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拜軒轅黃帝,感受“同根同源”的文化;參觀中歐班列調度中心,解碼中原大地如何“連通境內(nei) 外、輻射中東(dong) 西”;探訪梨花小鎮、樂(le) 器小鎮,目睹大陸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成果……近日,由河南省台辦組織的“行走都市圈·聚焦出彩中原”2024兩(liang) 岸媒體(ti) 聯合采訪活動在河南多地舉(ju) 行。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數十位媒體(ti) 人通過深入走訪,了解河南的發展變化,感慨“出彩中原”。
血脈相連 兩(liang) 岸一家
春光作序,萬(wan) 物和鳴。4月11日,農(nong) 曆三月初三,甲辰年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在鄭州新鄭隆重舉(ju) 行。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共拜始祖軒轅,共敘家國情懷。盛世禮炮、敬獻花籃、淨手上香、共拜始祖……大典現場莊嚴(yan) 肅穆,九項儀(yi) 程依次進行。
在共拜始祖時,新黨(dang) 新媒體(ti) 部主任助理賴素禎等台灣媒體(ti) 人放下了手中的拍攝設備,神情莊重地彎腰三鞠躬。她在大典結束後激動地表示:“這趟旅程讓我知道自己根在哪裏,充滿了歸屬感。兩(liang) 岸同胞是同根同祖同源的一家人。我要用鏡頭記錄所見的各種場景,通過社交媒體(ti) 立體(ti) 式展現大陸、河南的曆史文化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貌,讓更多台灣年輕人了解大陸。”
“您從(cong) 何而來?您為(wei) 什麽(me) 而來?請注視這方黃土,這是215立方米的黃土……”活動中,兩(liang) 岸嘉賓一同來到了“隻有河南·戲劇幻城”。一層層的黃土堆疊在一起,訴說著“土地、糧食、傳(chuan) 承”的故事,讓大家得以“零距離”體(ti) 悟中原文化的厚重與(yu) 魅力。
“在展演的戲劇中,我聽到了老子和孔子的對話、看到了周天子和現代年輕人穿越時空一起誦讀經典,這讓我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延綿不絕。這就是一趟‘尋根之旅’。”台灣《民生好報》記者彭可說。
國際樞紐 聯通世界
隨著“列車”的加速,兩(liang) 岸記者一路從(cong) 鄭州出發,往西經過中亞(ya) 來到歐洲,向南穿過雲(yun) 南來到東(dong) 南亞(ya) 各國,在短短的幾分鍾裏“周遊世界”。這便是鄭州中歐班列集結調度指揮中心的“模擬班列穿梭之旅”。大家直呼過癮之餘(yu) ,還想再來一次。
2013年以來,中歐班列(中豫號)一直保持良好運行勢頭,目前已累計開行超過1萬(wan) 列,形成覆蓋23個(ge) 站點、8個(ge) 口岸的國際物流網絡;實現了每周16去18回的往返均衡對開,運營網絡遍布歐盟、俄羅斯、中亞(ya) 、東(dong) 盟等地40多個(ge) 國家140多個(ge) 城市,初步實現“連通境內(nei) 外、輻射東(dong) 中西”的物流網絡布局。在距離中歐班列集結調度指揮中心約60公裏的鄭州國際陸港新址,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中歐班列的“新家”已現雛形。
鄭州不僅(jin) 有發達的交通網絡和物流配套,也有出色的科技研發能力和完善的產(chan) 業(ye) 集群。兩(liang) 岸媒體(ti) 記者在中原醫學科學城觀看生物實驗時感受到了高超的科研能力,在龍湖金融島參觀時被眼前高端現代的寫(xie) 字樓和熱鬧豐(feng) 富的消費場景所吸引……大家紛紛表示,網友們(men) 戲稱鄭州為(wei) “國際鄭”,果然名不虛傳(chuan) 。
“以前來河南主要是了解關(guan) 於(yu) 中華民族起源的曆史文化,現在我們(men) 在這裏還感受到欣欣向榮的經濟社會(hui) 麵貌和聯通世界的便利。”台灣電報總社長江文賓說,河南尤其是鄭州充分利用了航空、高鐵、海鐵聯運等方式暢通世界,發揮了樞紐優(you) 勢,讓中原都市圈持續出新出彩。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果豐(feng) 碩
清新怡人、微甜而不膩,在蘭(lan) 考縣何寨村,這裏出產(chan) 的何寨梨膏讓兩(liang) 岸記者紛紛點讚。該村采用了“合作社+公司+農(nong) 戶”模式,成功打造了一個(ge) 占地1500餘(yu) 畝(mu) 的酥梨種植基地。依托這一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村裏研發出了梨膏、梨酒、梨花蜜、梨花糕等一係列梨加工產(chan) 品,深受市場青睞。此外,何寨村還舉(ju) 辦了梨花文明節、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等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休閑,成功打造了一個(ge) 備受歡迎的城郊周末休閑遊目的地。
台灣新聞電子報記者陳晉卿對大陸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很感興(xing) 趣。“在何寨村,梨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帶動了村集體(ti) 和村民的收入,梨花大道的建設和微景觀改造讓村子變得景色宜人、生態優(you) 美。我還發現,村子裏還有人會(hui) 在公共活動中心彈古琴,這說明這個(ge) 村莊不僅(jin)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硬件建設方麵表現出色,更在文化建設方麵下足了功夫。”
不隻是何寨村,在蘭(lan) 考縣堌陽鎮,兩(liang) 岸記者被這裏不斷傳(chuan) 出的悠揚樂(le) 聲所吸引。昔日用以防風固沙的泡桐樹,隨著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成為(wei) 製作民族樂(le) 器的上乘之選。如今,以泡桐為(wei) 原料的民族樂(le) 器加工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由此,蘭(lan) 考與(yu) 民族樂(le) 器結下了不解之緣,泡桐樹也成了老百姓心中的致富樹。(本報記者 柴逸扉 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4月16日 第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