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演出市場為消費再加“一把火”

發布時間: 2024-04-27 16:49:00 來源: 經濟日報

  近來,全國演出市場供需兩(liang) 旺,演唱會(hui) 、音樂(le) 會(hui) 、音樂(le) 節等熱度不斷升高,新業(ye) 態、新空間演出明顯增多,熱門演出“一票難求”。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營業(ye) 性演出(不含娛樂(le) 場所演出)場次達11.90萬(wan) 場,同比增長72.71%;票房收入為(wei) 108億(yi) 元,同比增長116.87%;觀演人數為(wei) 3886.99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77.88%,全國演出市場開局勢頭向好,在場次、票房、觀演人數3個(ge) 維度實現“開門紅”。演出市場在帶來門票收入的同時,拉動了旅遊、交通、住宿、餐飲等一係列消費,是我國推動文旅消費持續擴大的重要抓手。

  演出市場持續火熱,既是演出從(cong) 業(ye) 者的主動作為(wei) ,也是人們(men) 對精神文化追求的直接表現。從(cong) 需求端看,當前市場文化與(yu) 服務消費觀念發生改變,人們(men) 對文化演出類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更突出演出的場景感和代入感,更願意為(wei) 優(you) 質、個(ge) 性化的文化產(chan) 品付費。從(cong) 供給端看,隨著演藝市場新業(ye) 態加速發展、傳(chuan) 統業(ye) 態提質升級,新模式、新產(chan) 品不斷湧現,傳(chuan) 統劇場逐漸向沉浸式、交互式、遊樂(le) 式演出轉變,為(wei) 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ti) 驗和選擇。

  文化藝術演出市場的火熱令人振奮,但同時也麵臨(lin) 高質量文化產(chan) 品供給不足、演藝新場景新業(ye) 態新模式挖掘不夠、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強等問題。接下來,要以豐(feng) 富的文化消費產(chan) 品為(wei) 基礎,以“文旅融合”培育消費新業(ye) 態為(wei) 重點,以改善消費環境為(wei) 保障,釋放文化消費潛力。

  加強精品供給,提升產(chan) 品的文化深度和藝術高度,從(cong) 總體(ti) 上提高演出質量。除了引進高品質演出外,應鼓勵地方立足自身特色優(you) 勢,打造與(yu) 當地曆史底蘊、人文氣質相匹配的特色演出品牌,將演藝經濟作為(wei) 打造特色節慶活動、夜間經濟、體(ti) 驗經濟的重要內(nei) 容,激發消費者的文化消費熱情。利用消費大數據細分文化消費市場,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演出文化產(chan) 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ti) 的個(ge) 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深挖下沉市場消費潛力,推動二線及以下城市以良好的營商環境、高質量的服務水平留住消費者,促進文化消費持續恢複。

  創新數字化演藝新場景,加快傳(chuan) 統線下業(ye) 態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促進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上線上雲(yun) ,擴大演出消費群體(ti) 的覆蓋麵。運用5G、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術,構建業(ye) 態多元、體(ti) 驗豐(feng) 富的文化演出產(chan) 品體(ti) 係。既要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也要促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加強演出市場與(yu) 文商旅有機結合,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推動演出與(yu) 旅遊、會(hui) 展、娛樂(le) 、科技等融合互促,豐(feng) 富藝術衍生形態,實現演出與(yu) 旅遊景區、曆史街區、文化場館、商業(ye) 綜合體(ti) 、郵輪大巴等相結合,培育文化消費增長點。

  優(you) 化演藝消費環境,加強“硬件”與(yu) “軟件”整合,提升消費體(ti) 驗感。加強演藝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增強藝術感染力。優(you) 化交通組織安排,豐(feng) 富周邊消費服務業(ye) 態,提升消費公共服務品質。增強演出服務與(yu) 文旅消費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wei) 消費者享受優(you) 質觀演體(ti) 驗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建立大型演出活動退改票機製,設定演出梯次退票收費標準,打造消費者友好型的演出市場生態,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