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融媒連線丨新疆鄉村工廠搶跑“春天裏”

發布時間: 2024-04-18 14:53:00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

  【雲(yun) 看點】

  連線主持人: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夏青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關(guan) 鍵。近年來,我區各地結合區位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特點和群眾(zhong) 實際需求,通過內(nei) 培外引,鼓勵各類企業(ye) 在鄉(xiang) 村設立工廠,讓群眾(zhong) 搭上產(chan) 業(ye) 發展快車,實現增收致富。讓我們(men) 連線各地,一起感受鄉(xiang) 村工廠裏火熱的生產(chan) 景象。

  假睫毛“翹”動新產(chan) 業(ye)

  連線人:英吉沙縣融媒體(ti) 中心 玉蘇普江·艾比卜拉 阿卜杜威力·約麥爾

  英吉沙縣誠朗針織有限公司工人正加緊生產(chan) 假睫毛。玉蘇普江·艾比卜拉攝

  4月初,筆者走進位於(yu) 英吉沙縣薩罕鎮托萬(wan) 塔格瓦孜村的英吉沙縣誠朗針織有限公司假睫毛生產(chan) 車間,80餘(yu) 名女工正緊張有序地製作假睫毛,在她們(men) 的巧手下,一套套精致的假睫毛躍然眼前。

  “工廠每天的產(chan) 量在500套至800套,年計劃產(chan) 量80萬(wan) 套。這邊製作好的假睫毛,送往烏(wu) 恰鎮那邊的公司去定型,然後包裝發貨給廣東(dong) 的客戶。”生產(chan) 車間主管李廣說。

  英吉沙縣誠朗針織有限公司於(yu) 2023年4月7日注冊(ce) ,在薩罕鎮、烏(wu) 恰鎮和克孜勒鄉(xiang) 3個(ge) 鄉(xiang) 鎮均有分部,直接帶動就業(ye) 350餘(yu) 人。公司主要經營針織或鉤針編織物及其製品製造、針紡織品及原料銷售、麵料紡織加工、服裝服飾製造等。

  生產(chan) 車間工人瑪依熱·木合塔爾說:“我主要負責假睫毛編排,前期參加培訓很快就學會(hui) 了,現在一天能輕鬆製作15套,加上產(chan) 能獎和績效獎,每月都有穩定收入。”

  盡管假睫毛加工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但門檻卻不高,加工的前幾道工序隻要掌握要領便可實現居家加工,這為(wei) 周邊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提供了很好的機會(hui) 。

  “公司專(zhuan) 門邀請技術老師過來給大家進行前期培訓,有3天的實踐操作時間,就可以完全獨立生產(chan) 。後期公司會(hui) 加大投入,可以提供穩定就業(ye) 崗位500個(ge) 。”李廣說。

  下一步,薩罕鎮將積極鏈接鎮域內(nei) 資源,發揮小微產(chan) 業(ye) 園優(you) 勢,進一步拓崗位、促創業(ye) 、提技能、強組織、優(you) 服務,讓更多的群眾(zhong) 日子越過越紅火。

  薩罕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鄧軍(jun) 說:“我們(men) 將結合村鎮實際情況,依托鎮小微產(chan) 業(ye) 園、鄉(xiang) 村工廠這一穩定就業(ye) 著力點,不斷激發鎮域各勞動密集型企業(ye) 的生機和活力,使群眾(zhong) 技能有提升、思想有收獲、發展有潛力、就業(ye) 有門路。”

  近年來,英吉沙縣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通過吸引各類企業(ye) 入駐鄉(xiang) 村,不斷激發鄉(xiang) 村工廠內(nei) 生動力。截至目前,英吉沙縣14個(ge) 鄉(xiang) 鎮共有紡織服裝企業(ye) 10家,下設鄉(xiang) 村工廠39家,這些工廠有效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實現就近就業(ye) 增收。

  “茶葉村”向品牌化發展

  連線人:墨玉縣融媒體(ti) 中心 乃比江·艾則孜 娜迪熱·塔依爾

  新疆醫資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研究配製新茶葉。乃比江·艾則孜攝

  4月7日,走進墨玉縣紮瓦鎮巴夏克其村的新疆醫資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玫瑰花香撲麵而來,流水線上工人正加緊生產(chan) ,確保訂單按時交付。

  該公司負責人迪麗(li) 達爾·克依木說:“這個(ge) 月我們(men) 有個(ge) 100萬(wan) 元的訂單,工人正加班加點生產(chan) 。”

  2022年5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巴夏克其村工作隊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投資40萬(wan) 元建起工廠,在村裏發展特色茶產(chan) 業(ye) ,解決(jue) 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的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

