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近年來,美國就其國內(nei) 芬太尼泛濫問題頻頻“甩鍋”給中國。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近日宣稱,由於(yu) 大量毒品湧入美國,美方將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的關(guan) 稅。事實上,美國的芬太尼泛濫是由該國製藥行業(ye) 造成的。“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日前就美方涉禁毒問題回應稱,本著人道主義(yi) 精神,中國為(wei) 美國應對芬太尼類問題提供了支持。
美國是世界上毒品問題最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盡管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濫用毒品而死亡的人數正在“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但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濫用毒品的死亡案例仍有超過10萬(wan) 例,這已是連續第三年有超10萬(wan) 人因濫用毒品而死。美國政府因此將矛頭對準芬太尼,認為(wei) 是芬太尼導致了“美國史上最嚴(yan) 重的毒品危機”。那麽(me) ,美國的芬太尼危機緣何而來?這場危機經曆了怎樣的變遷?為(wei) 什麽(me) 說芬太尼危機是美國作繭自縛?本報“深度認知”係列報道將用兩(liang) 期內(nei) 容,為(wei) 您梳理美國芬太尼危機的來龍去脈以及各方利益鏈,揭露美國“甩鍋”背後的真相。
阿片類藥物泛濫導致芬太尼危機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隨處可見芬太尼讓美國普通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相關(guan) 留言分享:“在被診斷出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後,我變成了阿片類藥物成癮者。起初我是為(wei) 了止痛,但很快就上癮了,還好我在2016年戒癮了。當時芬太尼還不像如今那樣流行,我每天都在感謝上天,不然的話,我現在根本沒辦法打下這段話。”“我們(men) 27歲的兒(er) 子曾是個(ge) 漂亮的小夥(huo) 子,但他成為(wei) 無家可歸的芬太尼成癮者已經一年了。這場噩夢始於(yu) 4年前,他誤服了摻有芬太尼的處方藥,此後他多次進出戒毒所和康複中心。這絕對是我們(men) 一生所經曆過的最心碎、最慘痛的事情,我們(men) 居住的城市街道上到處都是像我兒(er) 子一樣日漸消瘦的年輕人。我們(men) 的國家需要做更多。”
據美媒介紹,同可卡因和海洛因不同,作為(wei) 純化學合成毒品,芬太尼屬於(yu) 阿片類藥品,誕生之初是為(wei) 了止痛,算是嗎啡的“化學表親(qin) ”,但其具有難以置信的成癮性——比海洛因強50倍。在美國,芬太尼通常被偽(wei) 裝成處方藥出售,“僅(jin) 僅(jin) 兩(liang) 毫克,一隻鉛筆尖的量,就能夠讓人死亡”。
追溯起源,可以說美國的芬太尼危機和阿片類藥物泛濫緊密相關(guan) 。根據前美國衛生與(yu) 公眾(zhong) 服務部助理部長、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京柱介紹,美國的阿片類藥物濫用問題濫觴於(yu) 上世紀90年代,奧施康定等阿片類藥物經過普渡製藥的大力推廣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流入市場,引發了第一波與(yu) 使用合法處方阿片類藥物相關(guan) 的死亡浪潮。後來的情況證明,普渡製藥為(wei) 了讓奧施康定得到批準,在報告中對該藥物的成癮性進行了不實描述,謊稱其成癮性低於(yu) 其他阿片類藥物。
騙取監管機構的批準隻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在藥物獲批之後,普渡製藥等阿片類藥物製造商通過向政客捐款繼續影響美國藥物監管的政策製定。此外,很多剛從(cong) 緝毒局等政府監管機構離任的官員通過政商“旋轉門”機製進入醫藥行業(ye) 私企任職,進一步導致了官商勾結的惡化。
