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人文茶座)

發布時間: 2024-04-21 12:17:00 來源: 人民日報

  書(shu) 籍是傳(chuan) 承文明的種子,書(shu) 籍代代相傳(chuan) ,則文明生生不息。

  在書(shu) 籍誕生之前,人類的文明成果普遍依靠口口相傳(chuan) 或結繩記事,但個(ge) 體(ti) 的記憶有限,所能記住並傳(chuan) 播的信息極為(wei) 有限。書(shu) 籍的發明使人類文明成果超越了個(ge) 體(ti) 的局限性,實現了跨代際、跨時空的傳(chuan) 遞,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偉(wei) 大創造。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書(shu) 籍的文明之一,從(cong) 書(shu) 於(yu) 竹帛到寫(xie) 於(yu) 紙張,書(shu) 籍伴隨著中華文明一路成長。

  從(cong) 保存文明、推動文明發展的高度出發,中華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視藏書(shu) 事業(ye) 。據《史記》記載,早在上古時期,便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文獻。《尚書(shu) 》記載“惟殷先人,有冊(ce) 有典”,殷墟發現的甲骨窖藏,相當於(yu) 殷商王朝的官方檔案館。春秋時期的老子是周王室守藏史,說明當時便有國有圖書(shu) 管理機構。從(cong) 先秦的金匱、石室到漢代的石渠閣、天祿閣,從(cong) 唐宋時期的三館秘閣到元代的奎章閣,從(cong) 明代的文淵閣到清代的四庫七閣,形成了脈絡清晰、底蘊深厚的藏書(shu) 史。

  與(yu) 官方藏書(shu) 同步,民間藏書(shu) 也一直綿延不絕,並培育出“愛書(shu) 藏書(shu) ”“詩書(shu) 繼世”的藏書(shu) 文化。唐代李泌藏書(shu) 多達3萬(wan) 多卷,經史子集分別用紅綠青白四色區分。宋代民間藏書(shu) 之風大盛,據《揮麈錄》記載,當時“仕宦稍顯者,家必有書(shu) 數千卷”。大詩人陸遊就出身於(yu) 藏書(shu) 世家,祖孫四代累計藏書(shu) 超過萬(wan) 卷。宋代藏書(shu) 家宋敏求藏書(shu) 豐(feng) 富,很多人到他家借閱,晚上就借住在附近的民居,因讀者太多,宋敏求家附近的房價(jia) 因此翻倍。到明清時期,民間藏書(shu) 之風更加興(xing) 盛,湧現出天一閣、皕宋樓、海源閣、鐵琴銅劍樓等知名藏書(shu) 樓。許多藏書(shu) 樓或是收藏珍本秘籍,或是點校刊刻圖書(shu) ,或是免費開放接待讀者,成為(wei) 區域性的文化中心,在中華文化史上寫(xie) 下了光輝的篇章。

  藏書(shu) 保存典籍、延續文脈,同時也起到了以文化人、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唐代書(shu) 法家柳公權家族人才輩出,皆得益於(yu) 家族豐(feng) 富的藏書(shu)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曾遍訪江浙著名藏書(shu) 樓;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青年時代曾在古越藏書(shu) 樓刻苦攻讀。讀書(shu) 以修身、讀書(shu) 以益智、讀書(shu) 以成才,先賢們(men) 正是在豐(feng) 富的藏書(shu) 和深厚的藏書(shu) 文化滋養(yang) 下成為(wei) 經世濟民的人才。

  值得深思的是,從(cong) 古至今,凡藏書(shu) 風氣興(xing) 盛的地方,往往也是經濟發達之地。這深刻說明“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麵”是一個(ge) 普遍的規律。

  今天,我們(men)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大力弘揚藏書(shu) 文化,有利於(yu) 在全社會(hui) 營造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濃厚氛圍,有利於(yu)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一個(ge) 愛書(shu) 、藏書(shu) 、讀書(shu) 蔚然成風的民族,一定是充滿希望、充滿力量的偉(wei) 大民族。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