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科創平台加速湧現,電動重卡、甲醇汽車、氫能重卡相繼獲得批量應用,低碳生活漸成風尚……
2019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支持山西通過綜合改革試點,爭(zheng) 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
近年來,山西依托產(chan) 業(ye) 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在新能源領域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近年來,各類新產(chan) 品通過科技賦能持續迭代,新的應用場景不斷湧現,人才與(yu) 產(chan) 業(ye) 在“雙向奔赴”中共同成長,傳(chuan) 統能源大省加速向“新”向“綠”。
創新引擎不斷提速 引領行業(ye) 風向
100餘(yu) 台綠燈閃爍的5G智能小車忙著供料、轉運,經過10多道自動化工藝後,一塊塊電池片以每張不到2秒的速度順利下線。在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新技術以可見的速度進步著。
“誰能在百舸爭(zheng) 流的光伏領域率先突破,誰就能擁抱市場。”晉能科技公司總經理楊立友說,自2015年實現滿產(chan) 以來,光伏電池效率每年提升超過0.7個(ge) 百分點,小麵積鈣矽疊層電池效率達到28.5%,從(cong) 行業(ye) 新秀快速成長為(wei) 領軍(jun) 企業(ye) 。
楊立友說,目前晉能科技公司擁有4個(ge) 省級創新平台,在率先實現異質結技術量產(chan) 的基礎上,瞄準行業(ye) 前沿技術持續攻關(guan) ,努力推出更具成本優(you) 勢的高技術產(chan) 品。
新能源,正在成為(wei) 山西的一張“新名片”。山西省發改委項目推進中心主任趙江燕說,去年山西光伏製造、風電裝備產(chan) 業(ye) 鏈實現營收雙雙超過200億(yi) 元,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隨著建設項目接連投產(chan) ,未來幾年新能源產(chan) 業(ye) 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在位於(yu) 山西省長治市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科技工業(ye) 園的一家公司內(nei) ,工作人員在調試氫能設備(4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在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雙碳”目標引領下,能源發展步入低碳轉型的重要窗口期。山西從(cong) 傳(chuan) 統能源大省邁向新型綜合能源大省,既是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山西自身產(chan) 業(ye) 轉型的迫切要求。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資源型產(chan) 業(ye) ,新能源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科技創新。
“我們(men) 必須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大行業(ye) 共性技術創新和係統集成創新,打造能源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山西省科技廳廳長劉俊義(yi) 說,圍繞構建新型能源體(ti) 係,山西開展了一係列科技創新行動,力爭(zheng) 在可再生能源、先進儲(chu) 能、氫燃料電池等方麵突破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
去年12月以來,“晉創穀·太原”“晉創穀·大同”創新驅動平台相繼揭牌,一批科技型企業(ye) 牽頭組建的創新聯合體(ti) 加快入駐,成為(wei) 塑造新動能的重要載體(ti) 。目前,山西已在能源領域布局建設了6家國家級創新平台、38家省重點實驗室、33家省技術創新中心和10家新型研發機構。
不斷湧現的科創平台,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活力。玉米澱粉變身超級電容炭、無煙煤成為(wei) 鈉離子電池重要材料、“超薄超強”鋰電隔膜助力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發展……在新能源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ye) 憑借獨有技術引領行業(ye) 風向。
新應用新業(ye) 態湧現 激發市場活力
走進位於(yu) 晉中市的吉利甲醇重卡總裝車間,龍門架吊著車架遊走在軌道上,流水線上工人有序地對零件進行焊接、組裝,不到40分鍾,一輛搭載甲醇發動機的重卡就裝配完成。
這是在位於(yu)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的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有限公司(吉利晉中基地)拍攝的甲醇發動機(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自2022年6月首批甲醇重卡下線以來,企業(ye) 生產(chan) 訂單源源不斷,去年完成訂單約3000台,銷往全國10多個(ge) 省份。”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醇氫生態公司公共關(guan) 係總監王軍(jun) 說,目前生產(chan) 線每年可以生產(chan) 甲醇重卡8000輛到1萬(wan) 輛,二期項目投產(chan) 後,產(chan) 能將達到每年5萬(wan) 輛。
這是在位於(yu)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的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有限公司(吉利晉中基地)拍攝的甲醇重卡(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從(cong) 化工原料到新型清潔燃料,晉中市依托成熟的焦爐煤氣製甲醇技術和產(chan) 業(ye) 基礎,在甲醇賽道上超前布局,加快構建千億(yi) 級甲醇經濟生態。
傳(chuan) 統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的過程中,往往蘊藏著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先機。
