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焦點訪談:太空再聚首 問天無止境

發布時間: 2024-04-27 10:26:00 來源: 央視網

  4月25日20點59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搭乘“神箭”——長征2F火箭,奔赴中國空間站。今天一早,中國航天員再次迎來了“天宮”聚首的時刻。中國空間站進入運營期一年多以來,每一次的載人飛船發射,不是簡單的交接班值守,每一次都是空間站軟實力的提升,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索太空能力的一次次拓展。

  從(cong) 4月25日晚上8點59分出發,飛行8個(ge) 多小時後,神舟十八號與(yu) 神舟十七號乘組迎來了天宮聚首。這是一次任務的交接班,也是中國空間站再一次補充新的力量。

  此次來到太空接棒下一個(ge) 半年任務的神十八乘組,又是一個(ge) “一老帶二新”的組合。指令長葉光富兩(liang) 年多前第一次進入太空時,中國空間站隻有核心艙在軌飛行。再次出征太空,空間站已經建造完畢,新的狀態帶來了新的挑戰。

  要在距離地麵400公裏的空間站裏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對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極為(wei) 苛刻的要求。神十八乘組在地麵訓練時,特別加強了應急處置能力的訓練。

  除了應急處置能力的加強,神十八乘組還在出艙活動技術方麵進行了強化訓練。出艙活動是航天員在太空挑戰最大的工作之一,也是最考驗航天員綜合能力的活動。

  今天,中國空間站已經在軌運行近三年時間,受到空間微小顆粒撞擊的情況在所難免。

  按計劃,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將重點安裝艙外設施設備的防護裝置,葉光富和首次去往太空的李聰、李廣蘇在地麵進行了更有針對性的訓練。

  空間站的長時間運行對航天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著國家太空實驗室裏科學實驗試驗的不斷輪換,一些更複雜的科學實驗也在拓展科學認知的邊界。

  迄今為(wei) 止中國空間站最複雜的生命科學實驗之一是什麽(me) ?就是要請航天員在空間站裏試試養(yang) 魚。神十八任務前,焦點訪談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拍攝到了科學家在發射前挑選的符合要求、可以進入太空的小魚。

  小歸小,斑馬魚可是科學研究的好幫手。它們(men) 和人一樣都是脊椎動物,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基因與(yu) 人類同源,對斑馬魚的研究,已經應用於(yu) 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人類疾病預防和控製。進入太空的斑馬魚,是科學家精心培育後,從(cong) 同一批次100多條小魚中優(you) 中選優(you) 才送上太空的。

  裝入太空魚缸的四條斑馬魚分為(wei) 兩(liang) 雄兩(liang) 雌,它們(men) 肩負著要在太空繁育後代的重任,生活環境自然也要有保障。和它們(men) 一起上天的金魚藻就負責淨化水體(ti) 、提供氧氣。

  在地麵實驗時,小魚們(men) 都很好地適應了這個(ge) 環境,並且很快產(chan) 了卵。到了太空後,他們(men) 能不能很好適應微重力環境,順利產(chan) 卵,關(guan) 係到科學家此次實驗的重要目的——研究太空微重力環境對脊椎動物的影響。

  在太空養(yang) 魚,是我國空間科學實驗能力再一次從(cong) “0”到“1”的嚐試,而在中國空間站,另一些實驗也已經開始了從(cong) “1”向更深處的探索。此次神舟十八號飛船攜帶升空的,還有之前已經在空間站裏發芽、開花的擬南芥,這一次科學家想利用擬南芥這種能代表大多數植物特性的模式植物,進一步探索植物幹細胞和植物生長發育的關(guan) 係,讓人類在太空種出我們(men) 想要的植物。

  而在另一個(ge) 探尋生命起源的實驗中,科學家把組成生命重要的小分子物質和元素送入太空,包含氨基酸、苷、磷三種物質,希望模擬相當於(yu) 38億(yi) 年前地球上原始生命形成前的準備過程,看看脫離地球重力環境後可能會(hui) 對最初生命形成帶來的影響。

  不同的實驗裝置、各類貨物,裝滿了神舟十八號飛船。

  從(cong) 神十二開始,神舟飛船已經實現批量化生產(chan) ,但是不同的空間站載人任務要裝的貨物有所不同,對飛船也提出了一些定製化的需求。

  在保證安全和可靠的前提下,飛船設計師們(men) 會(hui) 盡量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效率。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陳同祥:“這次神舟十八號有一個(ge) 比較大的變化就是能源係統進行了更新換代,采用了續航能力更強的電池,現在續航能夠提升30%,在這個(ge) 能力下降低了好幾十公斤的重量,這幾十公斤的重量可以上一些載荷安裝在推進艙。”

  另外,這次神十八飛船還對返回艙進行了“瘦身”,讓下一次航天員返回的時候,能夠帶回更多的在軌貨物。

  點滴改變的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wei) 追求成功,日複一日地精益求精。此次神舟十八號發射任務中,各項技術優(you) 化依然不斷:神舟載人飛船改進了25項技術狀態,長征2F遙18火箭進行了30多項技術狀態優(you) 化,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對發射場進行了8項技術改進。

  在神舟十八號發射現場,0號指揮員的每一次呼號,看似隻是確認流程表上的一個(ge) 環節,背後是對發射場、火箭、飛船狀態的全麵掌握和確認。

  神十八任務是第一次在四月發射載人飛船,這個(ge) 月也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年大風揚沙天氣最多的月份,經過綜合研判後,25日晚,火箭在預定時間準時起飛。

  中國空間站開建後,已經有三名0號指揮員亮相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行後,隨著太空中每一次人員的交接,地麵的這一指揮工作也需要不斷補充更多力量。

  從(cong) 航天員的訓練到新進入太空的實驗,從(cong) 飛船、火箭的不斷精益求精到發射場更加從(cong) 容有序地測試和發射,每一次載人飛船任務不僅(jin) 僅(jin) 是對載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最高檢驗,也是推動工程不斷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從(cong) 各個(ge) 方麵提升中國載人航天的水平。再過4天,神舟十七號飛船將返回,我們(men) 會(hui) 持續關(guan) 注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最新進展。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