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從一個農機戶小院看發展(經濟聚焦)

發布時間: 2024-04-29 08:49: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農(nong) 機越來越多、機型越來越大、馬力越來越強、作用越來越廣……在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nong) 場,農(nong) 機戶楊發英家“倉(cang) 庫”的變化,印證著兵團農(nong) 機發展的步伐。截至去年底,兵團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95%,農(nong) 業(ye) 機械化、規模化、智能化,逐漸成為(wei) 當地發展的鮮明特色之一。

  4月,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nong) 場正值春耕時節,高大的拖拉機帶動著六行播種機作業(ye) 。一台農(nong) 機一天就能播完幾百畝(mu) 地,機械化農(nong) 業(ye) 取代了曾經的“人拉爬犁”。

  從(cong) 普通農(nong) 用拖拉機、大中型農(nong) 用拖拉機,到巨大的聯合收割機、番茄采收機,還有一排排播種機、施肥機、植保無人機……記者來到農(nong) 場農(nong) 機戶楊發英家的小院,隻見鐵皮棚下停滿了各式農(nong) 機。

  楊發英家農(nong) 機的變化,印證著這些年兵團農(nong) 機發展的步伐。截至去年底,兵團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47萬(wan) 台、采棉機3574台,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95%。農(nong) 業(ye) 機械化、規模化、智能化,逐漸成為(wei) 當地發展的鮮明特色之一。

  農(nong) 機戶楊發英——

  “農(nong) 機豐(feng) 富了,服務半徑也更大”

  2004年,楊發英和丈夫李愛波下定決(jue) 心,要借錢買(mai) 台大拖拉機。兩(liang) 口子跟父親(qin) 李潤說完這事,就被劈頭蓋臉一頓痛罵。

  “老人好強了一輩子,沒欠過債(zhai) 。他擔心我們(men) 欠債(zhai) 還不上。但我們(men) 分析了當時農(nong) 戶發展急需農(nong) 機的情況,‘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怕錯過這個(ge) 機會(hui) 。”楊發英說,兩(liang) 口子手頭沒有多少錢,而當時能買(mai) 到的鐵牛—600型號拖拉機,一台要5.38萬(wan) 元。

  在小院的鐵皮棚下,楊發英看著這台如今已鏽跡斑斑的老拖拉機,回想起當年的場景:“背上不少外債(zhai) ,才買(mai) 回這台拖拉機,還有播種機、打埂機、中耕機等配套機具。”

  機器剛運回來,農(nong) 場的種植戶們(men) 就搶著租用,楊發英兩(liang) 口子根本忙不過來。“打一米田埂1角錢,播種一畝(mu) 13元。春耕時節,早晨6點下地,要一直忙到夜裏12點。”楊發英說,那一年趕上了農(nong) 業(ye) 機械化的春風,兩(liang) 口子掙到了錢。

  “以前種地,地裏幾十號人都忙不過來,幹得還慢。有了拖拉機,一人開著在前麵播種,兩(liang) 個(ge) 人跟在後麵查漏補缺,種植戶一畝(mu) 地能省一半多工錢。”楊發英說。

  第二年,兩(liang) 口子買(mai) 下了家裏第二台大中型拖拉機。這一年,兵團得到國家農(nong) 機補貼資金350萬(wan) 元。

  2014年後,靠著國家農(nong) 機補貼的政策支持,楊發英幾乎每年會(hui) 購入新的大拖拉機、采棉機、番茄采收機……她家的鐵皮棚下,農(nong) 機越來越多、機型越來越大、馬力越來越強、作用越來越廣。

  拿出厚厚一摞登記證書(shu) ,楊發英告訴記者:從(cong) 2004年購買(mai) 第一台大中型拖拉機到現在,家裏一共有23台拖拉機、2台番茄采收機、8台采棉機,以及多台播種機、打藥機、施肥機等。

  “農(nong) 機豐(feng) 富了,服務半徑也更大。一開始隻能幹5公裏內(nei) 的活兒(er) ,後來延伸到周邊的呼圖壁縣、吉木薩爾縣,甚至還去過五六百公裏外的塔城地區等更遠的地方。”楊發英說,這兩(liang) 天,丈夫李愛波正駕駛農(nong) 機在和田地區策勒縣提供服務。

