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天津發揮優勢培育創新沃土——新質生產力係列調研④

發布時間: 2024-03-07 16:31:00 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津沽大地科技創新熱潮湧動。為(wei) 加快建設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天津市深挖科教資源、培育創新沃土,以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等為(wei) 載體(ti) 和抓手,推動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動能加快形成,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注入不竭動力。2023年,天津市集成電路、車聯網、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鏈的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過10%,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5.9%,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科技服務業(ye) 的營業(ye) 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4.4%、14.2%。

  用好科教資源

  2月29日,畢業(ye) 於(yu) 天津大學的肖笛開始了人工智能多語種轉換的科研工作。作為(wei) 天開園內(nei) 金語智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負責人,肖笛自2018年起便致力於(yu) 人工智能多語種軟件開發與(yu) 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多語種轉換課程譯配平台創新。“公司通過與(yu) 天津師範大學、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等部門聯合研發,極大提高了科技創新效率。”

  天津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優(you) 勢在哪裏?很多創業(ye) 者將目光投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天津市擁有國家級院所和國內(nei) 高水平研發機構超過170家、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24個(ge) 、普通高等院校56所。

  2023年5月18日,天開園正式開園。曾經的閑置樓宇變身創新創業(ye) 的沃土,一場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人才與(yu) 城市的雙向奔赴從(cong) 此開啟。天津市意在通過探索“學科+人才+產(chan) 業(ye) ”的創新發展模式,將天開園打造成為(wei) 國內(nei) 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創服務生態圈。

  為(wei) 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天開園,天津市在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規劃用地保障和引導創新資源聚集等方麵匹配多項政策措施,在內(nei) 容上聚焦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創業(ye) 孵化3類創新服務;麵向高校學生、大學老師、高校校友3類創新主體(ti) ;構建“政府引導、共建共享、市場化運營”3種機製。

  通過搭建校企通道,天開園探索解決(jue) 高校科技成果“找不到、談不攏、難落地”問題。目前,天開園已與(yu)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9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世界首款腦機接口專(zhuan) 用編解碼芯片、水係規模儲(chu) 能電池關(guan) 鍵材料和電芯等一批成果落地轉化,298家高校師生及校友企業(ye) 入駐天開園核心區天開廣場。

  一批金融機構加勁支持天開園快速融入京津冀協同創新體(ti) 係,用金融“活水”緩解科創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農(nong) 業(ye) 銀行天津市分行製訂多個(ge) 專(zhuan) 屬服務方案,在天津市銀行業(ye) 率先建成專(zhuan) 營機構,率先投放入園科創企業(ye) 貸款。以領先同業(ye) 的速度,實現入園企業(ye) 對接率近七成,開戶企業(ye) 數量超過350家。”農(nong) 業(ye) 銀行天津市分行公司業(ye) 務部總經理寇璽棟說。

  2月27日,已有市場監管、科技服務等10多個(ge) 部門入駐天開園,並設立我國北方首個(ge) 集成遠程幫辦和超寫(xie) 實數字人的智慧微廳,24小時為(wei) 企業(ye) 提供400多項不打烊自助服務。

  天津市政務服務辦地區工作指導處副處長周凱告訴記者,服務中心實行“首席服務官”製度,企業(ye) 隻要將需求和相關(guan) 要件提供給首席服務官即可,無需企業(ye) 跑腿、排隊。

  截至目前,天開園已導入各類科創服務機構117家,聚集金融機構108家,形成全周期的金融服務體(ti) 係。2023年,天開園舉(ju) 行各類大賽、論壇等活動300餘(yu) 場,累計為(wei) 平台公司、入駐企業(ye) 、優(you) 秀人才等兌(dui) 現政策支持資金2.36億(yi) 元。

  天津天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雪穎表示,隨著天開園“學科+人才+產(chan) 業(ye) ”的模式不斷成熟,已對科技型企業(ye) 形成“虹吸”效應。截至2023年底,天開園已注冊(ce) 企業(ye) 1220家,園區企業(ye) 累計獲得訂單、投資均超過1億(yi) 元。

  天津市科技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朱玉兵表示,為(wei) 破解企業(ye) 發展缺資金、缺人才、缺配套等問題,天津市建立項目優(you) 選、梯度培育、診斷分級、融通發展、賽馬比拚、轉出成長六項機製,打造政務、科創、金融、商務、知識五類高品質服務,探索形成具有天開特色的生態模式。

  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均突破1.1萬(wan) 家,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達3.49%。

  促進產(chan) 業(ye) 聚集

  走進天津濱海新區的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展廳,拇指大小的芯片給參觀者帶來震撼:小小的芯片布局了數十億(yi) 個(ge) 晶體(ti) 管,難度相當於(yu) 在頭發直徑十萬(wan) 分之一大小的地基上蓋大樓。依靠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2023年飛騰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超19億(yi) 元,同比增長18%。

