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聆聽長三角之“創新”進行曲

發布時間: 2024-04-21 08:45:00 來源: 新華社

 

  擁有9座GDP萬(wan) 億(yi) 城市,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高鐵裏程突破7000公裏,陸域所有地級市都有動車通達;集聚全國約30%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建立……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以來,區域創新策源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共同體(ti) 活力奔湧,蘊藏著中國經濟最廣闊最深沉的力量,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合肥先進光源”的效果圖(資料圖片)。新華社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供圖)

  步入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新型顯示光學膜的研發試驗,這一試驗是“合肥光源”和“上海光源”合力承擔的一個(ge) 科技部重點研發專(zhuan) 項,旨在為(wei) 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提供關(guan) 鍵核心材料和技術支持。

  同步輻射光源被譽為(wei) “前沿科研眼睛”,是為(wei) 先進功能材料、能源與(yu) 環境等領域提供微觀觀測條件的大科學裝置。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是我國建設的第二代光源,位於(yu) 上海張江的“上海光源”是第三代光源。


這是4月13日拍攝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軟X射線成像線站。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如今,長三角這“兩(liang) 束光”輝映出新的光芒。“上海光源”和“合肥光源”強強聯合,共建第四代“合肥先進光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高級工程師趙周宇說,“建成之後,它的光源亮度將相比三代光源,至少提高兩(liang) 到三個(ge) 量級,對於(yu) 開展相關(guan) 的一些用戶實驗,可以大大提高它的一個(ge) 實驗效率。期待‘合肥先進光源’的建成,能夠為(wei) 我國科技創新的事業(ye) 提供強大的助力。”


長三角一體(ti) 化科創雲(yun) 平台對長三角多個(ge) 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進行全麵梳理(2024年1月10日攝)。新華社發

  長三角科創共同體(ti) 建設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包括上海光源等在內(nei) ,長三角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計28個(ge) 。

  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在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裏,來自溫州的軸承、衢州的伺服電機、蘇州的諧波減速機被精準集成。在這裏,每12分鍾就能下線一台機器人。


這是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上的機器人展品(2023年1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既做好“自己的事”,更做好“共同的事”,區域科技資源共享網絡正持續深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依托G60高速和滬蘇湖高鐵等交通大動脈,串聯起上海鬆江,江蘇蘇州,浙江嘉興(xing) 、杭州、金華、湖州和安徽宣城、蕪湖、合肥九地,瞄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夯實“智造經濟”主陣地,成為(wei) “創新廊道”新標杆。

  從(cong) 企業(ye) 一家家去“敲門”,到九城市主動打通壁壘給企業(ye) “開門”,科創要素和資源正在G60科創走廊自由奔湧。從(cong) 首屆的1.04億(yi) 元到第五屆的109.68億(yi) 元,五年增長百倍的科技成果拍賣成交額,正是長三角科創活力和產(chan) 業(ye) 熱力的直觀呈現。


這是位於(yu) 上海市鬆江區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規劃展示館外景(2020年11月18日攝)。新華社發

  目前,這條走廊上頂尖科技人才不斷匯聚,科技創新活動日益活躍,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國8.1%;龍頭科技企業(ye) 迅速成長,科創板上市企業(ye) 占全國21%……長三角科創共同體(ti) 建設辦公室的數據顯示,長三角區域每萬(wan) 人擁有研發人員76.20人年,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

  “我們(men) 輪值舉(ju) 辦人才峰會(hui) ,通過人才的自由流動來支持9個(ge) 城市的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hui) 議辦公室副主任、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創新研究中心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賈占鋒說。

  科研共創、產(chan) 業(ye) 共興(xing) 、要素共享、人才共育……長三角科創一體(ti) 化生態圖景徐徐展開,生機盎然。

  記者:孫青、龔雯、丁汀、岑誌連、董雪、金劍

  編輯:吳煒玲、張歡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