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麵對麵丨VR體驗、全息數據檔案 千年雲岡石窟這樣煥發生機

發布時間: 2024-03-19 09:04: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3月的山西大同,乍暖還寒,到訪雲(yun) 岡(gang) 石窟的遊客依舊熱情不減。跟隨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杭侃,我們(men) 一起回望這段跨越1500多年的曆史。雲(yun) 岡(gang) 石窟的開鑿始於(yu) 北魏時期,它是佛教傳(chuan) 入中國後,第一次以皇家的力量主持開鑿的石窟群,有“真容巨壯”“窮諸巧麗(li) ”之譽。雲(yun) 岡(gang) 石窟現存主要洞窟45個(ge) ,附屬洞窟209個(ge) ,大小造像5.9萬(wan) 餘(yu) 尊,2001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第20窟露天大佛是雲(yun) 岡(gang) 石窟的標誌性景觀,然而,我們(men) 並沒有在這裏過多停留,杭侃把我們(men) 帶到了他更感興(xing) 趣的另一個(ge) 地方。

  第三窟是雲(yun) 岡(gang) 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而且是一個(ge) 未完工的洞窟。窟內(nei) 留下了大量的石窟開鑿、取石和後世修補及使用痕跡,是了解古代石窟營造工程的珍貴實物資料。

  雲(yun) 岡(gang) 石窟開鑿在砂岩體(ti) 上,地質情況非常複雜,有的地方岩層有十幾層,有的裏麵還有軟弱岩層,千百年來在風蝕、雨水衝(chong) 刷等侵蝕下,石窟麵臨(lin) 岩體(ti) 裂隙、水患、風化等多種病害的威脅。

  雲(yun) 岡(gang) 石窟第四窟也是一個(ge) 未完工的洞窟,它的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紀年銘記,這是雲(yun) 岡(gang) 石窟現存最晚的銘記,但由於(yu) 風化嚴(yan) 重,如今已經剝蝕殆盡。

  今年是杭侃擔任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的第四年。剛剛過去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杭侃在首場“代表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表示,今後將在洞窟病害研究和保護材料研製等方麵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記者:你感覺到頭疼的是什麽(me) ?如果說到文保說到修複,這個(ge) 時候最缺什麽(me) ?

  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 杭侃應該說還是最缺人員和技術,因為(wei) 我們(men) 過去老是說資金的問題,但是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資金我們(men) 倒是基本上有保證了。但是我們(men) 現在對於(yu) 技術上的要求很高,過去我們(men) 把一些相對比較好處理的,比如說危岩體(ti) 加固這一部分工作給做了,但是現在留下來的比如說像風化這些問題那是一直頭疼,而且也不光是我們(men) 一個(ge) 石窟,是普遍麵臨(lin) 這樣的問題。

  成為(wei) 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之前,杭侃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一名教授,考古學專(zhuan) 業(ye) 出身的他師從(cong) 考古學泰鬥宿白先生,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宋元考古、佛教藝術、古代建築、博物館學與(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等方麵。2021年,雲(yun) 岡(gang) 研究院正式成立,杭侃被任命為(wei) 院長。

  雲(yun) 岡(gang) 石窟第六窟目前仍在搭架進行維護。如今,對石窟的預防性保護、精細化維護已成為(wei) 杭侃的工作重點。

  雲(yun) 岡(gang) 石窟第六窟是一座中心柱窟,整個(ge) 洞窟富麗(li) 堂皇,雕飾精美,被譽為(wei) “雲(yun) 岡(gang) 第一偉(wei) 觀”,然而,這個(ge) 世界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跡也難抵1500餘(yu) 年歲月的侵蝕。

  這是一場與(yu) 時間的賽跑。嚴(yan) 重的風化讓這個(ge) 不可移動的石質文物的保護,成為(wei) 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雲(yun) 岡(gang) 研究院與(yu) 國內(nei) 多所高校院所展開文物保護新材料研究合作,期望將研究成果逐步應用到石窟本體(ti) 的保護工程中。

  在保護好石窟本體(ti) 文物的同時,為(wei) 實現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數字化是必經之路。2021年,數字雲(yun) 岡(gang) 先進計算中心建成,每秒234萬(wan) 億(yi) 次的計算能力建立的全息數據檔案,將把這座千年石窟留給下一個(ge) 千年。

  記者:因為(wei) 我們(men) 現在更熟悉敦煌已經把數字化工作做得比較充分了,你覺得你們(men) 現在還差在哪?

