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國吸收外資有所下降。一些外媒便借此炒作“外資撤離”“中國不可投資”“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渲染在華投資“風險”,唱衰中國經濟。
事實果真如此嗎?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引資態勢和未來前景?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了代表委員和權威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並同跨國公司和商協會(hui) 負責人對話。
“外資撤離中國”?——超萬(wan) 億(yi) 元引資規模印證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熱土
2023年,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yi) 元,同比下降8%。
新設外資企業(ye) 數量的穩步增長,彰顯全球工商界對中國市場未來的信心。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波動,則來自疫情的“疤痕效應”、 地緣政治等多重外部因素的衝(chong) 擊。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人員跨境往來、招商考察交流等活動受限,外商投資特別是綠地投資往往有一個(ge) 較長的過程,項目洽談簽約、設立企業(ye) 、建設、投產(chan) 有時甚至持續數年,反映在實到外資數據上會(hui) 有滯後。此外,一些國家推動產(chan) 業(ye) 和資金回流,出台涉華投資限製措施,幹擾了正常的跨國投資決(jue) 策。
“近年來招商引資麵臨(lin) 的國際競爭(zheng) 愈加激烈。”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貿促會(hui) 會(hui) 長劉勁鬆說,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紛紛出台吸引外資的優(you) 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會(hui) 對我國吸引外資帶來壓力。
放眼全球,世界經濟艱難複蘇,經濟不確定性和利率高企對全球投資造成影響。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數據顯示,盡管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體(ti) 實現增長,但如果剔除幾個(ge) 投資中轉地,實際下降了18%。
在全球跨國投資低迷、引資國際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的引資“成績單”可謂來之不易——
引資規模仍處於(yu) 曆史高位。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含金融類投資)首次突破1萬(wan) 億(yi) 元,2021年、2022年連續平穩增長。2023年吸引外資仍保持了萬(wan) 億(yi) 元規模,處於(yu) 曆史第三高水平。
引資結構持續優(you) 化。2023年中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引資4233.4億(yi) 元,占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為(wei) 37.3%,較2022年提升1.2個(ge) 百分點,創曆史新高。
“我們(men) 在與(yu) 全球客戶交流中感受到,中國作為(wei) 不容忽視的巨大市場、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依舊是吸引全球投資的熱土。”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說。
“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政策發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中國營商環境怎麽(me) 樣,企業(ye) 最有發言權。
中國貿促會(hui) 《2023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受訪企業(ye) 對中國營商環境總體(ti) 評價(jia) 為(wei) 4.36分(滿分5分),近九成受訪企業(ye) 評價(jia) 為(wei) “滿意”及以上。
中國美國商會(hui)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受訪企業(ye) 2023年財務狀況較上一年有所改善,對未來兩(liang) 年業(ye) 務前景更為(wei) 樂(le) 觀。50%的受訪企業(ye) 將中國列為(wei) 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
優(you) 化營商環境,中國一直在努力。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工作任務時提出,落實好外資企業(ye) 國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參與(yu) 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標準製定,推動解決(jue) 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工作、學習(xi) 、旅遊便利度。
“中國的營商環境在國際上處於(yu) 領先地位,為(wei) 包括佳能在內(nei) 的各企業(ye) 提供了優(you) 渥的生存發展土壤。”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小澤秀樹說,佳能也從(cong) 企業(ye) 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並被采納,為(wei) 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貢獻力量。
問題從(cong) 企業(ye) 中來,政策到企業(ye) 中去。
建立外資企業(ye) 圓桌會(hui) 議製度,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推動“外資24條”各項舉(ju) 措加快落地見效,解決(jue) 外籍來華人員遭遇的移動支付問題,擴大免簽國家範圍……中國不斷完善外商投資企業(ye) 服務保障,及時回應和解決(jue) 企業(ye) 關(guan) 切,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xi) 、旅遊的堵點。
1月26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預批量生產(chan) 正式啟動。這一總投資超過350億(yi) 元的項目順利推進,得益於(yu) 當地高效有力的政務服務。