  在濱海高新區信息安全產(chan) 業(ye) 園,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yu) 麒麟軟件有限公司是信創產(chan) 業(ye) 的“頂梁柱”。過去一年,兩(liang) 家企業(ye) 成績斐然:飛騰公司新一代高端嵌入式中央處理器榮獲2023年中國IC設計成就獎和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hui) 金獎;麒麟開源桌麵操作係統入選2023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在領軍(jun) 企業(ye) 的帶動下,天津的“中國信創穀”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800億(yi) 元,聚集了飛騰、麒麟、曙光、海光等領軍(jun) 企業(ye) ,信創產(chan) 業(ye) 生態企業(ye) 超過1000家,確立了以基礎硬件、軟件係統、信創+服務為(wei) 核心的產(chan) 業(ye) 鏈條。

  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的雛鷹、瞪羚、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分別達6230家、460家、343家,成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生力軍(jun) 。

  天津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尹繼輝表示,聚焦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天津正加快構建“1+3+4”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建設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提供產(chan) 業(ye) 支撐。

  天津市堅持科技賦能,全麵梳理八大產(chan) 業(ye) 34個(ge) 領域134項支撐“國之重器”的核心技術,累計創建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77家,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第三;打造了國家級“芯火”雙創基地、天津藥研院等一批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國家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達11家。

  2023年12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第二批數字經濟典型案例和應用場景,包括國家超算天津中心發布“天河·天元”大模型、5G全連接新一代運載火箭智能總裝車間、雲(yun) 聖智能天地一體(ti) 化全自主巡檢係統等項目,涵蓋了人工智能、數字通信等領域。截至目前,天津經開區已累計發布14類數字經濟應用場景。

  尹繼輝介紹,天津市正在推動“天河天元”“海河諦聽”等大模型產(chan) 品落地應用;試點“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10個(ge) 以上5G全連接工廠典型標杆;通過“1+N”模式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以人工智能賦能原材料、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ye) 。

  瞄準綠色化轉型,綠色工廠數量不斷攀升。在天津西青區,飲料企業(ye) 元氣森林實現了生產(chan) 車間、辦公區域一體(ti) 化設計,節約了20%土地麵積;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日產(chan) 量2萬(wan) 多台套監控設備的天地偉(wei) 業(ye) 技術有限公司實現潔淨化生產(chan) ,一年回收處理6800萬(wan) 立方米廢氣。

  目前,天津國家級綠色製造單位達203家。新天鋼、天津石化2家企業(ye) 入選國家水效“領跑者”,榮程鋼鐵成為(wei) 國家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試點。規模以上工業(ye) 萬(wan) 元增加值用水量、工業(ye) 水重複利用率等指標均保持全國先進水平。

  融入協同發展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三地科技創新協同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融合的需求明顯增加,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發凸顯。

  尹繼輝說,天津工信部門圍繞圖譜聚焦重點鏈群,積極對接北京科創資源,通過補鏈強鏈和集群培育,落地一批項目、形成係列成果、打造一批應用場景,既提升了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更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打造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供支撐。

  2023年底,超過4000套銀河麒麟服務器操作係統正式交付河北省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將為(wei) 136項城市服務提供係統支撐。天津的產(chan) 業(ye) 、北京的技術共同助力河北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建設,這是三地協同創新的縮影。

  去年以來,三地聚焦多條產(chan) 業(ye) 鏈,形成了174個(ge) “堵點”招商清單、229個(ge) “卡點”攻關(guan) 清單、2441家重點企業(ye) 清單。京津冀產(chan) 業(ye) 一張圖,正讓三地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的產(chan) 業(ye) 集群。

  10年來,三地企業(ye) 無縫對接,圍繞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上下遊關(guan) 聯度高、帶動性強的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項目,在京津冀三地梯次合理布局。通用技術集團天津第一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紀華青說:“公司於(yu) 2020年加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後,獲得了更多來自北京的技術支持和科創資源,不僅(jin) 提升了生產(chan) 製造能力,也融入北京相關(guan) 企業(ye) 的研發創新體(ti) 係。”

  10年來,三地協同創新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融合不斷提速,為(wei) 天津新技術突破注入澎湃動力: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實現從(cong) 二氧化碳到糖的精準全合成。

  在產(chan) 業(ye) 規劃中,天津市依托網絡安全和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還將集成電路、網絡安全、電力裝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重中之重,旨在合力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延鏈、補鏈、強鏈的工作也在不斷推進。近10年來,通過完善產(chan) 業(ye) 鏈招商體(ti) 係,天津市成功吸引空客A320第二生產(chan) 線、吉利商用車、中海油環渤海新能源總部等75個(ge) 重點項目簽約落地。一個(ge) 個(ge) 科技創新的“關(guan) 鍵變量”正在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增量”。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