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零售企業(ye) 會(hui) 員權益調整受到很多人關(guan) 注。一家企業(ye) 把剛剛漲到99元的包郵門檻調低至49元,並恢複了此前叫停的會(hui) 員續費;另一家對去年才調整的88VIP權益整體(ti) 升級,不管是低價(jia) 的基礎卡還是高價(jia) 的全能卡,均可享受無限次退貨免運費。相較於(yu) 稍早前某新零售企業(ye) 縮減部分會(hui) 員權益引發爭(zheng) 議,上述兩(liang) 家企業(ye) 的表現受到了市場歡迎。
企業(ye) 調整會(hui) 員權益,初衷是更精準地匹配服務成本和用戶體(ti) 驗,增強競爭(zheng) 力,惠及消費者。但何時調整,怎麽(me) 調整,卻並不簡單。電商平台大多使用電子化的格式合同,企業(ye) 可單方麵調整。問題是,購買(mai) 會(hui) 員時雙方已建立契約,約定了消費者花多少錢、能買(mai) 到哪些服務。當一個(ge) 服務期結束,如果企業(ye) 有所調整,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續費,但如果在服務周期內(nei) 改變格式合同,應該像爬樓梯,保障步步升級,才能讓消費者越來越滿意,讓企業(ye)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占得一席之地。
從(cong) 近幾年的實踐來看,多數企業(ye) 是朝著有利於(yu) 消費者的方向調整,這也是監管部門鼓勵的。但若頻繁因調整會(hui) 員權益上熱搜,就要提醒企業(ye) 更加注重與(yu) 消費者的溝通協商,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畢竟他們(men) 才是服務的最終評判者。對於(yu) 因權益調整心理上可能受到影響的消費者,企業(ye) 可考慮提供過渡措施,以減輕他們(men) 的失落感,這也能體(ti) 現出企業(ye) 的誠意和責任感。
去年以來,多家新零售企業(ye) 的會(hui) 員服務就像坐了“搖搖車”,上下起伏、左右搖擺。反複地改來改去,一方麵代表企業(ye) “聽勸”,積極回應消費者訴求,另一方麵也反映出發展了七八年的新零售有點“成長焦慮”。
新零售剛出現時,線上線下同步運營、會(hui) 員製度創新、物流半小時送達等服務頗讓人眼前一亮,數百萬(wan) 、數千萬(wan) 的付費會(hui) 員說明新零售得到了消費者認可。然而,從(cong) 這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新零售在商業(ye) 模式上層出不窮的創新,並未完全轉化為(wei) 對行業(ye) 老問題的突破性解決(jue) ,在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合理控製運營成本、深度優(you) 化供應鏈、持續改進消費體(ti) 驗等方麵,新零售企業(ye) 並沒有如預期般甩開傳(chuan) 統零售企業(ye) 。反倒是某些印象中的傳(chuan) 統零售企業(ye) 吸取了新零售的理念做法,不斷深耕優(you) 勢領域,成了消費者心中的“網紅”超市。
日常“買(mai) 買(mai) 買(mai) ”是老百姓最頻繁的消費行為(wei) ,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基本需求,還是吃穿住行遊購娛等現代生活中的多樣化消費,零售市場的核心競爭(zheng) 從(cong) 來不在於(yu) 新舊之爭(zheng) ,而在於(yu) 誰能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需求,更有效地提升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競爭(zheng) 力。未來,新零售與(yu) 傳(chuan) 統零售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不管是互聯網企業(ye) 還是傳(chuan) 統企業(ye) ,都需要在創新中求實,在變革中求穩,不斷探索。企業(ye) 經營本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所謂的“聽勸”,實質上是回歸以消費者為(wei) 中心。這個(ge) 大方向走對了,即使有一些試錯的過程,也能不斷成長,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