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越來越多的科技要素向廣袤田野聚集,“科技範”助力春耕生產(chan) 跑出“加速度”。
“智慧屋”裏種出增收新希望
大棚裏麵無泥土,一人高的架子上放置著3排栽培槽。一顆顆草莓在綠葉間探出“腦袋”,散發出香甜的味道。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小作鎮的智慧大棚裏,種植戶袁勇剛對當前的草莓長勢心裏樂(le) 開了花。
“栽培槽裏麵放著草炭灰,可以起到定植草莓秧的作用。”一進大棚,袁勇剛就給前來參觀的同行介紹,不同於(yu) 在傳(chuan) 統土地上栽種方式,草炭灰透氣性好,水肥不受阻礙,草莓有了充足的營養(yang) ,自然長得好、產(chan) 得多。
“無土栽培擺脫了傳(chuan) 統種植對土壤的依賴,但智慧農(nong) 業(ye) 係統才是高產(chan) 的真正‘法寶’。”技術員崔晶指著在旁邊小屋內(nei) 的幾台機器說,小小一間“智慧屋”成就了現在耕作方式的高產(chan) 高效。“智能係統可以根據作物的生長習(xi) 性設置好相應的數據,種植戶隻需動動手指輕觸按鈕,控溫、控濕、澆水、施肥一氣嗬成,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有了技術支撐,草莓的品質自然有了保障,銷量出乎種植戶們(men) 的意料。“草莓的高產(chan) ,帶動了種植戶們(men) 抱團發展,同時也吸引了周邊遊客前來采摘,短短幾天草莓就銷售一空,收入比往年增加了1萬(wan) 多元。”袁海昌笑著說,再過幾天,新一茬的草莓就要成熟,已經有不少遊客預約前來采摘。
“井陘縣是山區縣,地形複雜,發展規模化農(nong) 業(ye) 種植受到很大限製,在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上下功夫勢在必行。”小作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尹彥衛介紹說,在智能技術支撐下的大棚,從(cong) 整體(ti) 提高了農(nong) 業(ye) 種植水平,更為(wei) 當地農(nong) 業(ye) 轉型發展提供了示範。“接下來,將繼續鼓勵引導各村加強與(yu) 農(nong) 業(ye) 科研部門對接,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黨(dang) 組成員李敬輝在介紹一季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今年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聚焦重點產(chan) 業(ye) ,搭建平台載體(ti) ,強化指導服務,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下一步,將指導各地依托鄉(xiang) 村特色資源,開發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發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李敬輝說。
“智慧田”裏跑出增產(chan) 新動能
今年春耕,山西省大同市的田間地頭同樣“科技範兒(er) ”滿滿,各式智能農(nong) 機馳騁在廣袤的田野上,勾勒出現代化農(nong) 業(ye) 春耕新畫卷。
穀雨時節,在大同市雲(yun) 岡(gang) 區北村的農(nong) 田裏,一台台搭載了北鬥導航的無人駕駛耕種機,正實施耕種一體(ti) 化作業(ye) 。
“近幾年,大力引進的農(nong) 機上都安裝了衛星導航定位器。”雲(yun) 岡(gang) 區普天友農(nong) 業(ye) 農(nong) 技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昝江坤一介紹起農(nong) 業(ye) 科技裝備就打開了話匣子,目前,耕種機采用北鬥導航輔助駕駛車載係統,可為(wei) 機械化播種作業(ye) 提供數據采集、自動化處理、統計分析、精細化管理等服務。“智能農(nong) 機能有效保障耕種效率,滿足鋪膜、耕地、播種及機械化收獲的要求。”
“通過引進先進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智能農(nong) 機裝備、建立農(nong) 業(ye) 信息化平台等措施,不斷提升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大同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智慧農(nong) 業(ye) 的快速發展和專(zhuan) 業(ye) 農(nong) 業(ye) 合作社的廣泛參與(yu) ,為(wei) 當地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科技已成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各地區各部門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著力推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為(wei) 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
“智慧棚”裏展現增效好“豐(feng) ”景
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農(nong) 民才能富裕富足。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設施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升行動。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既可促進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和增加農(nong) 民收入,也可帶動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發展。
在河南省安陽市內(nei) 黃縣馬上鄉(xiang) 的西瓜育苗棚內(nei) ,一個(ge) 個(ge) 空穴盤乘坐“電梯”,經過擺盤、撒土、澆水、播種、蓋土、出盤等環節,空盤被均勻填滿。碼放好的穴盤,被搬運到溫度、濕度盡在智能“掌控”中的催芽室,36個(ge) 小時後,整齊勻稱的瓜芽破土而出……
“這是在南瓜苗上嫁接的西瓜苗,嫁接出來的西瓜品質好、口感好且抗病又高產(chan) 。”瓜農(nong) 袁連臣介紹,依托育苗工廠專(zhuan) 業(ye) 的保溫和降溫設備,苗育得又健康又壯實,和農(nong) 戶自行育苗相比,每畝(mu) 地能便宜200多塊錢。
內(nei) 黃縣,是豫北最大的瓜菜種植基地,設施農(nong) 業(ye) 麵積22.2萬(wan) 畝(mu) 。“設施蔬果的種植催生了當地育苗工廠蓬勃發展,從(cong) 2003年開始發展集約化育苗以來,目前全縣年育苗總量穩定在3億(yi) 株以上。”內(nei) 黃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據介紹,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縣,內(nei) 黃縣依托設施瓜菜種植等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智能化育苗工廠,加快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與(yu) 推廣,推進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助力當地農(nong) 業(ye) 好“豐(feng) ”景。
“設施農(nong) 業(ye) 、立體(ti) 農(nong) 業(ye) 、智慧農(nong) 業(ye) 在人多地少、人地資源配置失衡的地區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也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數字化提供了巨大的商機。”中國農(nong) 業(ye) 風險管理研究會(hui) 會(hui) 長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