  杭侃因為(wei) 敦煌起步早,到現在都是我們(men) 學習(xi) 的榜樣。但是敦煌它正是因為(wei) 起步早,可能我們(men) 現在技術迭代比較快。所以從(cong) 技術迭代的角度來說我們(men) 並不落後。我們(men) 現在的精度已經到了0.03毫米了,但是那樣需要的算力是非常大的。我們(men) 這有一個(ge) 超算中心,超算中心是什麽(me) 概念?就是你看到的一個(ge) 洞窟的運算能力,要和一個(ge) 中等城市的,我們(men) 叫智慧城市,那個(ge) 量是一樣的。雲(yun) 岡(gang) 它是一個(ge) 皇家工程,所以那個(ge) 像都特別大,敦煌它很多洞窟比較小,另外敦煌它的壁畫非常精彩,但是壁畫是二維的,所以相對掃描起來相對來說容易,但是我們(men) 這個(ge) 地方它一個(ge) 是大,第二個(ge) 就是雕刻的手法多。所以像你看到的第六窟,我們(men) 到現在都沒有拿得出來,大家都能認可的采集方案。

  雲(yun) 岡(gang) 石窟大小造像5.9萬(wan) 餘(yu) 尊,且結構複雜,造成采集的數據量巨大,數字化處理的時間較長。這意味著,完成雲(yun) 岡(gang) 石窟的全部數據采集、數字化處理還需要一段時間。

  數字化手段不僅(jin) 能讓文物永生,還能突破時間和空間限製,給公眾(zhong) 提供新的遊覽方式。可移動的3D打印複製洞窟、雲(yun) 岡(gang) 石窟VR體(ti) 驗……在數字化時代,原本不可移動的石窟藝術以“年輕”的呈現方式“活起來、動起來”。

  杭侃曾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發起“源流運動”,創立“考古·藝術·設計”交流平台,意圖探尋融合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設計,解放古物,喚醒創造力,讓傳(chuan) 統美重歸日常。成為(wei) 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之後,他把“源流”的理念也沿用到了雲(yun) 岡(gang) 石窟的傳(chuan) 承和創新上。

  杭侃源就是麵向過去,因為(wei) 我們(men) 麵臨(lin) 著一個(ge) 大的寶庫,流就是麵向未來。古和今到底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關(guan) 係?我們(men) 就想解決(jue) 這麽(me) 一個(ge) 問題。現在表述得比較多的,就是怎麽(me) 樣讓文物活起來。

  記者:當你到石窟裏麵去看著這些很精美的、很震撼人心的這些雕像也好,還是牆壁上的種種的藝術造型也好,尤其是一些很美的建築,你可以凝視它的眼睛的時候,你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感覺?

  杭侃可能跟年齡有關(guan) ,我現在是越來越喜歡靜,包括越來越喜歡獨處。我覺得可能它就是一個(ge) 對話,想知道它想說什麽(me) 、它想表達什麽(me) 。另外一方麵,美的東(dong) 西就會(hui) 覺得它美。所以我現在做的另外一件事,是希望更多的人,不僅(jin) 僅(jin) 是我,跟著藝術家,能夠重新發現雲(yun) 岡(gang) 之美。

  製片人丨劉斌 王惠東(dong) 記者丨董倩策劃丨張宏飛編導丨丁芳總台記者丨王躍軍(jun) 趙穎潔 張玉階攝像丨劉洪波 楊帆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