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曆史係教授亞(ya) 當·圖茲(zi) ,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寫(xie) 了一篇評價(jia) 美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表示,如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需要一個(ge) 領導者,那這“隻能是中國”了——這還被《金融時報》直接用作了文章的大標題。
不過,在亞(ya) 當·圖茲(zi) 完整的文章中,他大量的篇幅還是用在了點評美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的表現上。
比如,他用“人格分裂”評價(jia) 了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表現,稱4年前當拜登贏得美國總統選舉(ju) 時,這位美國總統一度宣稱美國又回來了,他的國務卿布林肯更是揚言世界沒有美國的領導會(hui) 陷入混亂(luan) 。可4年後,隨著特朗普的勝選,美國在氣候問題上卻“已經半截身子都在門外了”。
“這哪裏是在管理世界,而是世界不得不去適應美國那兩(liang) 極化的、且讓人沮喪(sang) 的民主所帶來的雜亂(luan) 無章”,圖茲(zi) 諷刺道。
圖茲(zi) 還回顧了美國曾經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的“作用”,稱在上世紀80-90年代,美國科學家不僅(jin) 一直在努力呼籲人們(men) 關(guan) 注氣候問題,而且當時的克林頓政府還幫助起草了第一份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協議——盡管“美國國會(hui) 一直在對這些努力使絆子”。
圖茲(zi) 繼續回顧說,到了2016年特朗普競選總統時,氣候變化問題居然被他說成了是一場“中國的騙局”,而當他在2017年上台後,美國更是退出了先前奧巴馬政府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當拜登在2020年上台後,他似乎也隻能把他發展綠色能源的政策,“藏在打著減輕通脹和對抗中國的旗號的法案中”,這才獲得通過。
圖茲(zi) 還對美國作為(wei) 太陽能等現代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的發明者之一,以及早在2010年時就開始支持生產(chan) 電動汽車,卻最終成為(wei) 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chan) 國,流露出了明顯無奈的情感。
圖茲(zi) 因此感歎說,這些曆史都不可避免地推導出了一個(ge) 結論:“在氣候變化政策上把美國當成一個(ge) 可靠的夥(huo) 伴,是愚蠢的。”
在點評完美國後,圖茲(zi) 還對歐洲表示了失望。他認為(wei) ,盡管歐洲做得比美國好多了,但生活成本的壓力不僅(jin) 動搖了歐洲采取更嚴(yan) 格措施的決(jue) 心,而且歐洲的汽車工業(ye) ,在麵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上的成功時,反而開起了倒車要發展柴油車。圖茲(zi) 認為(wei) ,這暴露出了歐洲的“雙標”。
審核 | 周揚
編輯 | 徐鉉
校對 | 郝珺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