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已經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旋律。
作為(wei) 現代工業(ye) 技術集大成者,汽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正是這一主旋律中的動人樂(le) 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給中國製造增添了新亮色。”
2023年,我國汽車產(chan) 銷量首次均邁上3000萬(wan) 輛台階,躍升為(wei) 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0.6%,新能源汽車國內(nei) 銷量同比增長33.3%,出口同比增長23.8%,迎來開門紅。
時光回溯至1983年4月,第一輛合資轎車桑塔納在上海下線,中國以改革開放的步伐開始邁入汽車大國的新旅程。
從(cong) 新中國成立時“一輛汽車都不能造”到1956年7月第一輛解放牌卡車下線;汽車產(chan) 銷量從(cong) 2009年首次雙突破1000萬(wan) 輛大關(guan) ,到2023年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密碼?
“現在中國要向製造業(ye) 強國、工業(ye) 強國的更高目標發展,就是要在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方麵,搶抓機遇、彎道超車”;
“我們(men) 要成為(wei) 製造業(ye) 強國,就要做汽車強國”;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cong) 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
循著新時代中國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軌跡,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係列重要論斷,我們(men) 更加真切認識到“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更為(wei) 深刻體(ti) 會(hui) 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ge) 探索性事業(ye) ,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men) 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ye) 發展”。
(一)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汽車產(chan) 業(ye) 是國家製造實力的重要標誌。
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wei) 1.28萬(wan) 輛;2023年,年產(chan) 銷量均突破900萬(wan) 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百花競放,產(chan) 銷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
2012年到2023年,我國汽車零售額從(cong) 約2.4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4.86萬(wan) 億(yi) 元,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強。
從(cong) 名不見經傳(chuan) 到全球領先,新時代中國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重要的在於(yu) 既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積極促進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又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新領域新賽道實現超車。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既無先機優(you) 勢可言,又要麵對各種唱衰和質疑,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換道超車麵臨(lin) 的難題超乎想象。
認準了就堅定走下去!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汽車強國“必由之路”的重要論斷,立定“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的誌向,無論國企、民企,還是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投資機構,都錨定戰略方向前行,正如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所感慨的“沒想過後退”。
2024年3月25日,比亞(ya) 迪第700萬(wan) 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達到這一銷量裏程碑的汽車品牌。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型前20位銷量排名中,中國品牌高達16款。
品牌向好、產(chan) 業(ye) 向新,背後是日漸成熟的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
在安徽合肥,“三電”(電池、電驅、電控)、“三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領域均有布局,已形成新能源汽車全產(chan) 業(ye) 鏈,2023年產(chan) 業(ye) 集群實現營收近3000億(yi) 元。
而在長三角“造車版圖”中,更有高效協同的“4小時產(chan) 業(ye) 圈”——上海提供芯片、軟件,江蘇提供動力電池,浙江提供車身一體(ti) 化壓鑄機……一輛汽車所需配套零部件,4小時車程內(nei) 可全部解決(jue) 。
產(chan) 業(ye) 鏈長、關(guan) 聯度高、附加值大,作為(wei) 製造業(ye) 代表性產(chan) 業(ye) ,汽車產(chan) 業(ye) 的跨越式發展,在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拉動就業(ye) 等方麵貢獻明顯。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載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圍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布局產(chan) 業(ye) 鏈,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道理正在於(yu) 此。
瑞典斯德哥爾摩,弗裏哈姆嫩港口。這裏坐落著蔚來汽車在瑞典的第六座換電站,一個(ge) 連接斯德哥爾摩、哥德堡、馬爾默三大城市的充電網絡已經形成。
上汽已布局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車製造基地,2024年1月比亞(ya) 迪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工廠正式投產(chan) ……中國汽車在“走出去”中書(shu) 寫(xie) 著“全球化故事”。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係統,中國的綠色產(chan) 能正有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減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為(wei) 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建設清潔美麗(li) 世界作出貢獻。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wan) 輛,同比增長77.6%。2023年6月,由我國牽頭製定的國際標準《道路車輛 功能安全 新能源汽車可充電儲(chu) 能係統的應用》以技術報告形式正式發布……
撫今追昔,令人心生今夕何夕之慨。
從(cong) “電動化”到“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下半場。
河北,雄安新區。持續構建低碳智能交通路網,致力打造全國首個(ge) 規模化區域級數字化道路、已建成153公裏,智能網聯巴士安全(試驗)運營裏程目前接近20萬(wan) 公裏。
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實時的雲(yun) 、可靠的網、精確的圖”五大體(ti) 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正致力於(yu) 以自動駕駛技術迭代升級助力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國際上汽車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不斷發展,對我們(men) 來講有危有機,危中有機。”在全球市場競爭(zheng) 中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形成了創新優(you) 勢和過硬品質,擁有應對挑戰的自信和底氣。
新時代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不僅(jin) 生動印證“新質生產(chan) 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也讓我們(men) 更加堅定“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二)
新質生產(chan) 力成勢處,高質量發展動力足。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yu) 核心地位。
我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實現換道超車,關(guan) 鍵就在於(yu) 以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開辟了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了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關(guan) 鍵部件。超快充、長續航、高安全,用戶的關(guan) 鍵訴求,正是科技創新必須破解的技術難題。現有技術中,鋰電池綜合性能最好。