  近年來,特色茶飲的市場份額持續增大,巴夏克其村把握商機引進設備,注冊(ce) “醫資豪”商標,采取“村集體(ti) +工廠+村民”模式,確定了原料種植、精深加工的發展方向,主打玫瑰花茶等茶產(chan) 品。通過幾年的努力,巴夏克其村已成為(wei) 集種植、加工、包裝、銷售於(yu) 一體(ti) 的“茶葉村”。

  “茶廠每年從(cong) 農(nong) 民手裏收購幾百萬(wan) 元的原料,下一步,我們(men) 將生產(chan) 出更多品種的茶葉,向品牌化發展。”迪麗(li) 達爾說。

  巴夏克其村第一書(shu) 記馮(feng) 廷虎說:“茶廠的建立對壯大村集體(ti) 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22年村集體(ti) 經濟增加了40萬(wan) 元,2023年增加了60萬(wan) 元,今年預計增加100萬(wan) 元。”

  如今,巴夏克其村的村民對種植玫瑰花等作物的熱情越來越高。村民不僅(jin) 在自家庭院裏種植,還積極參與(yu) 到茶葉的加工和銷售中。目前,在茶廠就業(ye) 的村民有21人,後期預計就業(ye) 人數增加到80人。

  “村裏對我們(men) 進行了技術培訓,我掌握了做茶的技術,以前隻會(hui) 種地,現在各種機器都會(hui) 操作。”村民蘇麥熱姆·如則艾提說。

  巴夏克其村茶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不僅(jin) 為(wei) 村民們(men) 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ye) 的機會(hui) ,還帶動了村集體(ti) 經濟的壯大和村級各項工作的全麵發展。昔日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村落,正在特色茶產(chan) 業(ye) 的道路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馮(feng) 廷虎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充分利用駐村工作隊後盾單位的技術優(you) 勢,進一步研發新產(chan) 品。同時借助采購平台、各大超市、餐廳、抖音等平台向全國推銷我們(men) 的產(chan) 品。”

  村集體(ti) 年經營收入超千萬(wan) 元

  連線人:瑪納斯縣融媒體(ti) 中心 朱文斌

  在瑪納斯縣包家店鎮冬麥地村滴灌帶廠生產(chan) 車間,工人們(men) 在生產(chan) 滴灌帶。朱文斌攝

  4月7日,在瑪納斯縣包家店鎮冬麥地村滴灌帶廠生產(chan) 車間,工人各司其職,開足馬力生產(chan) 滴灌帶和農(nong) 用地膜。

  “我們(men) 回收廢舊滴灌帶和地膜,經過重新加工,再發放給農(nong) 戶使用,實現了廢物利用,降低了農(nong) 戶種地成本,減少了環境汙染。”冬麥地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程付海說,目前,冬麥地村滴灌帶廠年產(chan) 滴灌帶、水帶10萬(wan) 卷,加厚地膜800噸,總產(chan) 值超2200萬(wan) 元。

  2019年,瑪納斯縣全麵推進“三位一體(ti) ”改革工作,冬麥地村結合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三變”改革,盤活村集體(ti) 資金、資源、資產(chan) ,按照“村集體(ti) +合作社+村民”的運作模式,將清理出的集體(ti) 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拓寬了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渠道。

  “辦企業(ye) 要是搞得不好賠了,我們(men) 一分錢也拿不上,還不如分到農(nong) 戶頭上去,裝在自己腰包裏,才覺得實在些。”聽說村裏要投資建廠,村民陳俊非常擔心。把村集體(ti) 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幾百萬(wan) 元投資建廠,不僅(jin) 村民有疑慮,對於(yu) 村“兩(liang) 委”來說也有很大的壓力。

  村裏籌備建滴灌帶廠的那段時間,為(wei) 了說服村民,程付海和村幹部一方麵馬不停蹄地走訪相關(guan) 企業(ye) ,做市場調研,另一方麵挨家挨戶上門給村民說明投資建設滴灌帶廠的前景,最後大家的思想通了。

  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在村民們(men) 的支持下,2020年由冬麥地村牽頭聯合附近6個(ge) 村投資的滴灌帶廠正式投入生產(chan) ,不僅(jin) 保障了包家店鎮18萬(wan) 畝(mu) 耕地春耕生產(chan) 農(nong) 資需求,還解決(jue) 了冬麥地村和附近村莊80多人就近就業(ye) 。

  由於(yu) 市場行情好,滴灌帶廠投產(chan) 當年就實現了盈利。2022年,冬麥地村村集體(ti) 經濟年經營收入首次超過1000萬(wan) 元,成為(wei) 瑪納斯縣首個(ge) 名副其實的“千萬(wan) 元村”。

  “農(nong) 閑我就在滴灌帶廠務工,這裏包吃包住,一個(ge) 月工資7000多元,我挺滿意的。”陳俊說,現在滴灌帶廠用工中村民占到80%,技術員占到20%。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