工作人員在位於(yu)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的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有限公司(吉利晉中基地)生產(chan) 甲醇重卡(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除甲醇汽車外,憑借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攢下的老家底,以及快速增長的新能源裝機,山西積極推進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晉南鋼鐵、美錦能源等鋼鐵、焦化企業(ye) 紛紛競逐氫能賽道。截至去年底,山西焦爐煤氣、化工尾氣、電解水製高純氫能力達3.1萬(wan) 噸/年,氫燃料電池運營車輛增至885輛。
隨著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新三樣”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日漸壯大,各類新能源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從(cong) 山西侯馬市到山東(dong) 日照港的千裏貨物通道,即將變身為(wei) 一條新能源大通道。3月份新成立的山西綠電通物流科技公司,正在布局建設電動重卡充換電一體(ti) 化的綜合能源島。公司負責人莊見華說,用電動重卡替代燃油重卡後,一個(ge) 來回每噸貨能節省50元物流成本,省下來的成本足夠將充換電站布滿更多區域。
這是在位於(yu)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的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有限公司(吉利晉中基地)拍攝的甲醇重卡(4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新能源技術的集成應用,也在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
做飯不用炭,農(nong) 機不冒煙,屋頂能發電……在運城市芮城縣莊上村,打通“光儲(chu) 直柔”新型配電係統的堵點之後,71戶農(nong) 家都鋪設了光伏發電係統。“日常家用、農(nong) 田作業(ye) 都直接用光伏電,用不完的電可以存起來,也能賣掉賺錢。”村民張保民說。
人才產(chan) 業(ye) 雙向賦能 厚植發展動能
新能源領域發展提速,一批新職業(ye) 應運而生。
在晉控電力同華山西發電有限公司,電力交易員劉一凡通過測算後,每天都要向電廠下達生產(chan) 指令。一個(ge) 個(ge) 指令,不僅(jin) 指揮著煤電機組的運行,也關(guan) 乎著周邊風電、光伏場站綠色電力的實時消納。
在位於(yu)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的晉控電力一家公司內(nei) ,電力交易員正在工作(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去年12月,我國首個(ge) 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山西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在“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的體(ti) 係下,每15分鍾形成一個(ge) 現貨電價(jia) ,並通過價(jia) 格機製,引導火電機組主動調節發電出力,為(wei) 新能源消納拓寬空間。
為(wei) 提升電力交易競爭(zheng) 能力,山西持續開展電力交易員培訓,已連續舉(ju) 辦兩(liang) 屆省級電力交易員競賽,超過千人的電力交易員隊伍技能不斷提升。去年全國電力交易員精英賽落地太原,吸引來全國各地38支代表隊同場競技。
新產(chan) 業(ye) 催生新職業(ye) ,新職業(ye) 助力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忻州市定襄縣是全球重要的法蘭(lan) 出口基地,為(wei) 加強碳排放監管,定襄縣將全縣300多家法蘭(lan) 企業(ye) 接入低碳雲(yun) 平台,幫助企業(ye) 節能降碳,更好開拓國際市場。
走進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法蘭(lan) 生產(chan) 設備的能耗和碳排放情況。來自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的碳匯計量評估師楊振強,正在協助開展碳足跡核查。“通過實時監測企業(ye) 碳足跡,可以讓減排看得見,讓控排有抓手,讓碳指標有富餘(yu) ,讓工廠降本增效獲得成效。”楊振強說。
定襄縣委書(shu) 記趙亞(ya) 靜說,去年當地國家級“綠色工廠”從(cong) 1戶增至4戶,今年要全力推進低碳雲(yun) 平台由1.0向2.0升級,促進企業(ye) 進一步節能挖潛、降本增效。
人才、教育、科技的良性循環是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基礎。“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我們(men) 選定了新能源材料與(yu) 器件的培養(yang) 方向,一些大三學生已經提前接到了新能源企業(ye) 的就業(ye) ‘訂單’。”太原學院新能源材料與(yu) 器件創新教研室主任潘婧說。
山西主動布局新能源專(zhuan) 業(ye) 建設,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提供人才支撐。山西省教育廳數據顯示,目前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等13所本科高校已開設新能源科學與(yu) 工程、新能源材料與(yu) 器件等6個(ge) 新能源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全日製在校生6600多人。
昔日傳(chuan) 統能源大省山西,扛牢“爭(zheng) 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曆史使命,在兜底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正奮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步入快車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