2010年左右,隨著聯邦政府收緊對奧施康定等處方阿片類藥物的監管,許多依賴這些藥物的人轉向另一種更便宜、更容易獲得的阿片類毒品——海洛因。這種轉變被販毒集團利用,海洛因相關(guan) 過量服用的發生率開始逐年上升。
最近十多年來,更低廉的芬太尼則占據了美國的販毒市場。與(yu) 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等傳(chuan) 統植物製成類毒品不同,芬太尼等合成藥物類毒品隻需很少的人力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生產(chan) ,對於(yu) 毒販來說,其“高效力”和成本效益加速了其進入毒品供應,大大增加了服藥過量死亡的人數。
紐約、舊金山一些街頭隨處可見形如“喪(sang) 屍”的吸毒者
中方2023年發布的《美國國內(nei) 毒品問題現狀》報告指出,美國是全世界毒品問題最嚴(yan) 重的國家,吸毒人數約占全球的12%,是其人口占全球比例的3倍。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下屬的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估算,在2023年全國共有107543人因吸毒過量死亡,其中有74702人死於(yu) 芬太尼。在1999年,芬太尼過量使用導致了730人死亡。經過了20多年的時間,這一數字已經翻了一百倍。芬太尼雖然總使用人數遠不及大麻,但是在其致死威力上無出其右。因過量吸食芬太尼導致的死亡人數兩(liang) 倍於(yu) 甲基苯丙胺(冰毒)、近三倍於(yu) 可卡因、十幾倍於(yu) 海洛因。
目前美國各個(ge) 年齡段的人群都存在芬太尼濫用現象。美國疾控中心的統計顯示,25歲至45歲的成年人占所有芬太尼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35-44歲的人群致死率最高,25-34歲和45-54歲的群體(ti) 緊隨其後。
據《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觀察,紐約市街頭時常能看到有無家可歸者長時間僵在原地,身體(ti) 保持向前或向後彎折的奇特姿勢。記者了解到,這是芬太尼使用者的常見特征,這種身體(ti) 表現被稱為(wei) “芬太尼折”,也被稱為(wei) “僵屍症”。
還有不少網民吐槽說,如舊金山、紐約一類的美國大城市,隨處可見形如“喪(sang) 屍”的吸毒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成癮醫學教授丹尼爾·西卡羅內(nei) 介紹說,吸食芬太尼的人折腰僵在原地是因為(wei) 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意識喪(sang) 失和肌肉控製能力喪(sang) 失”。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毒品泛濫的根源主要是精神需求與(yu) 供給的關(guan) 係,更嚴(yan) 肅地說,毒品問題,尤其是芬太尼泛濫的問題,與(yu) 美國中產(chan) 階級的衰敗密切相關(guan) 。倪峰介紹說,毒品問題在美國長期存在,尤其在上世紀60年代,青年反叛運動中,毒品使用非常普遍。到了70年代,美國開始反思這一問題,毒品使用有所下降。然而,如今芬太尼問題導致的死亡人數已超過車禍和槍擊,成為(wei) 美國死亡率最高的原因,在於(yu) 資本逐利和社會(hui) 內(nei) 部沒有有效的補救措施。他說:“過去,美國的工人階級屬於(yu) 中產(chan) 階級的一部分,製造業(ye) 曾是美國經濟的支柱。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逐利,製造業(ye) 大量外遷,導致許多工人失業(ye) 。這些失業(ye) 者大多是高中畢業(ye) 生,難以找到體(ti) 麵的工作,因此陷入墮落,吸食芬太尼等毒品成為(wei) 他們(men) 逃避現實的方式。芬太尼價(jia) 格低廉、易得,導致大量人群墮落。尤其是在製造業(ye) 衰退的地區,芬太尼成了重要的毒品。”
美國人對芬太尼深惡痛絕
對於(yu) 芬太尼的危害,美國人也是深惡痛絕。據美聯社報道,2019年,大學二年級女生亞(ya) 曆山德拉·卡普魯托聯係同齡藥販子布蘭(lan) 登·麥克道爾購買(mai) 處方止痛藥羥考酮,但對方向她售賣了含有芬太尼成分的假藥。服藥後幾小時,卡普魯托死在了其加利福尼亞(ya) 的家中。
