的和平進程奠定了必要的首塊基石”。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