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行

發布時間: 2024-10-23 09:18: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柏林10月22日電(記者 馬秀秀)“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hui) ”當地時間22日在德國柏林舉(ju) 行。來自16個(ge) 國家的6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新興(xing) 權利保障:中國與(yu) 歐洲的視角”主題進行研討交流。

  10月22日,“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hui) ”在德國柏林舉(ju) 行。圖為(wei) 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致辭。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麵對新興(xing) 權利對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體(ti) 係產(chan) 生挑戰,各國應攜手合作,以“人類優(you) 先”作為(wei) 新興(xing) 權利保護的基本理念,以真正多邊主義(yi) 避免全球新興(xing) 權利治理失衡,以開放公正凝聚共識,共同為(wei) 全球新興(xing) 權利保障提供方案。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公使曾凡華表示,中歐在新興(xing) 權利保障方麵有非常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也麵臨(lin) 同樣的治理挑戰。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對話交流,更好地了解理解對方,尋求合作共識。中德、中歐關(guan) 係的發展不僅(jin) 對雙方有利,也將為(wei) 當前動蕩的世界帶來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德國智庫席勒研究院院長黑爾佳·策普-拉魯什指出,人權是全球性議題,應通過全球合作來實現。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和“全球三大倡議”,考慮到所有國家的利益,超越了狹隘的地緣政治。

  中南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人權研究中心主任蔣建湘表示,新興(xing) 權利概念及其保護實踐的多樣性,是國際社會(hui) 文化多樣性的具體(ti) 體(ti) 現。人權是全人類的共同價(jia) 值和追求,深化中歐人權機構和學者間的合作交流,能夠為(wei) 新興(xing) 權利的理論研究與(yu) 保障實踐注入新的智慧。

  10月22日,“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hui) ”在德國柏林舉(ju) 行。圖為(wei) 研討會(hui) 開幕式現場。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國際哲學學會(hui) 和國際科學哲學院主席、克羅地亞(ya) 紮達爾大學哲學教授尤雷·佐夫科認為(wei) ,應從(cong) 人權角度開展文明對話,相互學習(xi) ,探討如何保護人類和人類生存條件,避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危險。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前促進民主和公平的國際秩序獨立專(zhuan) 家阿爾弗雷德-莫裏斯·德薩亞(ya) 斯認為(wei) ,和平是所有權利的基石,沒有和平就沒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機會(hui) 。歐洲宗教哲學學院院長、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漢斯-彼得·格羅漢斯表示,跨文化討論人權非常重要。

  研討會(hui) 設置主旨發言環節,還圍繞經濟平等與(yu) 社會(hui) 權利、數字技術與(yu) 人權和氣候變化與(yu) 人權等相關(guan) 議題舉(ju) 行兩(liang) 場平行分論壇。

  中歐人權研討會(hui) 於(yu) 2015年創立,是中歐在人權領域交流合作的機製化學術平台,此前已舉(ju) 辦八屆。本屆研討會(hui)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hui) 和中南大學共同主辦,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德國中國文化基金會(hui) 承辦,德國明斯特大學、國際哲學學會(hui) 合作舉(ju) 辦。(完)

  責任編輯:曹子健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