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地密集推進一攬子政策舉(ju) 措,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內(nei) 容包括完善製度環境、拓寬投資空間、強化要素保障等多個(ge) 方麵。
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今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逐步企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2個(ge) 月,我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增速由負轉正,占整體(ti) 投資的比重比去年全年提高2.2個(ge) 百分點。
從(cong) 行業(ye) 數據看,製造業(ye) 、住宿和餐飲業(ye) 、交通運輸業(ye) 等領域民間投資均保持了兩(liang) 位數增速。其中,製造業(ye) 民間投資增速高出全部製造業(ye) 投資增速2.2個(ge) 百分點,反映出我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步伐在加快。
地方民間投資也在回暖。比如,江蘇前2個(ge) 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6%,增速高於(yu) 全部投資增速0.5個(ge) 百分點,扭轉了2022年6月以來低水平增長的情況。 “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趨勢,說明全社會(hui) 對發展的信心、投資的信心在增強。”江蘇省省長許昆林對此表示。
自去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台以來,相關(guan) 部門及地方政府推出一係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ju) 措,全麵支持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下一步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著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努力保持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態勢。
“總體(ti) 上看,未來隨著擴大有效投資各項政策持續落地見效、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投資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
央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
近期,從(cong) 中央到地方相繼推進一攬子政策舉(ju) 措,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司法部法治調研局負責人梁尚華日前透露,司法部正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聚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公平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等民營企業(ye) 的核心關(guan) 切建立和完善相關(guan) 製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建立了統一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平台顯示,截至今年4月8日,全國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數6489個(ge) ,總投資6.04萬(wan) 億(yi) 元。
多地還因地製宜出台了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比如,陝西今年對納入貸款貼息支持範圍的民間投資項目,將根據項目實際投放貸款金額下達貼息資金。
“民營企業(ye) 在擴大有效投資、引領技術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革新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陝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生榮說,希望借助“政銀企”對接活動搭建的平台,金融機構積極支持民營企業(ye) 競跑新賽道、新領域,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助推陝西高質量發展。
山西將提速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新機製實施。“特別是對市場化程度較高、公共屬性較弱的9類項目,要由民營企業(ye) 獨資或控股,對關(guan) 係國計民生、公共屬性較強的13類項目,民營企業(ye) 股權占比原則上不低於(yu) 35%。”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馬雙喜介紹。
政策帶動效應將持續顯現
專(zhuan) 家分析稱,隨著經濟穩步複蘇,民企的經營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在係列利好政策帶動下,以民間資本為(wei) 主的社會(hui) 資本的參與(yu) 積極性和力度會(hui) 進一步增強,從(cong) 而為(wei) 有效投資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今年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去年增發國債(zhai) 大部分也在今年使用,此外還將發行1萬(wan) 億(yi) 元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政府投資規模較去年明顯增加,帶動的放大效應也將持續顯現。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後續財政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擴圍,加快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韓誌峰表示,實施好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新機製,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wei) ,加大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等領域的投資支持力度,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切實提高投資效益。
對於(yu) 如何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ye) 信心,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wei) 民認為(wei) ,要進一步落實去年出台的“民營經濟31條”,盡快明確市場準入方麵的“紅綠燈”,打消民營企業(ye) 的疑慮。同時加強理論研究和宣傳(chuan) ,為(wei) 民營企業(ye) 提供理論上的“定心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