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培夫婦(左一、左二)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飛虎隊文物。 受訪者供圖
陳燦培收藏室裏的飛虎隊軍(jun) 服。 受訪者供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8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虎隊的故事傳(chuan) 頌了中美並肩抗戰的壯舉(ju) ,濃縮著中美守望相助的情誼。
今天,為(wei) 了讓更多人銘記這段曆史,中美兩(liang) 國民間人士、廣大華僑(qiao) 華人積極行動,有的收集飛虎隊相關(guan) 文物,並無償(chang) 捐贈給博物館;有的著手開展相關(guan) 紀念活動。這些文物如何收集而來?背後有何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本期我們(men) 講述一位美籍華人收藏家的故事。
——編者
這些天,美國知名華人收藏家、美國飛虎隊研究院院長陳燦培博士,正在為(wei) 一個(ge) 飛虎隊相關(guan) 的論壇進行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從(cong) 2007年開始,陳燦培著手收集、捐贈飛虎隊文物。去年,他捐贈的飛虎隊係列實物入選“共和國印記”見證物,他也被評為(wei) “華僑(qiao) 文物百佳講述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即將迎來80周年之際,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表示,自己隻是做了一個(ge) 華人該做的,能夠給這些文物找到“家”,是他在收藏之路上最開心的事。
他是別人眼中的“虎癡”——
無償(chang) 捐出飛虎隊文物萬(wan) 餘(yu) 件
“飛虎隊實物的價(jia) 值在於(yu) 其曆史意義(yi) 。”陳燦培說,比如一名飛虎隊隊員當時簽訂的合同,這是一份曆史性的文件,見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一步步走向勝利,“當時我買(mai) 這份合同花了9000美元,有的人說我是傻瓜,花這麽(me) 多錢買(mai) 一張紙,我認為(wei) 我買(mai) 的不是紙,而是曆史,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看這個(ge) 價(jia) 格其實很便宜。”
飛虎隊隊員們(men) 的軍(jun) 裝、徽章、老照片和家書(shu) 等“老物件”,這些屬於(yu) 二戰時期的曆史文物,是陳燦培眼裏的寶貝。從(cong) 2007年算起,陳燦培每月花費1萬(wan) 至2萬(wan) 美元購買(mai) 飛虎隊文物,至今已有上百萬(wan) 美元。
作為(wei) 美國收藏界中對飛虎隊文物情有獨鍾的“虎癡”,陳燦培至今已無償(chang) 捐出飛虎隊、抗戰及華僑(qiao) 等文物約2萬(wan) 件,接受捐贈的既有中國的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博物館、湖南芷江飛虎隊紀念館等39家文博館,又有美國的夏威夷珍珠港航空博物館、陳納德航空與(yu) 軍(jun) 事博物館、南加州華人曆史學會(hui) 等14家機構。
這些文物不僅(jin) 反映了飛虎隊隊員英勇戰鬥的曆史,也展示了中美在二戰期間的緊密合作。例如,在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陳燦培捐贈了600餘(yu) 件文物,其中包括槍械、軍(jun) 服及個(ge) 人日常用品等國家一級文物12件。他捐贈給國家博物館的158件套飛虎隊文物中,有飛虎隊隊員的導航包、服役記錄、航空獎章、飛行證章以及印有七國文字的救助血符等物品。難能可貴的是,每一件文物都有出處,這對於(yu) 收藏或展出來說非常有意義(yi) 。
和一般收藏家不同,陳燦培收集完文物後很快將其捐出。“我最高興(xing) 的是看見自己收集的東(dong) 西被展覽出來。”陳燦培說,每一件捐贈的文物都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意義(yi) ,它們(men) 不僅(jin) 記錄了過去,更是人們(men) 與(yu) 未來世代對話的橋梁。“這些飛虎隊文物見證了中美兩(liang) 國在二戰時期的互動與(yu) 合作,有助於(yu) 推動中美關(guan) 係友好發展。”
兩(liang) 個(ge) 渠道收藏文物——
朋友相贈和網上購買(mai)
