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5日下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這一重要論述為(wei) 如何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論。
從(cong) 2023年在地方考察調研期間首提“新質生產(chan) 力”,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再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係統闡述,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一係列重要論述,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向新而生,向質圖強。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我們(men) 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目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我國蓬勃發展,占GDP比重從(cong) “十三五”初期的8%左右提高到“十四五”中期的超過13%,2025年有望超過17%,積蓄起強大發展動力。
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這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方法論。正確掌握這一方法論,可以從(cong) 兩(liang) 方麵看:一方麵,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忽視、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另一方麵,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也不是搞一種模式,要避免千篇一律,眉毛胡子一把抓,同質化發展。
有所選擇才能有所突破,有所作為(wei) 必先有所不為(wei) ,如此才能集中優(you) 勢力量,實現跨越式突破、創新性發展。放眼全國,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產(chan) 業(ye) 基礎不同,科研條件也不同,各有所長各有特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依葫蘆畫瓢,一成不變,需要我們(men) 擺脫套路化思維和路徑依賴,結合自身實際,努力推動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形成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陣地。
要堅持守正創新,辯證看待新與(yu) 舊的關(guan) 係,正確處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係。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應主動擁抱新質生產(chan) 力,善於(yu) 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積極促進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過程中,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從(cong) 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層麵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靠謀劃新一輪全麵深化改革,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形成。
隨著新質生產(chan) 力積厚成勢,必將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展現新時代新征程上澎湃奔湧的壯麗(li) 美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