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wan) 卷琳琅嘉業(ye) 堂,鷓鴣溪上小蓮莊。”在浙江湖州南潯古鎮,靜立著一座我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shu) 樓——嘉業(ye) 藏書(shu) 樓。古雅的書(shu) 樓藏於(yu) 清幽的園林之中,渾然一體(ti) ,相映成趣。
嘉業(ye) 藏書(shu) 樓的原主人劉承幹,是南潯“四象”之首實業(ye) 家劉鏞之孫。他一生愛書(shu) ,為(wei) 妥善保管苦心搜羅的古籍,於(yu) 1920年在家鄉(xiang) 南潯營造藏書(shu) 樓,曆時四年落成。
藏書(shu) 樓為(wei) 回廊式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liang) 層書(shu) 樓。在建樓之初,劉承幹對防潮、防火等設計就別具匠心、十分周全。藏書(shu) 樓中間設天井,所有朝天井的庫房均安裝落地長窗,以利於(yu) 采光通風。天井內(nei) 擺放四隻大水缸,藏書(shu) 樓周圍以河道代替圍牆,樓外有一方荷池……構築精心,設計周密,令人驚歎。
4月25日,遊客在嘉業(ye) 藏書(shu) 樓參觀。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嘉業(ye) 藏書(shu) 樓的藏書(shu) 藏以致用,兼收並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典籍寶庫,其鼎盛時期收藏的書(shu) 目達16萬(wan) 冊(ce) 、60萬(wan) 卷。不僅(jin) 宋元珍籍豐(feng) 富、明刊本集中,而且名家稿抄本眾(zhong) 多,有大宗地方誌。難能可貴的是,這裏自建成以來,一直秉持藏以致用的理念,開放藏書(shu) 供人閱讀。
嘉業(ye) 藏書(shu) 樓不僅(jin) 藏書(shu) 豐(feng) 富,且以雕版印書(shu) 蜚聲學林。劉承幹曾斥巨資將約三千卷古籍進行了雕版刻印,使不少珍籍得以流傳(chuan) 。
1951年,劉承幹將嘉業(ye) 藏書(shu) 樓和數十萬(wan) 種藏書(shu) 全部捐出。從(cong) 此,聞名海內(nei) 外的嘉業(ye) 藏書(shu) 樓成了浙江圖書(shu) 館的一部分。成為(wei) 公共圖書(shu) 館後,藏書(shu) 樓也迎來了新生。2001年,嘉業(ye) 藏書(shu) 樓及小蓮莊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和2019年,嘉業(ye) 藏書(shu) 樓進行過兩(liang) 次大修,以“修舊如舊”的方式力求保留百年藏書(shu) 樓的韻味。房屋修繕一新,園林整治有序,大樹參天,曲徑通幽,身曆其境,心曠神怡。
這是嘉業(ye) 藏書(shu) 樓正門。(湖州市南潯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2010年,浙江圖書(shu) 館啟動“嘉業(ye) 藏書(shu) 樓版片保護工程”。嘉業(ye) 藏書(shu) 樓管理人鄭宗男承擔起了古籍的保護工作,其父鄭興(xing) 寶作為(wei) 嘉業(ye) 藏書(shu) 樓曾經的管理人,更是發揮了“餘(yu) 熱”。衝(chong) 洗、陰幹、著錄……事無巨細。2019年,這項耗時近10年的文化保護工程終於(yu) 完工,藏書(shu) 樓裏的雕版實現“複活”,並全部完成數字化影印、保存。
2022年9月,“浙江省曆史文獻數字資源總庫”在嘉業(ye) 藏書(shu) 樓正式發布。浙江打通各地市古籍的壁壘,讓藏書(shu) 不再束之高閣。讀者在指尖就能獲取龐大的電子古籍,共享“典籍裏的中國”。
鄭宗男向學生介紹雕版印刷。(湖州市南潯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藏用之間,文字被喚醒。南潯實驗小學自2015年起與(yu) 嘉業(ye) 藏書(shu) 樓合作建立雕版印刷傳(chuan) 習(xi) 基地,讓雕版文化走進了校園,目前該校已培養(yang) 了200多名雕版印刷的小傳(chuan) 人。“我們(men) 希望通過學生走進來參觀,我們(men) 走出去講解,把藏書(shu) 文化傳(chuan) 播得更廣。”鄭宗男說。
在保護中傳(chuan) 承,在傳(chuan) 承中發展,百年時光流逝,這裏書(shu) 香正濃。
監製:胡國香
終審:曹建禮
記者:唐弢 陳倩
海報:聶毅
編輯:趙露露
鳴謝:湖州市南潯區委宣傳(chuan) 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