  返鄉(xiang) 年輕人李威良——

  “學一些新東(dong) 西、試一些新路子”

  麥苗青青,李威良站在田埂上操作無人機。1999年出生的他,從(cong) 小沒幹過農(nong) 活,在北京上完大學後,又在上海找了份不錯的工作。2019年底,他對比了兩(liang) 邊的收入和發展前景,和母親(qin) 楊發英反複商量後,決(jue) 定回到老家務農(nong) 。

  “回來是好事,將來怎麽(me) 幹農(nong) 業(ye) ,該他們(men) 年輕人拿主意了。”楊發英說,隨著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自己這輩人在挑選、使用一些智能農(nong) 機時,已經有些吃力。

  “麵朝黃土背朝天,一天能吃二兩(liang) 土。”剛回去時,李威良要學要幹的有很多,“跟機子、扛管子、播種子,晚上拿出手機一看,一天步數能有好幾萬(wan) 。”拖拉機、收割機、采棉機……家裏五花八門的農(nong) 機,他也要逐個(ge) 學著用。

  回老家的第一個(ge) 春耕季結束後,原本膚色白皙的李威良就被曬得黝黑。除了學習(xi) 家裏已有的農(nong) 機,他還琢磨著要“學一些新東(dong) 西、試一些新路子”。“我發現無人機挺火,就買(mai) 來做植保。一路試錯摸索,已經用到第五台,基本掌握了技術要領。”談起自己走過的彎路,李威良雖有點不好意思,但仍然滿懷信心,“我還在招聘飛手做無人機施肥、打藥,現在市場好得很。”

  在農(nong) 場,和李威良一樣返鄉(xiang) 務農(nong) 的年輕人已經有50多人,大家時常聯係、互相支持。“我們(men) 這批年輕人最常交流的,就是農(nong) 機發展的信息。”李威良說。

  農(nong) 業(ye) 服務人員李斌——

  “國產(chan) 化、智能化成為(wei) 兵團農(nong) 機發展的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

  農(nong) 場一處大田邊上,李斌一邊跟農(nong) 戶拉家常,一邊詢問今年的播種情況。

  李斌是共青團農(nong) 場農(nong)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2014年以來,農(nong) 場的農(nong) 機發展進入快速增長期。如今,12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從(cong) 75台增長到170台,價(jia) 值超過百萬(wan) 元的農(nong) 機已經有36台。農(nong) 機馬力數的增長,讓很多農(nong) 業(ye)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成為(wei) 可能,兵團農(nong) 作物的質量水平也在提升。”已經從(cong) 事16年農(nong) 機工作的李斌,對相關(guan) 情況了如指掌。

  “國產(chan) 化、智能化成為(wei) 兵團農(nong) 機發展的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李斌說。

  “比如,楊發英家以前的農(nong) 機,很多是進口貨,現在他們(men) 可以買(mai) 到高性價(jia) 比的國產(chan) 高端采棉機、大型拖拉機等。”李斌介紹,共青團農(nong) 場農(nong) 業(ye) 機械的國產(chan) 化率已經達到85%。五家渠市新疆天鵝現代農(nong) 業(ye) 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采棉機,一台約有10萬(wan) 個(ge) 零部件,國產(chan) 化率達到93%。兵團企業(ye) 生產(chan) 的農(nong) 機暢銷20多個(ge) 省份,還銷往國際市場。

  智能化應用更體(ti) 現在兵團農(nong) 機發展的方方麵麵。李斌說:“農(nong) 場農(nong) 戶購買(mai) 的播種機、收割機應用北鬥導航係統,能進行無人駕駛作業(ye) ;農(nong) 場的高標準農(nong) 田實現智能滴灌、遠程監管;物聯網水肥一體(ti) 化設備、無人機飛防等也實現應用。”

  據介紹,過去10年,兵團實現了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的轉型升級。當前,隨著越來越多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兵團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持續提升,農(nong) 機裝備產(chan) 業(ye) 結構布局將進一步完善,激發企業(ye) 研發生產(chan) 高端先進農(nong) 機具的積極性,推動農(nong) 業(ye) 裝備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