電池體(ti) 積利用率達83.7%,排名全球第一;充電15分鍾,續航增加超500公裏……2023年底上市的極氪007純電轎跑,搭載自研磷酸鐵鋰電池,真正實現“一刻充電行千裏”。
“多上幾個(ge) 大項目,多抱幾個(ge) ‘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2010年,習(xi) 近平同誌到寧德考察,給予殷殷囑托。
2022年曆史性躋身中國百強城市,2023年實現經濟增速連續5年居福建省首位。寧德之變,秘訣就在“金娃娃”——
2011年以來,以寧德時代為(wei) 代表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落地。在產(chan) 業(ye) 變革和技術發展驅動下,寧德時代發力鋰電池,搶占供應鏈製高點,成為(wei) 新能源行業(ye) 尤其是電池領域的一大產(chan) 業(ye) “鏈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一定要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從(cong) 跟跑到領跑,從(cong) 液態鋰離子電池到半固態鋰電池,從(cong) 刀片電池、麒麟電池到800伏高壓碳化矽平台……從(cong) 學界到業(ye) 界,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核心技術不斷突破。2023年,全球裝車量前10名的動力電池企業(ye) 中,中國企業(ye) 占據6席。
謀深,慮遠,成之因也。當鋰電池成為(wei) 外貿“新三樣”之一時,目光必須看向更深遠處。
70%的鋰資源依賴進口,且難以同時滿足交通、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儲(chu) 能需求……開辟新賽道,開發不受資源限製的電池體(ti) 係——
2023年,寧德時代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首發落地;2024年,全國首套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chu) 能係統成功研製……
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深刻表明,“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ge) 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ou) 勢”。
掌握一大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印證: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我們(men) 完全有信心、有優(you) 勢、有能力。
科技創新驅動的產(chan) 業(ye) 變革,不僅(jin) 有“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的躍升,更有生產(chan) 方式的重塑。
2023年12月,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入選“全球燈塔網絡”,成為(wei) 全球僅(jin) 此一座的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在這裏,定製化生產(chan) 點亮製造燈塔,更“聰明”的產(chan) 線可實現100400種配置組合,每53秒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燈塔工廠”代表著當今全球製造業(ye) 智能製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新晉21座“燈塔工廠”中有12座在中國。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在中國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新賽道上,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跑出加速度,不僅(jin) 廣泛應用智能製造、工業(ye) 互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xing) 技術,更引領著製造業(ye) 轉型升級。
“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ti)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緊盯各行各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必能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三)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科技創新是新引擎,改革開放是點火係。
技術不成熟、生產(chan) 成本高、產(chan) 業(ye) 鏈未形成、市場尚待培育……麵對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起步時的一係列困難,我們(men) 用改革的辦法破除了各種堵點卡點。
供給側(ce) 改革大刀闊斧,讓企業(ye) “動”起來。
2018年,博鼇亞(ya) 洲論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製特別是汽車行業(ye) 外資限製”。
時隔一周,汽車產(chan) 業(ye) 取消外資股比限製“時間表”出爐——2018年是專(zhuan) 用車、新能源汽車,2020年是商用車,2022年是乘用車。
3個(ge) 月後,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廠,總投資達500億(yi) 元,規劃年產(chan) 能50萬(wan) 輛。作為(wei) 首個(ge) 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不僅(jin) 帶來“鯰魚效應”,倒逼中國車企創新求變,也為(wei) 特斯拉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實現多方共贏。
新時代以來,先後出台《汽車產(chan) 業(ye) 中長期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部門陸續推出70多項支持政策措施,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開出“良方”、提供“導航”;放開準入門檻,“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不斷創新商業(ye) 模式;實施並兩(liang) 度優(you) 化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促進傳(chuan) 統車企加快電動汽車量產(chan) 步伐……一係列改革舉(ju) 措,激活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一池春水”,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卡點,不斷鑄就全球領先的競爭(zheng) 力。
需求側(ce) 改革持續發力,讓市場“熱”起來。
每晚11點預約充電,每公裏電費成本不到1角錢,比燃油車的8角錢便宜了不少,安徽長豐(feng) 縣一位村民對自家“綠牌車”算出“性價(jia) 比”。
支撐“性價(jia) 比”的,是該縣的“一網一圈”——網是縣有港、鎮有站、村有樁的充換電設施“一張網”,圈是縣域“5分鍾充電圈”。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麵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ti) 係。
實施“綠牌”政策,讓購車易獲號牌資質、行車避免限號;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支持充電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峰穀電價(jia) 政策……一係列政策措施出台,有效緩解了消費者的“價(jia) 格焦慮”“裏程焦慮”“充電焦慮”。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
扭住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ce) 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了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新能源汽車“好風憑借力”,也來自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創造的大環境。
“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速,減稅降費支持實體(ti) 經濟,負麵清單製度加快落實,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全麵深化改革迎風破浪、攻堅克難,不斷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動力、添活力。汽車產(chan) 業(ye) 的“改革故事”,是生動縮影,也是有力見證。
今年是全麵深化改革又一個(ge) 重要年份,主要任務是謀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這既是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全麵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要謀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重大舉(ju) 措,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堅持用改革開放這個(ge) 關(guan) 鍵一招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新征程上,以改革謀發展之策、促開放之勢、激創新之源,我們(men) 必將創造更多換道超車奇跡、書(shu) 寫(xie) 更多改革自強新篇。
1995年,我國第一輛電動汽車誕生,名為(wei) “遠望號”,既寓意望遠的豪邁,又蘊含抵達的雄心。
今天,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然駛向更遠處,寫(xie) 照著一個(ge) 文明古國新的傳(chuan) 奇。
汽車夢、強國夢、複興(xing) 夢,我們(men) 期待遠方,我們(men) 行則必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