2022年,害死卡普魯托的毒販麥克道爾因非法持有和販賣芬太尼被判有期徒刑9年。為(wei) 此,卡普魯托的父親(qin) 馬特·卡普魯托長期奔走,呼籲政府加強對芬太尼的管製,加大力度懲罰毒販。今年9月,加州的法院判決(jue) 麥克道爾應對卡普魯托家賠償(chang) 580萬(wan) 美元。卡普魯托家的律師巴魯克·科恩稱這是自己第一次遇到有毒販因為(wei) 他人的死亡而被成功追究民事責任的例子。
一些美國的朋友告訴《環球時報》駐美特約記者,他們(men) 也遇到過類似卡普魯托的情況。比如,記者的朋友凱南就說,他同事的親(qin) 戚曾因非法找人購買(mai) 處方藥,誤食含有芬太尼的假藥,幸虧(kui) 及時被室友發現送到急診室才沒有因此喪(sang) 命。另一位住在紐約的美國朋友則對記者說:“我覺得美國需要借鑒中國政府對毒販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對毒販判處死刑,也許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jue) 芬太尼問題,但確實需要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此外,我們(men) 還需要有更好的預防、教育和治療計劃。”
各方利益輸送,美政府不曾吸取教訓
《毒品販子,醫學博士》一書(shu) 的作者安娜·萊姆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製藥行業(ye) 一手炮製並延續了當前阿片類藥物泛濫的局麵,他們(men) 誇大了阿片類藥物的益處,低估其危害,特別是在處方藥成癮方麵,從(cong) 而讓醫生開藥以及公眾(zhong) 用藥“有了虛假的安全感”。
近年來,美國國內(nei) 開始更多關(guan) 注政府監管和體(ti) 係改革。馬薩諸塞布蘭(lan) 迪斯大學阿片類藥物政策研究醫學主任安德魯·克洛德尼在《美國醫學會(hui) 倫(lun) 理學雜誌》撰文稱,過去數十年裏,藥物製造商散布的關(guan) 於(yu) 阿片類藥物風險和益處的虛假聲明,揭示了負責監管製藥公司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玩忽職守這一事實。2017年,由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成立的“打擊阿片類藥物上癮危機委員會(hui) ”就發現,阿片類藥物泛濫的部分原因是“FDA監管不足”,美國國家科學院也公開呼籲FDA徹底改革其阿片類藥物政策。即便如此,FDA批準和標記阿片類藥物的政策基本沒有變化。
美聯社和美國公共誠信中心2016年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阿片類藥物行業(ye) 及其盟友為(wei) 約7100名州級職位候選人提供了資金支持,且製藥公司及其盟友擁有一支覆蓋全美50個(ge) 州首府、規模超過千人的遊說力量。在2006年至2015年間,包括普渡製藥在內(nei) 的止痛藥生產(chan) 商及相關(guan) 組織在遊說和政治捐款方麵花費超過8.8億(yi) 美元。
美國弗吉尼亞(ya) 州農(nong) 村地區的基層醫生阿特·萬(wan) ·澤伊表示,到目前為(wei) 止,美國仍未從(cong) 一場“該國獨有的危機”中吸取教訓,消除企業(ye) 資金對藥品、藥品監管和政治問責的影響。他說,真正的問題出現在製度結構上,該國必須對“一個(ge) 允許製藥業(ye) 對醫療專(zhuan) 業(ye) 人士、政府監管和國會(hui) 產(chan) 生如此重大影響的體(ti) 係”作出改變。
美國毒品政策曆史學家戴維·赫茨伯格則稱,阿片類藥物泛濫以誇張的方式揭示存在於(yu) 美國消費市場的普遍問題:公司長期將利潤置於(yu) 消費者安全之上。他說,製藥商起草或影響鼓勵開處方的專(zhuan) 業(ye) 指南,為(wei) 專(zhuan) 業(ye) 組織提供擔保並聘請醫療專(zhuan) 家來傳(chuan) 播信息,隨後又資助、引導患者權益組織支持他們(men) 生產(chan) 的藥物,還遊說立法、法規和其他任何可以增加對他們(men) 藥物需求的內(nei) 容,“在這些更為(wei) 廣泛的問題得到解決(jue) 之前,處方藥的上癮悲劇將不斷在美國重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