陳燦培祖籍廣東(dong) 番禺,1946年,他出生在中國澳門一個(ge) 中醫世家,後來赴美留學、工作。憑借高超醫術,他在洛杉磯開辦的診所達11家。當白霜慢慢爬上雙鬢,已經事業(ye) 有成的他想在有生之年做些更有意義(yi) 的事。
“雖然我從(cong) 小就知道飛虎隊的故事,但是開始收藏飛虎隊文物源於(yu) 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陳燦培說,大約20年前,當地一位美國飛虎隊老兵家屬找到他,“這位老兵離世後,留下兩(liang) 件飛虎隊軍(jun) 裝,他的妻子詢問我是否需要,我說飛虎隊的軍(jun) 裝當然要了。”看著保存完好的軍(jun) 裝,他感到自己的心仿佛照進了一束光:“我相信這就是我一直追尋的有意義(yi) 的事情。”從(cong) 那時起,他開始拿出積蓄,收集飛虎隊文物。
陳燦培收集飛虎隊文物的渠道有兩(liang) 個(ge) ,一個(ge) 是朋友相贈,另一個(ge) 是在網上購買(mai) 。開始這項收藏後,他告知在美國的親(qin) 戚朋友及其熟識的人,隻要家裏有相關(guan) 的物品就一定要找他。一些飛虎隊老兵得知消息後,主動將多年收藏的東(dong) 西送給他,這讓陳燦培感動不已。一次,一位飛虎隊老兵打來電話,要贈送他數枚獎章,其中包括一枚珍貴的銅章。陳燦培說,這位老兵跟我說,這些獎章都是他用命換來的,他要把這些東(dong) 西捐出來,就是為(wei) 了留一個(ge) 名。
很少有收藏家會(hui) 誇口說沒收到過贗品,陳燦培也是如此。剛開始網購時,他對飛虎隊文物不太熟悉,很難辨別真假。幾次下來,他發現其中有不少贗品,或是買(mai) 貴了,浪費了許多錢。為(wei) 此,他遍查飛虎隊材料、多方請教,後來幾乎一看一摸就能夠辨別真偽(wei) 。
在陳燦培的收藏室裏,文物搜集得越來越多。一次,幾名從(cong) 到中國訪問的朋友返美後告訴他一個(ge) 消息:在中國湖南芷江的飛虎隊紀念館,隻有關(guan) 於(yu) 飛虎隊的圖片,沒有實物。望著收藏室裏布滿歲月痕跡的文物,他陷入了沉思。
“要想讓更多人了解飛虎隊的曆史,我必須給這些文物找一個(ge) 合適的家。”陳燦培說,他後來親(qin) 自到芷江查看,發現果然如此,就向當地紀念館捐贈數千件文物。之後,他又陸續向昆明、江門等地的文博機構無償(chang) 捐贈多批飛虎隊藏品。
為(wei) 了讓家人理解他的做法,陳燦培每次捐贈都會(hui) 帶著妻子一起前往中國的博物館,並且自己親(qin) 自攜帶文物,從(cong) 未造成損壞。他說:“我跟妻子一般拿4個(ge) 旅行箱,但是最多的一次,我們(men) 兩(liang) 人拿了10個(ge) 箱子。”
他會(hui) 將收藏延續下去——
讓血與(yu) 火鑄造的友誼代代相傳(chuan)
“中美關(guan) 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陳燦培對這句話十分讚同。他說,除了捐贈飛虎隊文物,這些年,他在中美兩(liang) 國民間還做了一些促進雙方文化交流的事情,都能深切感受到兩(liang) 國人民的友善。
當年陳納德率領的2000多名飛虎隊隊員中,有九成左右的美籍華裔,其中多數是從(cong) 廣東(dong) 赴美華人的後裔。2007年10月,陳燦培和妻子帶著11位年逾八旬的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來到中國,探訪他們(men) 當年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每到一處,我們(men) 都受到像是英雄一樣的尊敬,這讓我覺得很感動。”陳燦培說,在他的建議下,這些老兵還攜帶了當年獲得的勳章、穿過的軍(jun) 服和使用過的軍(jun) 事手冊(ce) 等600多件飛虎隊舊物,這些物品均被捐給了當地博物館。
今年春節剛過,為(wei)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80周年,陳燦培已著手準備舉(ju) 辦飛虎隊相關(guan) 主題的論壇、展覽等活動。“我們(men) 不僅(jin) 將邀請中國重慶、昆明等地的飛虎隊博物館來展覽,還會(hui) 邀請美國的飛虎隊團體(ti) 、退伍老兵,在美國的華僑(qiao) 華人團體(ti) 參加,我們(men) 還將推動中美友好城市合作舉(ju) 辦相關(guan) 紀念活動。”他說。
談及未來,陳燦培說他會(hui) 將收集飛虎隊文物這個(ge) 愛好延續下去。“我和飛虎隊結緣是一個(ge) 緣分。”他說,在中國澳門出生、成長,在美國工作、生活,這也是緣分。希望將飛虎隊這段承載著中美友誼的曆史保留下來,讓血與(yu) 火鑄造的友誼代代相傳(chuan) 。“這是雙贏的事。不管是二戰時期,還是現在,還有將來,都是一樣。”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