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權威汽車經濟學專(zhuan) 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國際合作始終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要義(yi) ,歐洲與(yu) 中國增進汽車產(chan) 業(ye) 合作將鋪就一條產(chan) 業(ye) 發展的“黃金之路”。
杜登赫費爾說,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涉及很多細分領域,集中各領域優(you) 勢才能製造出最好的汽車。“汽車產(chan) 業(ye) 國際合作是‘做乘法’,將實現‘一加一大於(yu) 二’的效果。”
1月26日,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員工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攝)
作為(wei) 長期深度研究德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學者,杜登赫費爾明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guan) 稅。首先,隨著關(guan) 稅生效,在中國生產(chan) 電動汽車的各國車企利益都將受到損害,包括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等來自歐洲的企業(ye) 。“歐洲車企因為(wei) 在歐洲賣車向歐盟支付反補貼關(guan) 稅,這非常荒謬。歐盟決(jue) 策的出發點如此脫離現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他說。
其次,歐盟汽車產(chan) 業(ye) 電動化轉型前景將受到拖累,“歐洲綠色新政”恐功虧(kui) 一簣。他指出,加征關(guan) 稅將影響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銷量,導致配套充電基礎設施難以進一步擴張,並波及電池生產(chan) 基地和產(chan) 業(ye) 轉型的良性發展。“歐盟通過關(guan) 稅措施摧毀的經濟價(jia) 值難以預估。”
再者,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yi) 行為(wei) 將破壞歐中雙方原本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關(guan) 係,損害企業(ye) 與(yu) 消費者的利益以及公平競爭(zheng) 的國際貿易環境。他說,加征關(guan) 稅損人害己,德國汽車工業(ye) 發展將受到嚴(yan) 重影響,這是不明智且非常錯誤的決(jue) 定。
杜登赫費爾認為(wei) ,來自中國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對歐洲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有益,也有利於(yu) 增進歐中合作。“中國經濟有活力,發展速度快,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zheng) 能夠激發歐洲企業(ye) 的活力。”
他說,並非每家企業(ye) 在每個(ge) 領域和細分板塊都擁有一流的技術和產(chan) 品,中企可以為(wei) 歐方提供電池、軟件、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支持,歐方則可以為(wei) 中企提供提升底盤性能等方麵的經驗。“歐中企業(ye) 在競爭(zheng) 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思路理念,雙方可將各自優(you) 勢領域組成一個(ge) 更優(you) 質的整體(ti) ,可增進細分領域合作,可建立合資企業(ye) ,有很多的合作可能性。”
2023年11月30日在北京舉(ju) 辦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hui) 智能汽車鏈展區拍攝的奔馳EQE SUV。新華社記者任超攝
杜登赫費爾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並且中國正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發展,這十分令人欽佩。“中國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電動汽車轉型是中國信守諾言的體(ti) 現。”
在他看來,中國電動汽車在技術和質量兩(liang) 方麵都相當出色。德國最大交通協會(hui) 全德汽車俱樂(le) 部的報告指出,中國汽車在多項歐盟汽車安全測試中表現不俗,電池技術已經成熟,續航裏程合理,製造質量優(you) 良。
“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發揮了主導作用,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前景將十分黯淡,”杜登赫費爾說,“在全球向電動汽車過渡的過程中,中國正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