項目建設過程中,吉林省長春市通過並聯審批、聯合驗收、容缺辦理等方式,壓縮審批時間,設立“項目秘書(shu) ”等製度,政府工作人員紮進企業(ye) “上班”,及時幫助解決(jue) 各項問題。
“打造精準高效的政策環境、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敢闖敢幹的創業(ye) 環境、安心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些舉(ju) 措能有力提升投資吸引力。”全國人大代表、長春市市長王子聯說,要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暢通政策兌(dui) 現“最後一公裏”,在體(ti) 製機製改革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
如何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不少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蔣穎委員帶來了關(guan) 於(yu) 優(you) 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涉外法律法規製定和執行的一致性、協同性、可預期性的提案。“我們(men) 需要加大‘準營’政策執行力度,讓外商不僅(jin) ‘來得了’,更要‘幹得好’。”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要進一步提高我國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解釋好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等法律的出台背景和執行情況,回應一些海外媒體(ti) 的不實報道,解除外資企業(ye) 疑慮。
“中國不可投資”?——跨國公司與(yu) 中國市場在“雙向奔赴”中互利共贏
連日來,全球各大媒體(ti) 持續報道中國兩(liang) 會(hui) ,跨國公司高管關(guan) 注中國兩(liang) 會(hui) ,進一步凸顯中國市場在全球工商界舉(ju) 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經濟韌性強、動力足,中國市場規模和潛力大,跨國公司和全球資本看好中國經濟的基本麵。”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權衡說。
中國14億(yi) 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正在向全球展開,更多高水平開放舉(ju) 措正在到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全麵取消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ye) 市場準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鼓勵外資企業(ye) 境內(nei) 再投資。
“關(guan) 稅總水平已經降至同世貿組織發達成員相當水平”“外資準入負麵清單縮減到31項以下”“服務業(ye) 開放加速推進”……中國兩(liang) 會(hui) 上傳(chuan) 遞出清晰的信號。
“目前,臨(lin) 港新片區正在打造國際數據經濟產(chan) 業(ye) 園,加快跨境數據的‘一般數據清單’和‘重要數據目錄’編製,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基礎設施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臨(lin) 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國華說,這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來華投資興(xing) 業(ye) 。
當前,跨國公司正以“提質換擋”的投資擁抱中國市場——
就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開幕前夕,跨國製藥企業(ye) 阿斯利康宣布:投資4.75億(yi) 美元在華新建小分子藥物工廠,上海成為(wei) 其第五大全球戰略中心。
第七屆進博會(hui) 已簽約世界500強及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近200家;肯德基中國門店規模突破1萬(wan) 家,數量超過美國本土;空中客車在歐洲之外首個(ge) 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在成都投入運營;美國商會(hui) 訪華團、日本經濟界訪華團、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訪問團等紛紛到訪中國……全球工商界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中國的醫療‘大健康’市場,無疑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GE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說,GE醫療中國銷售額裏中國製造的產(chan) 品占比已經從(cong) 三年前的30%多提升到現在的80%。
在中國,為(wei) 中國;在中國,惠全球。
“中國對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和不少美國企業(ye) 的發展方向十分契合。”中國美國商會(hui) 總裁何邁可說,中國服務業(ye) 的進一步開放將為(wei) 美國公司提供發揮其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術和能力的機會(hui) ,美國公司也可以為(wei) 中國服務業(ye) 的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多貢獻。
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dong) 亞(ya) 區總裁尹正說,去年施耐德電氣在華成立了數字配電中國研發中心、中國研究院自動化研發中心、AI創新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借力中國創新優(you) 勢,我們(men) 將更多‘中國智慧’輸向全球。”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無論當下還是未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獨一無二,創新應用場景豐(feng) 富,高素質人才充沛,全球競爭(zheng) 力顯著。中國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繁榮注入新動能,為(wei) 跨國企業(ye) 構建全球競爭(zheng) 優(you) 勢帶來新的機遇。”蔣穎委員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