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農文旅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發布時間: 2024-04-08 08:46:00 來源: 央視網

  眼下,鄉(xiang) 村旅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從(cong) 徒步露營、田園攝影,到親(qin) 子遊學、農(nong) 耕研學,花式玩法不僅(jin) 滿足了人們(men) 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也給鄉(xiang) 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了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十佳案例和優(you) 秀案例名單。來自天津、河北、黑龍江、江蘇、山東(dong) 等10個(ge) 省、市、自治區的鄉(xiang) 村,成為(wei) 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十佳案例。這些地方如何將鄉(xiang) 村風貌、民俗人情、非遺文化等資源塑造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支點?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記者走訪了多個(ge) 城鎮鄉(xiang) 村。

  重慶荊竹村:農(nong) 文旅融合助推鄉(xiang) 村發展

  荊竹村位於(yu) 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腹地,這裏自然資源十分豐(feng) 富,擁有林海、草甸、天坑、峽穀等多種景觀。遊客來到這裏,可春賞花、夏避暑、秋觀紅葉、冬賞瑞雪。今年清明假期,每天都有不少遊客來此觀光打卡。

  研磨、衝(chong) 泡、拉花......一套行雲(yun) 流水的動作之後,一杯香氣濃鬱的咖啡便製作完成了。她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鄉(xiang) 村咖啡師”冉光芳。今年54歲的冉光芳,幾年前,還是當地的務農(nong) 好手。

  冉光芳工作地點是村裏的一棟兩(liang) 層玻璃樓,這裏既是咖啡吧,也是鄉(xiang) 村圖書(shu) 館。憑借在村裏參加培訓學到咖啡調製手藝,冉光芳從(cong) 農(nong) 民化身為(wei) 鄉(xiang) 村咖啡師。

  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街道荊竹村村民冉光芳,這幾年的變化很大,我們(men) 一家人都在村裏麵上班,除了其餘(yu) 時間在家裏麵做農(nong) 活,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十幾萬(wan) ,比以前還是翻了兩(liang) 三番。

  鄉(xiang) 村咖啡師冉光芳的故事也隻是武隆區推動一二三產(chan) 業(ye) +旅遊融合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自從(cong) 2015年走上了鄉(xiang) 村旅遊發展之路,以前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天坑、峽穀、林海成為(wei) 遊客青睞的風景。破舊的豬圈、烤煙房經過藝術改造成為(wei) 網紅的茶鋪、圖書(shu) 館。靠務農(nong) 維生的村民們(men) 則在家門口找到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不僅(jin) 改變了村民的生活,還串起了村民們(men) 的希望與(yu) 夢想。

  2023年,荊竹村接待遊客超過55萬(wan) 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110元。

  武隆區仙女山街道辦事處主任李鵬程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推動荊竹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主動+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出更多的農(nong) 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消費場景、應用場景,讓荊竹村成為(wei) 遊客心中的人間仙境、度假勝地,努力打造生態旅遊帶動鄉(xiang) 村共同富裕的山區現代化的樣板地。

  山東(dong) 沂南:深耕旅遊資源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沂南縣被稱為(wei) “紅嫂家鄉(xiang) ”,這裏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發源地。近年來,沂南縣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探索出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沂南模式”。

  清明假期,在沂南縣的紅色影視基地,沉浸式小劇場正在表演《婦救會(hui) 》的劇目,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駐足打卡。這個(ge) 劇目講述的是在抗戰時期,沂蒙革命老區湧現出了一群婦女同誌支前的事跡,這個(ge) 群體(ti) 被稱為(wei) “沂蒙紅嫂”。演員們(men) 精湛的演技,把觀眾(zhong) 帶入其中,猶如身臨(lin) 其境。

  這種沉浸式的小劇場是沂南縣依托當地的紅色資源創新的一種文旅項目。這個(ge) 清明假期首日,景區的遊客量就達到5000人次。通過發展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也給振興(xing) 鄉(xiang) 村找到了“突破口”。這個(ge) 景區就是一個(ge) 名叫常山莊的村,現在村民都整體(ti) 搬進了新社區,老房子都保留了下來,依托這個(ge) 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建立了集紅色研學、影視拍攝、休閑觀光為(wei) 一體(ti) 的山東(dong) 紅嫂家鄉(xiang) 旅遊區,承拍《沂蒙》《鬥牛》等400餘(yu) 部紅色影視劇。

  沂南縣文化和旅遊局市場推廣科科長高岩表示,依托這個(ge) 旅遊區,形成了景區務工當職員、土地入股當社員、穿上戲服當演員、售賣產(chan) 品當店員的“一區四員”文旅惠農(nong) 模式。

  當地根據不同村莊的特點,充分挖掘差異化的資源優(you) 勢,實行“一村一品”的多元化文旅業(ye) 態。目前,沂南縣共有14家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1123.46萬(wan) 人次,營業(ye) 額達到了85.62億(yi) 元,輻射帶動84個(ge) 村莊的12000餘(yu) 個(ge) 村民實現人均增收20000元。

  沂南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董守勝表示,文旅融合是我們(men)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引擎,能夠有效地激活農(nong) 村發展的新產(chan) 業(ye) 。通過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才能夠讓我們(men) 的農(nong) 民看到更多的發展希望,享受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的豐(feng) 碩果實。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