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萬千氣象看中國|運城鹽湖:產業發展有鹽更有“顏”

發布時間: 2024-04-25 16:29:00 來源: 黃河新聞網

  運城鹽湖位於(yu) 山西省晉南盆地,是一塊曆史悠久的土地,也是一塊充滿活力的土地。這裏,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又有現代化的產(chan) 業(ye) 發展。2023年5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前往陝西途中,考察了山西運城鹽湖,結合展板、展品等聽取有關(guan) 情況介紹,實地察看鹽湖風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鹽湖的生態價(jia) 值和功能越來越重要,要統籌做好保護利用工作,讓鹽湖獨特的人文曆史資源和生態資源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逐步恢複其生態功能,更好保護其曆史文化價(jia) 值。

  圖為(wei) 隨著氣溫的不斷上升,運城鹽湖呈現出色彩斑斕的美麗(li) 景觀。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 攝

  賡續產(chan) 鹽榮耀

  運城鹽湖,古稱河東(dong) 鹽池,地處晉、陝、豫三省交界處,是世界上開發利用最早的鹽池,有4600年以上的開采曆史。鹽湖麵積約為(wei) 100平方公裏,鹽資源儲(chu) 量達到60多億(yi) 噸,鹽分含量高達80%以上,具有很高的開采價(jia) 值。

  早在史前時期,華夏先民就在這裏采鹽用鹽、繁衍生息。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wei) “鹽鹽”“鹵鹽”或“苦鹽”的河東(dong) 池鹽,成為(wei) 古代中國北方重要的食鹽產(chan) 銷基地。秦漢以後,河東(dong) 鹽池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和財稅之源,在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文化進步等方麵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由此,池鹽文化也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寫(xie) 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wei) 運城河東(dong) 池鹽博物館內(nei) 收鹽示意圖。錢龍 攝

  發展生態產(chan) 業(ye)

  除了發展傳(chuan) 統鹽產(chan) 業(ye) ,運城鹽湖還利用當地獨特的生態資源發展鹵蟲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創新推動鹽湖轉型發展。

  鹵蟲也被稱為(wei) “豐(feng) 年蝦”,是鹽湖中的天然優(you) 勢物種,開發價(jia) 值極高,是魚蝦的重要餌料。近年來,隨著運城鹽湖生態環境的改善,原本就生活在運城鹽湖中的鹵蟲數量也不斷增加。鹵蟲作為(wei) 生態養(yang) 殖的一個(ge) 項目,每年產(chan) 值有2000多萬(wan) 元。如今,運城鹽湖對鹵蟲的研究早已突破了養(yang) 殖範圍,具有廣闊的產(chan) 業(ye) 前景。

  除鹵蟲生態養(yang) 殖外,黑泥也是運城鹽湖的獨特資源,其含有38種礦物質元素、富含4%的黃腐酸,具有殺菌消炎、美白護膚的天然功效。運城鹽湖對黑泥開發利用進行深入研究,對黑泥產(chan) 品進行高端設計,采取突破性舉(ju) 措,打造黑泥天然產(chan) 品、特色產(chan) 品,讓黑泥產(chan) 品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圖為(wei) 運城鹽湖中養(yang) 殖的鹵蟲。錢龍 攝

  護航鹽湖生態

  在長期的開采過程中,鹽湖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為(wei) 了保護這一寶貴的自然遺產(chan) ,當地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大力推行退鹽還湖,以此來恢複鹽湖的原始生態環境。如今,鹽湖除了一小塊展示古法產(chan) 鹽的產(chan) 鹽區外,不再有任何工業(ye) 生產(chan) 。

  通過多年的生態修複和保護,鹽湖從(cong) 產(chan) 鹽池、工業(ye) 區轉變為(wei) 旅遊打卡地、生態保護區、科研基地。目前,運城鹽湖已吸引了1000餘(yu) 種鳥類在此棲息,獨特的色彩鹽湖景觀和各類珍稀生物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前來,不僅(jin) 為(wei) 我國其他地區的生態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也為(wei) 運城鹽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wei) 水鳥在運城鹽湖棲息。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 攝

  創新文旅體(ti) 驗

  近年來,運城市鹽湖區緊緊依托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wei) 契機,以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效益最大化為(wei) 發展目標,推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為(wei) 了更高效地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運城鹽湖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內(nei) 涵,將七彩鹽湖景區、關(guan) 公故裏文化旅遊景區等核心文旅資源串聯在一起,打造特色精品旅遊線路;積極創新旅遊產(chan) 品,通過開設創新旅遊線路、推出特色文旅產(chan) 品、增設互動體(ti) 驗項目等方式,提升遊客參與(yu) 感和滿意度,變流量為(wei) “留量”。“運城鹽湖除了‘顏值’讓人淪陷,城市深厚的文化魅力、獨特的風土人情更讓人回味無窮。”網絡博主“@小凡好攝”表示。

  運城,因池鹽而興(xing) 、因鹽運而名。曆史的腳步進入新時代,古老的池鹽文化一定會(hui) 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編輯:孫宇佳]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